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681|回复: 0

[数学] 小学数学2015年教师业务考试试题AB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10: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小学数学2015教师业务考试试题A
1、 国庆节挂彩灯,学校门口按“12绿3黄”的顺序安装灯泡,那么第18个灯泡是——色的,第37个——-色的。
2、在小学阶段学过的四边形中,既为轴对称图形,又为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3、有8个千万,9个万,9个千和5个百组成的数写作——,读作——,改写成以“万”作单位,保留一位小数约是——万。 4、用5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体积是——立方厘米。
5、两个非连续自然数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57,这两个自然数是——和——。
6、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而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是10以内相邻的两个合数。这个比例式是——。
7、做一个圆柱形的无盖水桶,底面直径为6分米,高8分米,至少要用——平方米的铁皮,
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升。
8、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角色做出相应的改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和     。
9、《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
10、在评价中,应建立评价目标——,评价方法——的评价体系。
二快乐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1、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长方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 )。
A、3倍 B、23 C、2倍 D、无法确定
2、一个比的前项是4,当它增加8时,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必须( )。
A、增加8 B、扩大2倍 C、乘以3 D、扩大8
3、一条直线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有多少种分法。( )
A、2种 B、4种 C、8种 D、无数种
4、下面四个数都是六位数,N是比10小的自然数,S是零,一定能被3 5整除的数是( )。
A、NNNSNN B、NSNSNS C、NSSNSS D、NSSNSN
5、甲乙两人同时骑车由A地到相距60千米的B地,甲每小时比乙慢4千米,乙到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12千米处与甲相遇,则甲的速度为每小时( )千米。
A、10 B、8 C、12 D、16
三、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每题4分,共8分)
8.97÷138.97×97 5.4×1.251.25×3.20.6×125%
四、解方程(每题4分,共8分)
500х×3460×25 3.2χ-4×352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12分)
1、 如何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
2、 在下面的点子图上,行、列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请你用线把点子连起来,能连成( )个正方形。(正方形的每个顶点都必须在点上)
3、 上图中,如果每个正方形四个小圆中的数的和都是16,中间相交小圆中的数是4,这7个小圆中的数的和是多少?
六、求阴影部分的面积(6分)
如图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七、解答下面各题(每题6分,共18分)
1、 一张长6.28米,宽1.2米的铁皮,加工成一个圆柱后,它的体积是多少?
2、 有两组书,第一组数的平均数是12.8,第二组数的平均数是10.2,而这两组数总的平均数是12.02,那么第一组数的个数与第二组数的个数比是多少?
3、 希望小学要买60个足球,现有甲、乙、丙三个商店可以选择, 三个商店足球的价格都是25元,但各个商店的优惠办法不同。
甲店:买10个足球免费赠送两个,不足10个不赠送。
乙店:每个足球优惠5元。
丙店:购物每满200元,返还现金30元。
为了节省费用,希望小学应到哪个商店购买?
八、教学案例分析(12分)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6页有这样一题:例4 ,街心花园中圆形画坛的周长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一位教师在出示例题时,漏抄了“圆形”二字,结果,学生试做时,出现下面情景:
生:(小声地)老师,这道题不能做,缺少条件,没说什么形状。
师:(一时语塞沉思后)请同学们停一下笔,会做这道题的举手。
这时,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
师:(指一名没有举手的)你不会做吗?
生:我觉得这道题差一个条件,补上“圆形”条件就能做了。
师:对,确实差一个条件。其实,我并不是有意掉的,而是由于自己的粗心,漏掉了“圆形”二字。还好,几个细心的同学及时发现并提了出来。这里我要说一声“谢谢!”,老师不是完人,老师也有缺点和错误,希望同学们以后多提意见。
这时,已举了手的又慢慢放下了,目光注视着老师。
师:现在,我看这样,不加“圆形”二字,这街心花坛的形状您将如何设计呢?要求周长还是18.84米,先设计图形,再求花坛的面积,行吗?
生:行!
师:小组合作设计,比一比,哪一组设计的图形多。
小组汇报:
设计方案 算 理
1: ○ (18.84÷3.14÷22×3.14
2: □ (18.84÷42
3: (18.84÷3.14÷22×3.14×2
4: 先设一直段边为ⅹ米,2ⅹ+3.14ⅹ=18.84
5: (18.84÷62×2
6: (18.84÷3÷3.14÷22×3×3.14
7: (18.84÷82×3
师:同学们设计的真漂亮,祝贺你们——未来的设计师。请你们把自己设计的最漂亮、最合理的花坛面积算出来,好吗?
