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40|回复: 0

小学语文《少年闰土》教学教案模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14: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背诵课文第一段。
3)能够把握文章框架,概括小标题。
4)能够描写人物个性化的特点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
2)小组合作,快速寻找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童年友谊;感受闰土的淳朴、勇敢等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赏析个性化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进行描写;
【学前准备】
学生根据老师发的生词表预习生词;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导入:
关于作者鲁迅: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民族魂   
1、如果在一个铁房子里,大家都在沉睡,即将窒息而死,你是最早醒来的少数的人,你会做什么?《呐喊》: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最烦看客
2、你会根据什么选择自己将来所学的专业?弃医从文;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医治灵魂
3、对于社会黑暗现象,你会怎样做?鲁迅也“骂人”,“犀利”,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看PPT:鲁迅的生平,时代背景及作品:《故乡》《朝花夕拾》《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中的阿Q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孔乙已》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二、学习字词:(PPT)
三、整体把握,默读课文
同桌讨论,寻找信息,回答问题:
1、闰土是谁?课文中“我”是谁?
2、“我”是怎么和闰土相识的?
3、 “我”和闰土相处和多长时间? 为什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
5、第一次见闰土时,他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四、课文重点赏析
1、朗读我和闰土相处时闰土讲给我的事情,看看讲了哪几件事,概括为小标题 :
雪地捕鸟    夏日拾贝  看瓜刺猹   潮汛观鱼
2、分析这些事情体现了闰土的什么个性和特点,如何体现的?
    健康  勇敢 机智 能干  好奇  爱生活 爱观察  淳朴 善良   ……
动词描写:捕鸟  刺猹
语言描写:作者用孩子的口吻,通过闰土的讲述(大段的语言描写),有详有略地写了几件事情。
3、闰土和我,以及别的朋友的对比:重点明白“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五、重点段落赏析
1、第一段回忆特写:“月夜刺猹” ——色调、动作
1)        学读第一自然段,画动词、画外貌描写。
2)        体会捏字的作用。(用换“拿”“把”“握”的方式。)

3)        看PPT,图文结合,体会闰土的性格特点,并指导背诵。品读用词的准确,画面的完美。
2、去掉第一段,课文依然完整。第一段的作用:特写,突出印象深刻,怀念之情

六、作业
1、作文: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抓住人物个性化的特征和典型的事件。400字。下周二交。
2、上网刻画了闰土的形象。少年闰土生气勃勃,机智勇敢,是一个项带银圈、手捏钢叉捍卫瓜田的小英雄。二十年后的闰土却面目全非:“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而更使“我”感到悲痛的是闰土的神情与态度:“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教学反思】
1、        作业应该分层,其中作业2,阅读《故乡》,摘抄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点难,并且就达成本课教学目标来说,意义不大。
2、        导入主要是对鲁迅的介绍,当时主要考虑能够用几个问题,让学生来设身处地思考,从而更好地明白鲁迅为什么是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但后来觉得说远了,对于鲁迅的更多的介绍可以放在课后补充上,或者别的课文中。本文从原文中抽出来,就可以是一篇独立的、简单的、怀念童年伙伴的写人散文,没有必要突出鲁迅作品的“深意”。“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可以是孩子眼中真实的简单的世界。
3、        字词方面,让学生预习,课上带读,但没有强调写。家长协助听写的效果需要抽查。
4、        时间安排有点紧张。
燕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29 04:40 , Processed in 0.08671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