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58|回复: 0

[数学] 小学数学装满昆虫的口袋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0 11: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廉贻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录

课  题5、 装满昆虫的衣袋 课时2
主备人 王卫华审核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二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明白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集体备课预设个案调整
一、谈话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
(2)释词。(讨论交流)
   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兴致勃勃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白课文,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集体备课预设个案调整
一精选语段,读品悟写。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二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二句话的明白。
 二、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三、课外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2 21:55 , Processed in 0.08666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