生:好!
请您结合课标和新的教学模式,对本案例加以分析、评价。

小学数学2015教师业务考试题B
第一部分 填空(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5)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_______ ________ 性和________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__________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_______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__________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________ __________ 的基础上。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
案例1:《年、月、日的认识》情境创设
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1994--2005年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几分钟后学生汇报。
1:我发现1999年是兔年,是从216日 开始的。
2:我发现2001年是蛇年,是从124日开始的。
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行着,教学进入了尴尬的境地.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这样的字眼:X(XX日开始)
请你对此情境创设进行分析。如果是你讲这节课想怎样创设情境 。(10)
案例2: 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的进位加法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35+7=
3 5
+ 7
—————
4 2
当学生完成了竖式计算教师针对书写进行评价时全班学生围绕竖式中的进位点展开了讨论:
1:认为进位点应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这样我就明白它是一个进位点。
2:我认为进位点应该写在十位上这样很明白它是十位上的数。
3:我认为它应该写成标准的1
4:我认为它应该写成倾斜的点。
师:你们的看法都有道理但老师最喜欢的还是把它写在十位上这样我在加的时候就不会出错。如果把它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我会糊涂:它到底是个位的点呢还是十位的点呢?
……
问题:你认为教师在处理学生回答的问题时方法可取吗?为什么?(10)
第三部分 问题分析及对策(30)
1、 当前有不少公开课气氛活跃,上得很是热闹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少见了学生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作为教师你对这一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2、我们走进课堂听课,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回答问题好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另外的一些学生有的认真听别人讲话,有的则心不在焉。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怎样调整使另一部分学生也能参与你的课堂教学(不单指在一节课上)
3、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对待学生插嘴?
第四部分 基础知识
1、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18块糖平均分着吃甲付了11块糖的钱乙付了7块糖的钱等吃完后一算丙应该拿出9元钱。问甲、乙各应该收回多少钱?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跳绳比赛赛前名次各说不一A说:甲第二名丁第三名。B说:甲第一名丁第二名。C说:丙第二名丁第四名。实际上上面三种说法各说对了一半。甲、乙、丙、丁各是第几名?
3、有两筐重量相等的苹果甲筐买出15千克乙筐27千克后甲筐余下的苹果是乙筐余下的4倍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
4、沿长、宽相差25米的游泳池跑4圈作下水前的准备活动。已知共跑了600米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公路两旁每隔120米竖立着一根电杆骑自行车从第一根电杆到第六根电杆处小王要1分钟小李要50秒现在两人都从第一根电线处为起点骑车当小王骑到第八课电杆处时小李开始追赶几分钟小李追上小王。
()
理论知识部分
一、《数学课程标准》知识填空
1、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 ,强调学习的 与 _
2___________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
3、“课程”一般是指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学科目及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4、小学数学课程应培养学生具有计算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 、、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6 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 ”、“ ”、“ ”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 ,以及与 的能力。7 要初步培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 、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8 新课程中的数学评价,要建立( )多元,( )多样的评价体系。
二、判断
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 )
2、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 )
3、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 )
4、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5、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
6、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
三、选择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2、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
知识的现状
3、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
A、必修 33B、必修 11
C、选修 33D、选修 34
4、“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
5、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
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四、简答题
1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这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这里,“关注人”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6分)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五、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3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5分)
“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3分)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5分)
