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52|回复: 0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 教案教学教案模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13: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第一课时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
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师:有多少小朋友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水怎样?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师:没去过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吗?一定想去的。李老师也没去过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师和小朋友从课本上到桂林游览一下,好吗?(板书课题)现在请小朋友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生:(齐答)喜欢。生:第一小节课文写桂林的水。
师:是写桂林的水吗?
生:是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师:(板书:山和水)第二节呢?
生:写桂林的水。
师:(板书:水)第三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
师:(板书:山)第四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和水。
师:(板书:山和水)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理出文章写作的顺序,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
师:(板书: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丽的图画。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美!谁说说?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样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河底。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用图显示情境,从情境中引出新词,让学生从情境中明白词义。〕
生:欣赏桂林山水。
师:对的。还可以用什么词?
生:观看。
师:观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赏的意思没说进去。
生:观赏。
师:对。大家跟我说,欣赏桂林山水,观赏桂林山水。(生跟说)用“欣赏”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可以说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
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
生: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师:对。因为音乐是听的,观赏的“观”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导学生找出近义词进行比较,既积累了词汇,又加深了对词的明白。〕
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
(生自学。老师巡视。)
〔破从头讲起的程式,暂时搁下头一句不讲,抓主要内容讲,突出了重点。〕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师:看好了吗?找好的请举手。请你说。
生:静。
师: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个特点“静”,还有呢?
师: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
漓江的水静、清、绿。请小朋友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对不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对的。还可以这么说,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找出重点词,并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进行了遐想旅行,我们从南宁坐上火车,九个小时后就到桂林了。
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怎么绿。(师哼《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到怎样?
〔运用遐想旅游、哼乐曲的方式,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味文中意境。〕
生:我好像听到漓江的水哗哗响。
生:我觉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觉得只听到划桨的声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师: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得像无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师: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师:预习得好。是玉石。这种玉石是很绿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个斑,那叫什么?
生:瑕。
师: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斑点点的叫什么?
生:无瑕的翡翠。
师: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现在请女同学念,大家体会这种感情。
生:(念课文)。
师:现在李老师另念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书上的一样,只是说法不同。你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好。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
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
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
生:书上用排比句的写法,还用了感叹句。

师:书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这样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运用排比句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的气势写出来了。谁能把这种气势念出来?
生:(齐念)
〔老师有意改变排比句式,让学生从具体语句的对比中,体会排比句的修辞作用。〕
师:这节写漓江的水,写到这儿,李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那么从第二节开始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生: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是这样。这样才使我们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现在请大家念这句话。
生:(念)
师:“波澜壮阔”就是大海里的波涛很大,一个接一个,气势很大,“水平如镜”的“如”是什么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师:你学得很好。水静静的,很平,就像一面镜子。这些句子是衬托的,怎么念?
生:(念第二小节)
师:这节写什么?
生:写桂林的水静、清、绿。
师:这节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写桂林水甲天下。
〔以设疑方式,回顾前文,引导学生弄明白,开头一句话,在本节课文中起衬托作用。〕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二二小节课文。
  生:(念课文)
  师: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示小黑板: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个排比句。可以先说个简单的,比如“我爱大海”……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也爱西湖和漓江。
  师:你只说了二只。不行,要说三句。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我爱又静又清又绿的漓江水。
  师:小朋友学得很好。这节就学到这里。下课。
  〔设计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扩句,让学生体会:把事物描绘得具体、形象,句子才有丰富的蕴含。〕

