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342|回复: 0

小学语文寓言二则导学案(矛与盾、鹬蚌相争)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模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14: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五单元学案导学备课
课题:                         寓言二则    矛与盾
学 习 目 标        1、学会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明白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学情分析        寓言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学生也是比较的了解,所以学习这二则寓言学生不会困难的。由于故事比较有趣学生也一定会喜欢的。        学习重点        目标2、3
                学习难点        目标3、
板书设计       
                      矛与盾
                    盾       莫能陷
            鬻                          誉
                    矛       无不陷
                       自相矛盾

学   案        教  程        二次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你都知道哪些?看图说故事名称。说说其他故事的名字。
2、知道矛和盾是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给大家听听。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三、反复朗读,明白寓意。        
1、运用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照注释一句一句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学生借助注释,自学课文。
3.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
4.全班交流:咱们再到集市上去看看,刚才那堆人围在一起,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呢?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5、文中有二个同音字特别要注意
读一读:鬻、誉
6、楚人是怎样誉他的盾和矛的?来当当楚人。先誉誉盾。再来当当楚人,吆喝吆喝?   
7、盾是坚固无比,天下无敌了。矛也要好好夸夸,要不可没人买!
再来读这句,夸夸这支矛?试着读读这句话。
8、与别人比赛读读
9、用古文夸完了,再用白话文夸夸吧。
10、想一想:到底买什么好?为什么?
11、请看插图,模仿其中任何一个人来读这一句话,先试一试,再读给大家听。
12、楚国人被这么一问,为什么哑口无言了呢?
四、揭示道理,发散思维.
1、大家都在嘲笑那个楚国人,他到底错在什么地方?请你给他讲讲道理。大家走散以后,这个楚国人会怎样?
   五、作业
1、背诵《矛与盾》。
2、自由组合,演一演《矛与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提醒注意 “矛”字和 “盾”字。
3介绍矛与盾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大家打开25课,自由读课文《矛与盾》,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同学听后评一评。
3.谁还想读?
三、反复朗读,明白寓意意。
1.默读课文,运用你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照注释一句一句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                     
3.全班交流。
4、师:文中有二个同音字特别引起了我的关注。 指名板书:鬻、誉
5、楚人是怎样誉他的盾和矛的?我们也来当当楚人。先誉誉你的盾。(指名读。)
6、谁再来当当楚人,吆喝吆喝?   (生摇头晃脑读此句,强调“莫能陷”)
师:听你这么一夸,我都想掏钱买了,你可真会誉盾呀!               
7、师:盾是坚固无比,天下无敌了。矛也要好好夸夸,要不可没人买!
谁再来读这句,夸夸这支矛?大家听听这样吆喝卖得出去吗?试着读读这话。
8、、师:请男生夸耀盾,请女生夸耀矛,看哪一组夸得更自豪。   
9、用古文夸完了,我们再用白话文夸夸吧。(指名回答。)
10、同学们真会夸耀,我又想买盾又想买予,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到底是买矛还是买盾呀?谁来帮帮我?
14、请大家看插图,模仿其中任何一个人来读这一句话,先在下面试一试。
15、请生读,要求说模仿的是谁。(分别模仿不同的人读)
16、楚国人被这么一问,哑口无言了。
四、揭示道理,发散思维.
1、大家都在嘲笑那个楚国人,他到底错在什么地方?请你给他讲讲道理。大家走散以后,这个楚国人会怎样?
2、师:我代表那个楚国人真诚地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人,还是多读些书才能明白更多的道理啊!你们说是这样的吗?
五、作业。        
教学后记:


        

课题 :                       寓言二则    鹬蚌相争

学 习 目 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3、能自编自演课本剧。  4、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学情分析        寓言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学生也是比较的了解,所以学习这二则寓言学生不会困难的。由于故事比较有趣学生也一定会喜欢的。        学习重点        目标2、4
                学习难点        目标3、4
板书设计                                     鹬    啄其肉
               鹬蚌相争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蚌     夹其嘴
学   案        教  程        二次修改
一、预习检查
1、请把“鹬”“蚌”二个字写在田字格里,并写出他们的音节。      2、看图:指指什么是“鹬”和“蚌”二、目标导学
(一)、初读。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                       3、读词:
(二)、读故事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鹬和蚌的话应该怎样读呀?
2、同桌试着读一读。评议
3、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评价。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可让谁,结果怎样?
  4、把这则寓言再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语气。
(三)、明道理
1、分角色读。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
2、表演。有所拓展。其他同学思考:你想对他们谁说些什么?
3、看图: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
4、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延伸
1、看原文,读一读。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四、作业:
1、请写出你知道的4个寓言故事。
2、续写鹬蚌相争
        一、        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板书课题,“鹬”“蚌”二个字写在田字格里。)
二、实施目标:
(一)、初读。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他读的正确吗?
3、读词并明白:啄和夹的意思
4、简要叙述故事内容                        5、过度:鹬和蚌之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
(二)、读故事:自己读、同桌读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再指读。评价。
问: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可让谁,结果怎样?
(三)、明道理
1、分角色读,                 
2、 问:你们笑什么呢?(指名3——4人。)
3、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
4、指1组演。其他同学思考:你想对他们谁说些什么?(指导:光批评他们也不行呀,还应该告诉他们错在哪。)师对鹬和蚌:听了他们的提醒,你想说些什么呀?
5、出示图: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
  6、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延伸
  1、出示原文读一读。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三、总结: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会更多。
四、作业。
       
教学后记:
  马天武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29 04:49 , Processed in 0.08990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