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57|回复: 0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教案模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14: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和梯度的问题,以王承书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精神统领全篇来设计教学主线,起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的作用。引导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感悟课文内容。

在学法上,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浏览课文抓住主要信息的能力,培养快速默读的能力,养成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批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相互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在积极评价中不断升华感悟,突出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具准备】

(师)教学课件(生)搜集有关王承书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中国原子弹研制过程中的感人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目入手,整体把握课文

1.板书课题。板书“隐姓埋名”,齐读,明白词语的意思。补充题目,齐读课题。

2.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读懂谁隐姓埋名?为什么隐姓埋名?

补充完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有的课文题目告诉了我们主要事件,通过对题目进行补充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生词:署名  热忱  渺小  刊物  (要求学生读正确: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句子:

1.“名利”二字在王承书心中,一向是十分渺小的。     
    2.青年时代的王承书,怀着一腔爱国热忱留学美国。
    3.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

(要求读通顺,并说出加点词的意思:找近义词或反义词)

课件出示词语:

十分坚定  放弃名利  心甘情愿  毅然决然  果断接受  默默奉献

(这些词语从感情色彩来说都属于(褒义词),你能把它表达的感情读出来吗?)

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描写谁的?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朗读设计,正确认读词语、将句子读通顺、读出词语的感情,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意识。】

三、简介王承书

王承书,女、理论物理学家。湖北武昌人。1934午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6年获该校研究院硕士学位。1941年留学美国。l944年获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员。l956年回国。在美国从事输运工程工作。在稀薄气体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设计意图:王承书的学业成就和科学研究成果会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冲力,使学生在心中对王承书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王承书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三十年?(输运工程和研究原子弹是二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对于这样一位功成名就的科学家,要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容易吗?对于王承书来说将意味着什么?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指名回答。

同学们,王承书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意味着要她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放弃一切学术待遇和荣誉,放弃一切名利,面对国家二机部副部长、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要她隐姓埋名的请求,王承书是如何做出答复的?

画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做上批注。

1.明白“不假思索”,从不假思索,你感受到什么?

引读:隐姓埋名一辈子,对于一位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多么不容易,而王承书却不假思索地说----  你感受到什么?

放弃名利,放弃待遇和荣誉,放弃鲜花和掌声,王承书却坚定地说---- (让不同学生来坚定地说“我愿意!”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放弃名利,对于一般人尚且需要极大的勇气,更何况是早已蜚声国内外的科学家王承书呢?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让我们再回到那令人感动的场景,再一次感受不假思索背后的精神的伟大。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全体学生读旁白,生生互评。去掉旁白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王承书的决心和信心。

老师引读:这极为平常的三个字,对王承书来说,将意味着……

【设计意图:通过明白关键词语“不假思索”,引导学生体会王承书毫不犹豫,对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的决心和信心。在分角色朗读中读出王承书的坚定与勇气,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同学们,作为当时已经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她已经拥有了极高的荣誉和名利,她为什么这么坚定地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呢?从那里读懂的?

生答:热爱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名利”二字在王承书心中,一向是十分渺小的。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四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照应前文,说明王承书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已经不是第一次放弃名利。为了引出下文王承书夫妇冲破重重难关,回到祖国怀抱,建设祖国这一具体事例。)

王承书夫妇冲破了哪些难关,一起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一部分内容删掉行不行?

引导学生体会出,对祖国的爱,使得她不记名利,不要小家,无私奉献。对祖国的爱是她行动的基础。不可以删去。(这是插叙。照应前面内容,使人感受到王承书说出“我愿意”,不是心血来潮,一时激动,而是名利二字在王承书心中,一向是十分渺小的,那是她的肺腑之言,境界所在。)

课文学到这里,王承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淡泊名利 热爱祖国  默默奉献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这一部分与全文是什么关系?删掉行不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断追问中明了作为功成名就的科学家愿意王承书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的个中缘由,对王承书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有了更深的了解。】

六、学习第四部分。

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中华儿女能够扬眉吐气,王承书不但选择放弃一切名利,而且还无条件放弃了自己已取得的一切研究成果,这对一个科学家是多么难能可贵。那么,王承书又是怎样隐姓埋名工作,怎样实现自己的诺言的呢?

默读课文9-15自然段,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文章的空白处做上批注。

全班交流。

1.“从此……再也……”看出他言必行、行必果、诚而有信、决不食言。看出王承书为了祖国无私奉献、不计名利、热爱祖国的情感。

2.“虽然王承书……”读出王承书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3.“复杂的计算……”引导学生抓住“一下一下、不分昼夜、一年多、三个抽屉”为了取得数据,王承书带领大家克服困难。体会王承书工作虽然枯燥繁重,但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默默奉献、奋斗的精神。

4.抓住“几乎”,让学生谈谈为什么读得这样中,引导学生想象:难道她不想回家看看儿子吗?难道她不想给儿子做做饭,洗洗衣服,送儿子上学吗?她在干什么?体会王承书为了工作,为了研究原子弹,为了国家宁可舍小家,为国家。

从接受任务到成功爆炸原子弹,三年多的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王承书想的是国家,念的是原子弹,唯独没有自己,没有小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明白课文内容,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能力,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交流汇报,使学生的感情朗读能更有激情。】

