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162|回复: 3

[体育] 教师招聘学校体育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 21: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身体健康 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社会适应 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方法。
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本《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本《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设立了六个学习水平,每个学习水平都设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领域目标是通过水平目标的达成而实现的。
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体育活动:是指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
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点),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点)的练习,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体育课程编制:是根据一定教育目的确定体育课程目标,设置并组织和实施课程,根据对课程的评价,进一步改进课程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1: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2)以整体的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
(1)认知与定向(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2)联系形成阶段(巩固和提高动作阶段)
(3)自动化熟练阶段(运用自如阶段)
如何开发与利用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2)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场地的利用价值
(3)制作简易器材
(4)合理使用场地器材
(5)合理布局学校的场地器材  
简述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
(1)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
(2)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效率
(3)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5)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基础学科的学习
(2)体育自然科学的学科学习
(3)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学习
(4)体育技术学科的学习
系实际试述一名合格、理想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
一名合格的、理想的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有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
二、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的知识
1.基础理论知识
2.专业知识与技能
3.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等)
4.横向学科知识
4.1体育科学基础理论(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
4.2学科发展史(体育史、有关运动项目发展史)
4.3体育原理与方法
4.4体育专业技术与理论(各体育专项动作技术及其原理)
4.5体育专业教育技术与理论(体育保健知识、运动技术教学与训练方法学和体育竞赛学)
4.6体育课程与教学知识
三、良好的专项技术技能
四、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五、全面的专业工作能力
5.1教育能力
5.2教学能力
5.3运动能力
5.4训练和组织能力
5.5科研和创新能力
5.6表达能力(语言、动作、文字和运用图物的表达能力)
5.7自学能力
5.8适应环境的能力
5.9社会活动能力
5.0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数码摄影、录象等)
六、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强健的体魄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如何对学生体育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强化体育教师对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
二、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和运用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
四、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
五、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水平
六、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1: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1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2 、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有系统的学科群。
3 、竞技运动: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里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训练和比赛。
4 、身体锻炼:是以健身、医疗、卫生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5 、身体娱乐:是以休闲、娱乐、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审美能力而进行的身体活动。
6 、学校体育:是以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7 、体质:是人体质量,它是在 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里素质相对稳定的特征。包括体格、体能、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状态。
8 、体格:是人体形态、结构的发育发达水平。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体型及身体姿态。
9 、机能:是指器官系统的功能。
10 、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身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11 、适应能力: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
12 、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总称。
13 、身体练习:是构成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
14 、技术基础: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的各技术环节的总称。
15 、技术球节:构成技术基础贩各组成部分。
16 、身体姿势:身体和身体各部分在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
17 、动作轨迹:身体和身体各部分在做动作时所移动的路线。
18 、动作的节奏:是指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和时间间隔的关系。
19 、讲练法:将体育方面的知识传播与培养技能结合一起的方法。
20 、个性:指一个人具有的心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1 、体育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掌握“三基”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思想品质教育过程。
22 、教材比重: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教学总时数之比。
23 、体育教学手段:为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24 、运动负荷的内部数据:负荷量的强度所引起的一系列机能变化的生理、生化指标。
25 、健康:是人们体能状况内在反应和良好活动效能的表现。
26 、身体育全面发展原则: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身体各部分,各器官系统机能,各身体素质协调发展。
27 、重复法:不改变动作结构和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的条件下,反复练习的方式。
28 、变换法: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和动作的要素以及动作的组合等情况下,进行锻炼的方法。
29 、循环法:选择若干练习点,并有相应的练习内容和要求,学生按要求逐步进行,循环往复的进行。
30 、运动技术:是指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方法。
31 、运动技能:完成动作的熟练程度,或熟练掌握运动技术的能力。
32 、运动技巧:高度熟练掌握运动技术。
33 、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同时启发思维,掌握知识、技术、技能。
34 、直观法: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和外力的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和本体感觉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
35 、分解法:将完整动作合理分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学习,最后达到完整掌握技术动作的方法。
36 、区别对待原则: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基础同、体能水平、个性特征选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要求,因材施教。
37 、学练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一定的要求,相对独立学习与练习的方法。
38 、体育课的类型:是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所划分课的类型。
39 、课的结构: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的分配等。
40 、体育课的密度:课中各项教学合理运用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之比。
41 、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学生上课时身体练习给予的生理刺激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1: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1 、简述我国的体育目的、任务以及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
目的: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服务。
任务:增强人民体质,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登世界体育高峰,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基本途径:体育教学、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
2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性;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
3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学校体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学校体育向追求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学校体育向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3 、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
教育、教养、促进个体社会化、美育,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等功能
4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 、学校体育具体目标
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6 、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学与其它教学的主要区别)
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体育教学组织多变复杂教学潜力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 、体育教学目标
( 1 )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
( 2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 3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8 、如何处理量的强度的关系
量的强度的极限指标一般成反比关系,量最大,强度要小,强度小量可最大。量与强度配合,逐步增大。先加量开始,适应后加强度。
9 、产生错误的原因
动作概念不清;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较差;心里因素不好;外部客观方面。
10 、预防与纠正动作的方法
强化概念法;转移法;降低难度法;信号提示法;外力帮助法。
11 、体育实践课的组织包括的内容有
课堂常规,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队伍队形安排与调动,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12 、体育实践课备课的准备内容有
了解学生情况,研究教材教法,准备好场地器材,编写教案,培养体育骨干、教师以预练。
13 、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
( 1 )内容的丰富性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 2 )自愿性和规定性相结合
( 3 )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结合
( 4 )空间的广阔性与时间的广延性相结合
( 5 )独立性与补偿性相结合。
14 、课中调节运动负荷的方法可采用哪些途径?
( 1 )改变练习的某些要素
( 2 )改变练习的顺序和组合,使负荷与休息合理交替
( 3 )改变练习内容的性质
( 4 )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
( 5 )改变练习的条件

15、某班分组进行技巧教学,组织练习的方法有下列两种图示,们认为哪种队形比较合理?并说明理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7 20:31 , Processed in 0.08352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