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4|回复: 0

[数学] 小学数学看图找关系/整理与复习(二)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0 12: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语言的简洁和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专题活动的内容是“看图找关系”,主要让学生看懂一些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并根据图中有关信息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能按要求看图回答问题。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图表,并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教材的第一幅图呈现的是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图,老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图后交流,让学生说说从这幅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使学生了解折线变化的过程、每个数的意义等(如线往上画,说明速度提高;200表示速度是200米/分;3表示过了3分钟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除了交流结果,重点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问题结果是:(1)4;(2)400;(3)0,1,3,4;(4)1,3,400。
试一试
  这里的几道题都是用图来描述事件或行为,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图的变化确定或描述行为、事件的变化。这几题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说明图的变化与事件或行为变化的联系。
第1题
  本题呈现的是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第一幅图离家的距离一直在变,先是离家的距离逐步变远,再是离家的距离逐步变近,这与小明母亲走到读报栏后直接返回家中的行为是一致的,所以第一幅图描述的是小明母亲的行为。第二幅图中途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这与小明父亲在中途读报的行为是一致的,所以第二幅图描述的是小明父亲的行为。
第2题
  本题呈现的是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题中第三幅图先是离家的距离逐步变远,离开一段距离后又逐步变近、变为0。然后,离家的距离又逐步变远,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最后离家的距离又逐步变近,直至为0。这个变化过程与小军的行为变化过程是一致的,所以第三幅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小军的行为。第一幅图主要是第二次变化过程中,没有离家距离不变这个阶段,这与小军在书店买了几本书的行为不符。第二幅图一开始就离家有一段距离,这与小军从家出发的行为不符。
第3题
  本题呈现的是楼层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题中的第二幅图先是楼层变高,再变低,再变高且变得比第一次还高,最后又变低。这个变化过程与五(1)班同学上课的变化过程是一致的,所以是第二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件事。第一幅图第二次楼层变高后,与第一次一样高,这个变化与第一节课在三楼上课、第三节课在四楼上课的事件变化不符。第三幅图楼层一直在变高,这个变化与第一节课在三楼上课、第二节课在二楼上课的事件变化不符。
第4题
  本题是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楼层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来描述王老师上午的行为变化过程。要求学生根据图的变化过程编一个故事,这也体现了学科的融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结合生活经验口述故事,允许学生编出不同的故事。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讲完故事后,要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行为变化与图中的变化是否相符,还要注意故事情节不要太复杂。

第5题
  本题呈现的是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图。先让学生说说从这幅图上了解到哪些信息,再看图回答问题。(1)经过3.5时到达长城。(2)10时至10时30分停车休息,休息了半小时。(3)汽车前2时的平均速度:50÷2=25(千米);最后1时的平均速度是每时20千米;从9时到10时汽车行驶最快,是每时35千米。(4)主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整个行程的变化情况。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等知识。
2、在知识整理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使学生学会条理化、系统化思考问题、整理问题。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这一单元我们对分数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把与分数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网络。
(二)知识整理形成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在课前整理好的有关分数这一单元学到的知识都有哪些?
2、(1)各小组代表将你们归纳的知识在全班交流,要求举例进行说明,其余同学可根据情况进行补充。
[说明:学生在归纳汇报的过程中,知识点的展示可能是跳跃的、零散的、不够精炼的,但不要急于补充、纠正,按学生的讲解板书,尽量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
(2)根据同学们的努力,将本单元的知识都一一展现出来,那么你能不能发现这些知识间有哪些联系呢?你能根据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将它们绘成一张知识的网络图吗?
[整理网络图如下:]

3、根据归纳整理的知识网络图,就某一部分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你可以要求全班同学或某一位同不给予解答。
4、通过知识的整理和对问题的解答,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你都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举例说明。
(三)知识运用
1、填空:
(1)出示题目: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米(要求先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
师:你的答案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生:每段占全长的1/7,每段长4/7米。我是这样想的: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把全长4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1份也就是全长的4/7;每段长多少米,就是把4米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4÷7=4/7(米)。
师:这二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生: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求的是一个分率,而求每段长多少米是求一个具体的量。他们的涵义是不同的。
师:(强调指出)同学们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分。
(2)出示题目:一共有6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9个五角星,其中正方形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和的几分之几?三角形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五角星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
师:说说你的答案,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学生练习后进行全班的交流)
师:你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题回答的这么棒呢?谁能把你的经验与大家共享一下?
生1:在做第一题时,首先判断这是把整数化成分数的练习,需要运用分数的性质知识,然后用已知分母乘整数的积作为分子或用已知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为分母。

生2:第二题也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观察分子、或者分母如何变化的情况下,再对相应分母或分子进行同样的变化。
生3:第三题很简单,就是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同时除已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最后把他们化成只有公因数1的最简分数。
(设计说明:练习题的设计要力求紧扣重点、难点、层次清楚,形式多样。在学生独立试作后,应订正。一旦发现错误,应让本人或其他同学纠正,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以有利于概念牢固掌握。)
五、教学反思
单元小结: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0 23:19 , Processed in 0.08046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