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7|回复: 0

小学语文《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教案模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15: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小调查,古诗和一般的课文相比更喜欢哪个?原因是什么?(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古诗言简意赅,不错。但就是在这么短小的篇幅里却字字珠玑,大家在学古诗词时不要轻易放过任何简单的字眼,把诗词读深、读透、并且读长。
   2、古诗——唐诗——李白——《赠汪伦》,生齐声背。边背边想: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生交流)
    总结:在古代因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很难再见面。所以在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板书:送别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写的另外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深入诗题,解读大意
   1、汪伦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李白,通过预习加上诗题的提示作用,告诉我在这首诗中又是谁送走了谁?(板书:李白送孟浩然)
    师点明预习的重要性,生试读诗题。师讲明古诗对停顿讲究,要求停顿正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齐读并个性解读诗题。
    师:读了这么多遍诗题,再仔细对比几首送别诗的题目《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你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生自由交流)
    师总结:送别诗的诗名往往会将送别的地点,送别的对象,还有送别对象的去处融入其中,这是它的一大特点。
    生用自己的话把诗题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
   2、头脑风暴。诗题也就是古诗的“诗眼”。读懂了诗题,也就把整首古诗读懂了一半。了不起!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师:问题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呢?
  三、细读诗歌,体悟诗情。
   1、强调读的重要性。学生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争取把它读通顺。
    生送别写了一首五言诗。(屏幕出示《江下行》)这首诗非常直白,就像上面这首诗的注释。齐读。
  四、拓展训练
    模仿《赠汪伦》,并结合本诗的情境写一首《赠李白》。(设置背景音乐吴涤清歌曲《烟花三月》)这首歌的词儿是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的。课后可以去找来听听,它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明白这首古诗。(检查反馈,讨论交流)
  五、课外延伸:
    阅读《黄鹤楼送别》,它是一篇“文包诗”的作品,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我们今天学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下节课要学的是《送元二使安西》,表达的是不同的离别情。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0-7 07:34 , Processed in 0.08784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