六、数学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60分)㈠学科知识(22分)(其中⑴⑵小题各3分,⑶至⑹小题4分。)⑴小红前面有6人,后面有18人,这一排共有( )人。⑵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 )手。⑶把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 )。⑷把一张长25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形,最多可以剪(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⑸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分钟。⑹一个圆锥形状的沙堆,占地面积的周长是25.12米,高3米,这堆沙的体积是()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7吨,这堆沙重()吨。㈡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13分)案例:一次数学新授课中,我按照事先设计的教案圆满地完成了授课的任务,累得我口干舌燥。下课后,一位学生拿着她的课堂本找到我,说:“老师,您刚才在课后的练习中出的这道应用题我是这样做的,您看这种做法对吗?”我看了一眼答案,发现答案不对,于是不加思索地说:“做错了,再回去认真思考,找找错的原因。”她很疑惑地捧着本子走回了座位。临上课时,她又一次找到我,说:“老师,我一直在想这道题,我总感觉这道题我这样做也是对的。”看着她那坚定的目光,我又一次拿起她的练习本,仔细地看起来。结果发现,她的解题方法同样正确,只是得到的答案不一样。回到办公室,我认真地将那道题进行了研究,原来由于自己的一时疏忽,使题目的数据间产生了矛盾,造成了一道题出现了两种答案的情况发生。第二天,在我的数学课上,我首先对这位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勇气大加表扬,并鼓励其他的学生再对这道题进行探究。此时,学生呈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或静心思考、或热烈讨论,结果又产生了好几种解题的思路和不同的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我启发学生进一步对老师当初的编题进行质疑,寻找解决办法。很快,题目中数据存在矛盾的问题被学生找到了,并通过再一次的商讨,编写出了正确的应用题。这堂课上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更欢迎今天这种教学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得那样兴趣盎然!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这位老师的教学案例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呢?(从教师观、学生观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反思)㈢教学设计(25分)自由选择一个以往教学过的内容,写一个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过程的互动,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的评价,都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落实知识与能力、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目标。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测试题
一、教育理论、心理学试题(16分)
1、选择题(10分)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⑵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⑶对小学生的舆论起主要导向作用的是(   )。
A.班干部 B.教师 C.学生自身 D.学生领袖
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尊重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⑸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 )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 B.智力与能力
C.体力与智力 D.体力与能力
2、写出你最崇拜的两位教育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一句名言。(6分)
名 字
主 要 教 育 思 想
他(她) 的 教 育 名 言
二、《数学课程标准》知识试题(22分)
1、填空题(18分)
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 、
、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⑵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 ”、“ ”、“ ”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 、 、 ,以及
与 的能力。
⑶要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 、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⑷新课程中的数学评价,要建立 多元, 多样的评价体系。
2、简答题(4分)
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数学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60分)
㈠学科知识(23分)
⑴小红前面有6人,后面有18人,这一排共有( )人。
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 )手。
⑶把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
⑷把一张长250厘米,宽180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若干小正方形,至少可以剪( )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⑸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 )分钟。
⑹一个圆锥形状的沙堆,占地面积的周长是25.12米,高3米,这堆沙的体积是( )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7吨,这堆沙重( )吨。
[7]修路工人计划修5条笔直的公路,并在被公路分割开的每一个区域内各修一幢楼房,最多可以修( )幢楼。
[解答题(每题6分)
1. 一个运动员爬山,从A地出发上山的速度每小时4.4千米,原路返回的速度为每小时5.5千米。求这位运动员上、下山的平均速度。
2. 同学们排队,如果每行站9人,则多37人,如果每行站12人,则少20人。一共站了多少行?共有多少学生?
3.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1/7,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4. 求阴影部分面积。
[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13分)
案例:
一次数学新授课中,我按照事先设计的教案圆满地完成了授课的任务,累得我口干舌燥。下课后,一位学生拿着她的课堂本找到我,说:“老师,您刚才在课后的练习中出的这道应用题我是这样做的,您看这种做法对吗?”我看了一眼答案,发现答案不对,于是不加思索地说:“做错了,再回去认真思考,找找错的原因。”她很疑惑地捧着本子走回了座位。临上课时,她又一次找到我,说:“老师,我一直在想这道题,我总感觉这道题我这样做也是对的。”看着她那坚定的目光,我又一次拿起她的练习本,仔细地看起来。结果发现,她的解题方法同样正确,只是得到的答案不一样。
回到办公室,我认真地将那道题进行了研究,原来由于自己的一时疏忽,使题目的数据间产生了矛盾,造成了一道题出现了两种答案的情况发生。
第二天,在我的数学课上,我首先对这位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勇气大加表扬,并鼓励其他的学生再对这道题进行探究。此时,学生呈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或静心思考、或热烈讨论,结果又产生了好几种解题的思路和不同的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我启发学生进一步对老师当初的编题进行质疑,寻找解决办法。很快,题目中数据存在矛盾的问题被学生找到了,并通过再一次的商讨,编写出了正确的应用题。
这堂课上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更欢迎今天这种教学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得那样兴趣盎然!
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这位老师的教学案例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呢?(从教师观、学生观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反思)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2-23 20:13 , Processed in 0.20475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