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12|回复: 0

小学语文三年级S版语文教案第二、三课 (S版三年级下册)模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14: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课 文:2 瀑布
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二点:
1.创设情境,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诗歌教学应以读为本,在朗朗的诵读声中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乃至熟读成诵,从而获得语感,内化为特有的语言心智。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明白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背诵课文。
3.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4. 会认“叠、喻、屏”3个字,会写“瀑、叠、涌、摊、喻、衬、屏”等7个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
2.从诗歌美美的语言中,感受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不同声音和看到瀑布的不同景象,把看到和听到的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一)同学们,还记得唐代诗人李白写过的《望庐山瀑布》吗?我们一起来背背。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写的也是瀑布,作者是现代诗人叶圣陶。
(二)让我们一起动手来写课题。注意写“瀑”字,它的右下部分不是水,而是像一朵溅的水花。
板书课题: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过渡:叶圣陶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边听边感受。老师配乐诵读诗歌。 (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多么美的小诗啊!同学们想读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展示课件第四屏)
(三)检查读书情况。
1.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展示课件第五屏)
2.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指定同学分小节读书,评价。
3.交流:诗歌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板书:声音 样子 远 近
三、小结
诗歌《瀑布》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让我们带上对瀑布的喜爱之情,再次美读诗歌。

四、作业布置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一)听写学过的生词。
(二)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先让学生背《望庐山瀑布》,再放《瀑布》配乐朗诵,由旧知迁移到新课《瀑布》,使学生脑子里呈现诗中描绘的画面概貌,以便进入情境,拉近与大自然、与瀑布的距离,愉快地开始与文本对话。通过初读,检查和交流,扫除生字词方面的“拦路虎”,并对课文整体感知,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板书:声音和样子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诗人未见瀑布,先闻其声。瀑布的声音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小节。
2.交流,引导学生从瀑布的声音体会瀑布的气势雄伟。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什么是“叠叠的浪”?(叠叠就是一层又一层,前浪未平,后浪又紧跟着涌上来,后浪推前浪。) “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展示课件第六屏)
(2)“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展示课件第七屏)
(3) 从瀑布的声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完成练习题 (展示课件第八屏) 瀑布的声音像(叠叠的浪),又像(阵阵的风)。这样的声音说明了瀑布(气势雄伟)。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读出瀑布气势雄伟。 (展示课件第九屏)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过渡:还没看见瀑布就听见如此响亮的瀑布声,接下来会看到的瀑布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诗歌第二、三小节,找出写瀑布样子的词句。
3.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瀑布的色彩美与形态美。
(1)“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在这个句子中“衬”字是什么意思?(映衬衬托)同学们能用上“衬”字来说句子吗? (学生造句有困难时,老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句如:绿叶衬着鲜花,使鲜花更美了。同学们洁白的校服衬着胸前的红领巾,使红领巾显得更鲜了)。 在这句诗中,就是说瀑布在高高的青山衬托下,会显得怎样呢?(更白了,更加壮丽) (展示课件第十屏)
通过播放浪涛声、松涛声让学生用耳朵去感受瀑布的声音。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瀑布的磅礴气势;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多种感官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明白“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个句子的关键在于对“衬”字意义的明白。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运用中明白词义,做到学用结
让学生说说对此课件内容的感受。
(2) “一座珍珠的屏” 、 “如烟,如雾,如尘” 为什么说瀑布像“一座珍珠的屏”呢?在什么时候,瀑布如烟,如雾,如尘呢?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让学生说说对此课件内容的感受。
(3)为什么作者写到的瀑布的样子,二个小节会不一样呢? (因为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瀑布的样子不同)
(4)(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小结练习。 远望瀑布,瀑布好像(一道白银)。写出了瀑布的(色彩)美。走到近处,仰望瀑布又像(珍珠做的屏风)。一阵风吹过,水珠像(烟一样)轻飘,像(雾一样)白茫茫,像(尘一样)纷纷扬扬。写出了瀑布的(形态)美。
4.指导读诗歌第二、三小节,读出瀑布的色彩美与形态美。(课件出示第二、三小节内容)
5.欣赏到这么美的瀑布,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同学们是否也在读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

6.把自己当作诗人,看到了瀑布,来到了瀑布的脚下,有感情朗读诗歌第二、三小节。 (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三、拓展延伸 看到这么雄伟、这么壮观的瀑布,你们最想说什么?