七、总结全文,启迪学生

1.老师小结:王承书的牺牲和努力换来了可喜的成绩,1964年lO月16日,中国第一颢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激动、喜悦、自豪、兴奋、到处是鲜花和掌声……)

2.老师指名反馈: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一百多年的祖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让我们带着激动、喜悦、自豪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感叹号,关注反问句。让学生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感受二句话表达情感的不同,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

3.老师导读: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承书也抑制不住心头激动,不禁热泪满面。可此时,作为功臣的她只能静静地、默默地感受着这一切。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第十七自然段。指名读。学生评价,老师引导:他的朗读怎么样,听了他的朗读,哪些词语让你的内心为之一振。谈谈你的感受。此时王承书的形象在你的心中怎样?生:王承书的形象在我的心中顿时高大了起来。你的内心对王承书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突出对王承书的敬佩和赞叹)

5.老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王承书说什么呢?学生写话练习。

【设计意图:文章此处是感情的高潮部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关注“!”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由文本走向内涵】

八、课堂小结

老师总结:同学们,王承书为祖国隐姓埋名三十年,直到逝世前,人们才知道她的名字和丰功伟业。但是,王承书这个名字将永远在共和国的历史画卷上熠熠生辉。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抒发对王承书的赞美之情。】

九、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2.搜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资料。了解中国的航天历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积累好词佳句、搜集资料的能力,虽然课上完了但思维仍在继续的意识。】

十、板书设计:

24.隐姓埋名三十年

热爱祖国

淡泊名利

默默奉献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梳理课文的层次,使学生对王承书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课时(略)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概括课文内容。

二、背诵课文

1.自由背诵喜欢的段落。

2.试背

这极其平常的三个字,对王承书来说,意味着从此放弃(     ),从此放弃(        ),从此放弃(        ),放弃(        )……

3.指名背诵。

4.集体背诵。

三、写法指导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使文章结构紧凑。

四、插叙仿写

    以《我最敬佩的人》为题,编写习作提纲,尝试插叙的写法。

五、片段练习

六、评读习作片段,激发写作兴趣。

七、总结写法,课外作业。


【教学后记】

1.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紧扣文本,重课文朗读,从以检查预习为目的的将词语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以及能够读出描写王承书的词语的感情,到深入文本的细读。形式有浏览,分角色朗读,,默读,自由读,个别句子的感情朗读,重点语句的品读及关键段落的齐读等等,在读的过程中先明白词语,再明白句子涵义,进而明白人物内涵和品质,层层深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明白和学习。

2.抓重点词语夯实朗读能力

《隐姓埋名三十年》一课的教学主要抓重点词的明白作为朗读指导的主旋律。抓住“不假思索”通过不同明白,个性化明白,特别是“坚定地”引读,让学生反复最有激情的朗读。接着,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去掉旁白分角色朗读课文,是建立在学生的明白的基础上的,读出了韵味,再让学生个别读一读。在12-15自然段的教学中,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在课文的空白处做上批注。学生能够准确找到关键词段,如“从此、再没有”等词体会王承书言必行,说到做到,用实际行动践行诺言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又如“几乎”一词,学生体会到王承书抛家舍子的热爱祖国的情怀。怎样克服困难,老师设置种种情景,让学生走进人物让学生体会反问句表述的情感。先让学生有更多的体会。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通过分角色朗读、默读、浏览、一边思考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关注标点符号等策略引导学生朗读,使学生能够逐步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感知王承书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展开想象,实现换位思考,会让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景。比如课文的第十四自然段中,学生抓住“几乎”畅谈王承书工作十分繁忙,王承书怎样奔忙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幕,在想象中引导学生走进王承书的内心世界,感受王承书一心扑在工作上、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精神品质。

4.发挥老师评价的导向功能促进朗读

评价是朗读指导的一个推进器,老师评价没有导向性,不能够引发学生的朗读思维,而老师的具有导向性的评价会进到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体会。如学生读到“一下一下”发现学生读得特别重,通过询问其它同学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你为什么这样读?来指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领会文章的主旨。

5. 遵循朗读训练的规律

朗读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朗读体验,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环节应采用自由朗读。让学生借助拼音、字典,通过询问同桌、请教老师,反复朗读长句或生字较多的句子来读通文章。在思考问题时应采用默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结合年级不同让学生画出重点词语,在文章的空白处做上批注。展示朗读,即指名朗读,一定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在个体朗读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不同体验后,通过生生评价、老师评价,让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在感情朗读阶段,不能让学生齐读,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不同对于文本的体会和感悟不同,处理关键词语的方法不同,学生的朗读语调、语气、语速、轻重缓急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鼓励学生个人朗读。让每个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齐读。

6.教学彰显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中,在一个核心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畅所欲言,当一个学生将自己找到的句子读出来并说完自己的明白后,再让找出同样句子的学生继续畅谈自己对此句的明白,一个学生明白不到位,另一个学生继续补充,给学生说话和表达的机会,直到学生能将一句话中的关键词句明白完全,在明白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感悟朗读,实现了抓住重点词句,提高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对于一些明白有些难度的句子,也能有效的发挥老师的引领作用。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5 22:38 , Processed in 0.10288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