               第二课时

  师:上一节课,我们观赏了桂林的水,这一节课,我们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样美呢?让我们读课文第三小节。请大家读二遍。第一遍读懂,有不懂的做上“?”记号。第二遍要抓住重点。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语画下来,记上这样的符号“。。。”,大家在下面学,请一个同学到上面来画。(出示抄好第三小节课文的小黑板,一个学生上讲台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师:她有这些不懂的问题,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危峰兀立是什么意思?
  生:拔地而起、香山这二个词我不懂。
  师:香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北京。香山上的红叶很多,很有名。红叶就是枫树叶。
  师:(把学生画出的词念一遍)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
  我来南宁的时候,看到南宁也有山。南宁的山是连绵起伏的(画连绵不断的山),桂林的山好像是从地里拔出来高高挺立着(画一挺立的山),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生:(齐)拔地而起。
  师:(出示词卡)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开不连在一块的(边说边画老人山、骆驼山、象鼻山),叫什么?
  生:各不相连。
  〔老师绘画再现情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情境,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鲜明的词的形象,进而明白抽象的词。〕
  师:(指图)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
  生:像老人,像骆驼,像大象。
  师:(指老人山)你看这老人像在干什么?
  生:老人望着远方。
  生:老人在思考。
  生:老人在沉思。
  师:我们再看骆驼像在那干什么?
  生:像伏在地上。
  生:好像在沙漠里蹲着。
  师:我看到这骆驼,就会产生一个联想,想到它跪着等人,等我们干什么?
  生:等我们骑上去。
  师:对。你们再看这只象在干什么?
  生:在饮水。
  师:对。桂林的山的形状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大象,变化很多,句子中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形态万千。
  师:(示词卡)“万千”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样子很多。
  师:就是说变化多。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桂林的山?
  生:奇。
  师:(板书:奇)怎么奇呀?就是刚才说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个特点。这里的“奇”字当什么讲?是不是奇怪?
  生:不是奇怪。是说样子很多。
  生:很少见的。
  师:对了。桂林的山的样子,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到。这里的山就是奇特。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
  生:叫奇峰。
  师:这样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着叫什么?
  生:叫奇峰罗列。
  师:“罗”是什么意思?
  生:散开的。
  师:对。“罗”是散开,“列”是排列。这些山峰散开地排列着,就叫奇峰罗列。
  大家把这句念一下。(生齐念)
  师:桂林的山这么奇特,我们要告诉没去过的人,怎么说呢?(用二种不同的语气念让学生比较哪种好后,用手势指导学生朗读)
  师:在桂林,还有很高很陡的山(画又高又陡的山),这山又高又陡,很险,叫什么山?
  生:危山。
  师:这个“危”在这里怎么说?
  生:危险。
  师:你们昨天查了字典。字典上有三个注释(出示小黑板:①不安全;②损害;③高的陡的。)危山兀立中的“危”用哪个注释对?
  生:用第三个。
  〔指导学生根据语境,分析字在词中的作用,从字典中选择恰当的义项,这是提高学生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好方法。〕
  师:对。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耸立着叫什么?
  生:危峰兀立。
  师: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怪石山(画怪石重叠的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重叠叠?
  生:怪石嶙峋。
  师:(出示词卡)嶙峋本来的意思是山石重重叠叠。石头、山石重重叠叠就叫怪石嶙峋。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二个词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
  生:桂林的山真险啊!
  师:怎样念才体现出桂林山势险?
  生:(念课文)
  师:这句写桂林的山险。这个“险”是危险吗?
  生:是说山陡。
  师:山陡,不易通过。
  〔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抽象概括,学生难于明白。老师运用了描述、画图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认识这些词所表示的事物,然后启发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达这些事物的词,在此基础上,对个别词素进行分析,化难为易,顺应了学生接受知识、明白词语的思路发展过程,学生对词语的明白就深刻了。〕
  刚才我们把不懂的词语学会了,同时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险。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险之外,还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生:是美的意思。
  师:“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
  生:秀丽、秀美。
  师:秀就是指美。你们看(指放大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风。一折一折的(做手势助说)打开可遮住后面的东西。这山像屏风一样挡住后面的景物。现在请一个同学指着图说说桂林的山怎样秀,哪些像屏风,哪些像竹笋,色彩怎样明丽,怎样倒映水中。
  生:(上讲台指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这山像新生的竹笋。
  师:色彩明丽就是颜色鲜明,好看。这座山哪块地方色彩明丽?
  生:(指一座山的中部)
  师:色彩明丽就是很美。色彩明丽这个词中,哪个字说美?
  生:明丽。
  师:丽才是美。“明”呢?
  生:鲜艳。
  生:明快。
  师:对了。明快,色彩明快、美丽。
  我们念念这个句子。(师生同念课文)
  师:学习第二节课文时,我们知道了在写漓江水之前的几句话是衬托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这几句也是衬托的话。这里有个“峰峦雄伟”怎么讲?
  〔“写在漓江水前的几句话是衬托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几句话,也是衬托的话。”老师简短的提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启发学生认识二节课文结构相似,避免重复的讲解。〕
  生:峰峦就是山峰一个接一个连绵不断。
  师:对。“山峦”在这里是指大的山峰一个接一个,气势很雄伟。
  这一节我们学完了,让我们读一遍(生读)。
  师:这节课文,写桂林的山奇、险、秀,写出了山的特点。说明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现在我们看课文最后一小节还写了什么景物。谁来念一下课文?
  生:(念课文)
  师:最后一节课文,还写了哪些景物?
  生:写了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师:还有---
  生:还有迷蒙的云雾。
  师:(念课文)就这么简单几笔从空中云雾迷蒙,写到山间绿树红花,再写到江畔竹筏小舟。这样几笔简单的描写,就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不是这么(用手势画个方块)一张画?
  生:不是。
  师:画卷是长长的卷起的画。可以展开,展开(用手势演示展开状),再展开,叫什么?
  生:连绵不断。
  师:对。下面还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舟在碧蓝的江中行走。
  师:什么叫舟?
  生:小船叫舟。
  师:这是第一句,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生:有只小船在清清的河中走着。船上的人在美丽的江中游览,好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
  师:我们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荡,看到二岸美丽的景色,我们就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作一次遐想旅游,做一篇想象性作文。现在不做,到作文课时再做。
  这课学完了。这课开始就写了棗(生接)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写桂林的水棗甲天下;桂林的山甲天下,最后写桂林的山水像连绵的画卷。现在请四个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小节。
  〔开头讲文章的层次,讲完课文回过头来再理一遍,加深学生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明白。〕
  生:(读课文)
  师:假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这儿山青水秀,我们想说一句什么话?
  生:这儿的山水真美啊!
  生: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这样。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我们的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山水”又可以怎么说?
  〔从对桂林的山水的爱,引导到对祖国山水的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课文的明白得到升华。〕
  生:山河。
  生:河山。
  生:江山。
  师:这些词可以和哪些形容词搭配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生:山河秀丽。
  生:大好河山。
  生:江山多娇、锦绣河山。
  师: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美!
  ……
  师:改成感叹句会吗?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丽啊!
  师: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生:祖国的河山这么美,我能不爱吗?
  ……
  〔利用形象,激发想象。给“山水”一词找近义词,再组成各种形式的词组,而后让学生造陈述句、感叹句、反问句,培养学生组合词语和变换句式的能力。〕
  师:学习了桂林山水,我们知道祖国山河秀丽,更加深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下面请大家做二个作业:
  一、找出课文中写山写水的词,归好类抄写。
  二、检查你们自学生字的情况,请你们填这几个词。(出示小黑板)
  漓江波?
  (抽一生上讲台填写,填写完讲评)
  下课。       
               

               
               
               
               
                 陈燕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2-24 00:18 , Processed in 0.08279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