四、激情朗读,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观赏了雄伟壮丽的瀑布,让我们上对瀑布的喜爱与赞美,齐读诗歌吧!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诗歌。
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巧用比喻是本课语言特色,比喻句是学生明白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学这一部分,设计填空题,以加深对句子的明白,认识这种表达方法。在这样的认知感知过程,丰盈语言表达心智。
拓展延伸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是学生再次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是学生通过认真读书自己得来的,是孩子们真情实感的流露。
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明白,积累起诗一般的语言,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反思:
课 文: 3 古诗二首
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重走诗歌作者从构思到成型的创作思路,在探究思路的过程中了解
诗人的特定心意,感受诗句意境,从而在“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上,“过程
与方法”上有所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熏陶。
2.再现诗句所创设的景物场景、事物场景、虚拟场景、心灵场景过程中,明白
诗句意思,进入诗句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脉搏,在此基础上探求语言特有
的表达方式,文化的博大精深、价值的核心体系。
3.探索一条古诗教学的全新思路,追求“以诗化人、以诗寓趣、以诗育人、以
诗增智”的理想效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明白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
3.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4.学习诗配画,培养积累美文佳句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来明白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再现诗句描写的画面,进入意境,共鸣情感,借助想象进行诗配画。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 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
3. 搜集赞美春天的词语、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2.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不绝口,写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听说你们能背许多描写春天的古诗,是真的吗?敢不敢让老师来考考你们?老师出示图画,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一)观察图画。
1.(展示课件第三屏) 你们觉得这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2.学生自由发言。
(二)揭示课题 1.这是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宋代诗人苏轼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惠崇春江晓景》。(展示课件第四屏)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三、熟读古诗,触摸美景。
(一)了解作者,读懂课题
1.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查阅的资料谈谈对苏轼、惠崇的了解? △(展示课件第五屏)简介苏轼。
△(展示课件第六屏)简介惠崇。
(二)初读诗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诗文,读准字音。(展示课件第六屏):提示读诗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
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这个环节的设计在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激发其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春天的生命力、春天的可爱。在情景中自然进入诗歌学习王国。
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把形象的图画变成文字描绘的内容,明白古诗,而且可以让学生把隐形的思维活动用诗文的形式外显。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③借助多种方法落实生字教学任务,结合上下文明白字、词。如:晓、暖、满、短、欲等。 (学生互动,老师点拨。)
(三)熟读诗文,读出节奏。
1.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家听?
2.指名读。(学生评价)
3. 师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展示课件第七屏):去掉拼音,再读课文。
4.相机评价: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古诗文有一个特点,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停顿和声调把它表现出来。该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呢?谁来说说? (展示课件第八屏):标好节奏读。
5.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
师生轮读。
四、(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一、步骤二) 思考 生对苏轼和惠崇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厚的学习兴趣。 中年级识字教学虽不是重点,但对难记的字老师必须加于指导,帮助学生记忆。 根据诗文的声调和节奏朗读,使学生切实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诗文,拥抱美景
(一)寻找美景。(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一):练习。
1. 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哪些属于地面景?哪些属于江上景?哪些属于岸边景?
3.再读课文,思考:诗中除了写了以上画面上有的景物外,还写了什么?
4.苏轼这样安排太妙了。谁是苏轼的知音,说说这样安排妙在何处?
5.准备绘画用的白纸,将各景物安置在白纸上(能画画的可以画图,不能画的可以用景物名称代替),构图布景。
(二)再现美景。 (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二)用词描景。
1.用表色彩的词来准确描摹各个景物,
2.将色彩添加到景物上。 让学生了解景物是诗歌的基本构成元素,明白景物作为抒情的托物在诗歌中的首要地位。作画先选景,写诗先定景物,读诗也先从找景入手。 这一步是将诗变画的开始,是变平面文字为立体画面的初始,从此开始,学生的思维方式将由抽象思维转为形象思维,思维触角开始接触到诗歌创作与绘画创作的原点。
(提示:用词、用色都由学生自由选择,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
3.锤炼动词,明白意境 (展示课件第十屏)根据各自对诗文的明白,为景物加上恰当的动词。
二、个性阅读,创造美景配乐背诵
1.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苏轼,此时你就站在春江河畔,听风,戏水,倚竹,赏花,采采蒌蒿,摘摘芦芽,下河捕条河豚,拿起笔,把你看到的景物,听到的欢歌,感受到的喜悦都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2.学生自由书写。
3.全班交流,评议。
三、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孩子们,有许多诗人描写了春天的美景,但诗人笔下的春天各不相同。老师还收集了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1.(展示课件第十一屏):赏析写春天的诗。
2.齐读诗句。
学生将画纸变得缤纷多彩的同时,无疑将想象中的意境变得多姿多彩,其思维由此更为丰富细腻,其感受更为鲜活充沛。 每个人对景物的感知不同,对生活的明白不同,因而写出的文章各显千秋。这种个性化的明白和创造,正是我们需要的思想的幼芽。如果得到长足的护和鼓励,将成为文学创作乃至一切创造的涓涓长流。
第三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有一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南宋诗人叶绍翁禁不住春色诱惑,终于合上书,想到一位朋友家中去欣赏他家园子里的春景。他脚踏木屐,独自缓缓而行,来到友家的门前。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学习这首诗就知道了。请大家认真看老师写诗题——游园不值。读题。
二、初读新诗
1.自由读、个别读(适时指出其在字音、断句方面的问题。)、师配乐范读、齐读。
2.初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学古诗。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在大屏幕出示全诗后,老师的配乐吟诵以诗特有的韵律美,将学生带入雅致悠远的古诗文情境,学生积蓄的强烈的读书欲望将势如破竹,一发而不可收。一种“我要读”的强烈情感会牵引着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文本
4.你读懂哪句就说哪句。(结合诗意明白“小扣”、“柴扉”、“应”、“ 屐齿”的词义)你能把四句话串起来,大致地说说这首诗说了一件什么事吗?那么,题目是
什么意思呢?
