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316|回复: 0

小学数学信息窗3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上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0 12: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83~86页。
教材分析:
信息窗呈现的是世界文化遗产西藏布达拉宫的图片,通过导游介绍的形式出示信息窗中的文字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究与学习。该信息窗包含的主要内容是运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以及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对于本部分知识的教学我们要特别重视利用线段图进行教学,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找出基本的等量关系,再让学生列方程解答。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会借助线段图,分析稍复杂的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分数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养成科学探索问题的习惯。
4、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
1、谈话:
同学们,前面我们共同领略了故宫、秦兵马俑等中国的古老文明,今天小导游将带我们去游览西藏的艺术宝库——布达拉宫,大家高兴吗?
2、出示情境图:
请大家认真听导游介绍,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①布达拉宫共藏有多少件文物?
②布达拉宫南北长多少米?
[设计意图]:上课一开始从游览布达拉宫的话题引入,通过导游介绍的形式出示信息窗的文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
二、探索新知:
谈话:同学们刚才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布达拉宫共藏有多少件文物”这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指生读题。
1、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谈话:大家先独立思考,观察要解决的问题与哪些信息有关,找出单位“1”然后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xkb1.com
学生交流自己的画图方法,老师多媒体出示线段图。
谈话:从“已经注册的文物占文物总数的9/10”这句话,你能发现什么?你能得出几种等量关系式?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等量关系式:(1)总件数-已注册件数 =未注册件数

(2)总件数×未注册件数占总件数的几分之几=未注册件数
2、让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自主列方程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的回答,老师把二种解法板书在黑板上。
解:设布达拉宫共藏有Ⅹ件文物。解:设布达拉宫共藏有Ⅹ件文物。
Ⅹ-9/10Ⅹ=6700Ⅹ×(1-9/10)=6700
1/10Ⅹ=6700   1/10Ⅹ=6700  
Ⅹ=67000  Ⅹ=67000
答:布达拉宫共藏有67000件文物。
3 、谈话:同学们,刚才这二种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能说出其中一
种的解题思路吗?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
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策略解决问题。
引出课题并板书。(板书课题: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如果有的学生提出用算书法解答,老师应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关系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明白。为突破这一难点,首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让学生通过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优越性,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明白能力。在学生充分明白题意的基础上,再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找出题中基本的等量关系,从而列方程解答。
三、巩固运用。
1、填空。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9,男生人数有24人。题中把(   )看作单位“1”,根据“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9”这句话,可以列出等量关系:()或(   )
2、自主练习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
交流解答方法时,重点让学生说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基本练习是每节练习课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通过练习,查漏补缺,解决疑难,使学生不明白的部分得以明白,使基本明白的变为明白清晰。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意在让学生学会学习。xkb1.com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布达拉宫共藏有多少件文物”这个问题,学习了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问题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好吗?(板书课题: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出用方程法解决分数除法问题的基本方法吗?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帮助学生回忆解题思路,拉近了学生与这部分内容的距离,对这部分知识产生亲切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明白新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信息窗中的第二组信息,解决 “布达拉宫南北长多少米?”这个问题。
⑴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读题,仔细观察,你认为其中哪句话最重要?
学生交流。可能回答:比南北长多1/5
谈话:既然同学们都认为“比南北长多1/5”这句话最重要,那么应该怎么明白呢?把谁看作单位“1”呢?
小组讨论。
老师多选择几名学生回答。
在老师引导下学生总结出:这道题把南北长看作单位“1”,比南北长多1/5就是比南北长多的长度占南北长的1/5。
⑵谈话: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弄明白了题意,那你能把线段图画出来吗?
学生独立画图,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全班交流。
谈话:第一条线段表示什么?另一条呢?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生甲:因为把南北长看作单位“1”,所以第一条线段表示的是南北长度。
生乙:第二条线段表示的是东西长度。
生丙:因为东西长比南北长多1/5,所以画东西长时要先画一个南北长度,再接着画上南北长的1/5。
┄┄
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线段图,你能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吗?
学生交流。
生甲:南北长度+东西比南北长的长度=东西长度
生乙:南北长度×(1+1/5)=东西长度
⑷学生自主列方程解答。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比南北长多1/5”这句话,因此在这里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索明白。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体现数学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这里老师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你认为其中哪句话最重要?那么应该怎么明白呢?把谁看作单位“1”呢?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学习新知的动力。接下来让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通过思维碰撞,学生更好地修正了自己的认识。最后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比南北长多1/5这句话的涵义。根据线段图学生比较顺利地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接着让学生自主列方程解答,从而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2、多媒体课件出示绿点问题:如果已知布达拉宫南北长300米,比东西长少1/6。怎样求东西长呢?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读题,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自己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视。做完后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因为和上一题都是二个数量相比较的问题,只是条件变成了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少几分之几,所以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直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xkb1.com
3、回顾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
三、 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1、填空
① 六一班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7,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等量关系式是()或()。
②小明的年龄比小红大1/10,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   ),等量关系式是(  )或()。
③鸵鸟的速度比猎豹慢1/3,鸵鸟的速度是猎豹的(   ),等量关系式是(
)或()。
2、自主练习4、5、6。
学生独立做题后进行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应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因此首先通过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不仅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与例题相类似的题型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重新整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而且解决身边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做到真正的用数学。
四、 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存在哪些疑惑?
教学反思:
1、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数除法问题抽象难懂,不易明白。教学时充分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优越性,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明白能力。
3、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新知识。
4、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平度市南京路小学   张雪英)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4 02:30 , Processed in 0.09146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