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337|回复: 0

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上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0 12: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课题: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的认识;明白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涵义及读、写法;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和略写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老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复习题.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33+24)+12=( )○ 50x=6x
(5+3.5)x=x○4x+270+360
(1.2×0.5)x=1.2×6
2.用字母分别表示上面4道小题所根据的运算定律(写在每小题的后面).
二、新课
1.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学生做完第1题后,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都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做题的.并让学生分 别用语言叙述一下所根据的运算定律,再分别用字母表示出该运算定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语言表达的内容和用字母表示的内容分别板书(或用小黑板出示)在黑板上.
加法交换律:
二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a+b=b+a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a+b)+c=a+(b+c)乘法交换律:
二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a•b=b•a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二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a•b)•c=a•(b.c)乘法分配律:
二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二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二个积相加,结果不变.(a+b)•c=a•c+b•c
老师:把用文字叙述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老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启发学生明确: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比用文字叙述运算定律更简明、易懂、易记,也便于应用.
2.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老师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出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图(如教科书第1页).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自己写出这四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公式,同时老师在黑板上板书:s=a•a;s=a•h;s=a•h÷2;s=(a+b)•h÷2
老师:s=a•a可以写成a2,表示二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般写成s=a2.
老师用小黑板出示:22、32、42、52、62,指名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各表示什么意思,等于多少.如:“52读作5的平方,表示二个5相乘,等于25.”
老师用小黑板出示:“求出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指名学生试做.
学生:求正方形面积的公式是s=a2,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a=4,s=42=4×4=16(平方厘米).
老师: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指名学生口头先说出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再说计算过程和得数.
老师将小黑板上的题目:“求出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改为:“求出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老师:如果用c表示正方形周长,用a表示边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应怎样表示?(指名学生回答.)
共2页,当前第1页12
老师:计算正方形周长的公式是:c=a•4.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但是要注意,在省略乘号的时候,应当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所以,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c=4•a.谁会用这个公式求出上面这一道中正方形的周长?(指名学生做.)
学生:c=4a,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a=4,c=4×4=16(厘米).
3.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87页中间“做一做”中的题目.
第1题,先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老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2题,先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二个计算公式,集体订正.
老师:注意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如a+b不能写成ab,s÷12不能写成12s.数目与数目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不写,改为“•”是可以的,但容易与小数点混淆,所以一般仍然记作“×”为好.
(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老师用小黑板出示题目,老师逐题指名学生回答,并且说明为什么相同,或者为什么不相同.
4.教学例1.
老师:我们知道了一个图形的面积或周长的计算公式,当我们要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或周长时,实际上是把数代入有关的公式,算出结果来(
老师出示例1.请一位学生读题.指名学生说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老师: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a+b)h÷2中,每一个字母表示什么?
学生:s表示梯形的面积,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h表示高.
老师:这里的每一个字母表示的实际数值是多少?
学生:a是3.5,b是5.5,h是4.
老师:我们在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先写出所用的公式,然后把字母表示的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老师边说边写计算过程(如教科书例1).
老师:计算出的结果不必写单位名称,只在答话中注明就行了.
老师写出答话.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87页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老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老师行间巡视,做完,集体订正.订正时,老师提问,指名学生回答.
老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中每一个字母表示的是什么?
   每一个字母表示的实际数值是多少?
   把这些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最后,让学生打开教科书自己阅读第86~87页.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1、3、5题.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28 15:04 , Processed in 0.08205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