5.引读法读诗,师:下面我们继续故事:有一天,春光明媚,南宋诗人叶绍翁想到一位朋友家中去欣赏他家园子里的春景。他独自缓缓而行,来到朋友家的门前,轻轻地敲门,可是—— 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这是怎么回事,扣了这么久还不来开门?是主人不在家吗?不会吧,他是很少出门的呀!噢,他家院门前的台阶上长满青苔,绿得像铺开的地毯,美丽极了。看来园主人是很爱惜春色的,可我穿着一双木屐。哦,主人大概—— 读:应怜屐齿印苍苔。
师:大概主人爱惜苍苔,怕外人的木底鞋在上面踩上印子,破坏了他家园子里的春景。可是我也不虚此行,你园子里的春色怎么关得住呢—— 读:春色满园关不住。
师:是啊,满园春色是关不住的呀,你看—— 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诗人兴致勃勃前来观赏,却连门也没有敲开,大家想想作者心情怎样?读前二句;就在作者徘徊时,他突看到了一枝粉红色的杏花,开得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心情怎样?读后二句。
三、精读感悟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吧!看看作者游园看到了哪些事物?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些事物的明白。 重点明白“苍苔”。
3.一种普通的植物,让我们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品,推敲推敲这句诗中的哪个字包含了对我们所见的这些景物的特别情感呢? 学习。
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巩固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读为基础,以“引”为暗示、启迪,将情感因素作为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兴趣的“引爆点”,它既依赖于琅琅诵读,又少不了析词解句,推敲标点符号,以读代讲、寓读于讲之中,达到师生思维和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说出“怜”、“印”。说体会,再读。)
4.(展示课件第十三屏)体会“红杏”用词的美妙。 引导齐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5.“柴扉”重点明白“小扣”之意。 (老师示意动作,学生学着用手轻轻敲。)
6.诗人兴致勃勃地来游园,主人却不在家,现在园门紧闭,他会怎么办呢?(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虽失望犹欣慰的心情)
四、想象升华,拓展诗境。
1.诗人看到伸出墙外的红杏,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园内的美景。(展示课件第十四屏)请同学们看看图,设想一下,园内会是怎样的景色?(学生自由汇报,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2.这满园的春色如果被其他诗人看到了,会吟出怎样优美的诗章呢?(展示课件第十五屏学生吟诵。
3.诗人游园不遇,却从出墙的一枝红杏中感受到了满园无限的春意。诗人意外惊喜,不由发出感叹,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全诗。(老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展示朗读成果)
五、积累内化,尝试运用。
1.咱们学习古诗,一方面吸收古代文化,另一方面就是积累古诗语言,或者对他进行改造,使其成为我们自己的语言,现在就请《游园不值》的作者叶绍翁带着我们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趟,说不定也会诗兴大发呢!
2.(展示课件第十六屏)老师旁白作诗。
3.学生根据情景习作。(要求因人而异,对学生的只言片语老师要作肯定及时“润色”)
4.(展示课件第十七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运用描写春天的古诗。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展开丰富的想象,突破了难点,明白了“春色满园关不住”,感受到美的事物是无法阻挡的。“这满园的春色,如果被其他诗人看到会吟出怎样优美的诗章呢?这一问,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古诗,赞美春天的古诗的吟诵声在教室里回荡。学生爱春的情感被激发,对美好春天的感受,丰富了对诗的意境体验,不仅如此,还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积累语言,为后面的尝出示语境:
①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 ”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悄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吱吱拔节,禾苗在你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② 湖边,那株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石;柳枝呢,则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这不正是贺知章笔下“ ”所表现的景象吗?
六、总结收获,课后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收获不小:读背中积累诗句,读懂中明白诗句,情境中运用古诗,诗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小学生必背的80首古诗只是其中沧海一粟。通过这80枝“红杏”感受古代文化“满园春色”的同时,让我们的语言诗化起来,让我们的心灵也像诗一样地美。
2.课后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
板书设计:
3 古 诗 二 首
游 园 不 值
失望——惊喜——快慰 试习作打下基础。
学生模仿已经学过的古诗,借鉴改造背诵过的小诗,情景运用古诗
句,他们的话语是现时感受和以往积累相互作用后迸发的智慧的火花,是
创造潜能开发后的外化物,是心灵诗化后生成的富有创意的精神产品,达到“美”的语言“美”的表达。
教学反思: 刘敏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5 16:25 , Processed in 0.08090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