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7|回复: 0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教案模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15: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 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把握诗意,感受语言的优美。

学习《题西林壁》
一、复习导入
1. 把你喜欢的诗背诵给大家听。
2.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二、自学古诗,明白大意
1. 自由诵读古诗,然后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及你对这首诗的明白在小组交流。(可以利用字典、课后注释、课文插图来明白这首诗歌)
2. 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诗歌意思。
3. 作者在山中为什么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老师可以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古诗的意义。
4. 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画面,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解决疑问。(意图:这首诗的后二句是学生不容易明白的,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很直观地弄明白。)
三、体会诗境,感悟道理
1. 刚才大家通过自学。明白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下面大家一边听老师诵读这首诗,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配乐诵读,学生想象。
2. 交流,估计学生可能想象到庐山雄伟的景象,比如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山峰等,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想象。
3. 讨论,然后交流。
(1)大家想想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2)结合课后2题的图画,说说从《题西林壁》一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老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一、迁移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农村生活或儿童生活的古诗?请背诵几首。
提示课题:四时田园杂兴。注意“兴”是多音字,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二、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1. 检查自学情况。
2. 朗读质疑。
老师应对学生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集中释疑,也可以随机师生共同释疑。
3. 诵读感悟,明白古诗的意境。
(1)朗读古诗,仔细观赏课文中的图画,大致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小组讨论:这首诗分别出现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2)想象诗中所描写的人与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内容。
(3)诵读指导。我们在朗读这首古诗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大人的辛劳和儿童的天真可爱,要在诵读中加以体现,还要读好停顿的韵脚。
(4)诵读课文,品味语言。
“昼出耘田夜绩麻”“也傍桑阴学种瓜”二行,具体地描写了大人们耕织的情况和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也在桑树下学着种瓜的情景。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你读了之后能明白其中的“未解”和“傍”的意思吗?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小组里先说说,再全班交流。
三、练习背诵
四、配动作背诵
    根据自己对古诗的明白,自由组合配上动作背诵,表现这首诗描写的内容。

五、练习书写
1. 书写生字。
2. 练习默写古诗,同桌批改订正。

参考资料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被贬至岭南的惠州(今广东惠阳)和极远的儋州(今海南儋县)。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四大家”之一,诗词成就也很高。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也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题目中的西林指西林寺,位于庐山东林寺西,创建于东晋年间,是庐山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寺后有著名的唐建千佛塔。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词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0-6 19:18 , Processed in 0.08585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