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35|回复: 0

小学数学千米、分米、毫米的练习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二年级下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0 12: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教材提供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测量和搜集数据的实践活动,通过课上交流以获得有关测量方面的知识;本课又为学生提供了现场测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明白与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在活动中渗透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学准备
学具:各种测量工具(大卷尺、小卷尺、米尺、皮尺、直尺)
足球、排球、7号电池、5号电池、10张卡纸、10张作业纸、
数学书、数学作业本、各种测量表格
课前将附件1作业汇报表,分4组发给每位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测量,完成表格。(小组成员调查同一项目)
学生活动形式:每5人为一小组。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复习旧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长度单位了,想一想都有那一些?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2、用手势比划出长度单位的长度
(1)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
   全班一起比划出1毫米
你是怎样记住的?
   1分米呢?1米怎么比划?
(2)你能不能比划出1千米多长?
   学生比划不出来
   质疑:为什么你比划不出来?
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回顾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提问:这些长度单位之间还存在什么关系?你还记得吗?
生回顾
师板书(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10 1010   1000
二、交流汇报,课前作业
1、小组内讨论
(1)师介绍课前作业项目
测量或调查项目(附件表1)
(2)谈话:全班分小组,小组内每一同学都对同一项目进行了测量或调查
(3)小组内交流:
①交流内容:测量结果、选用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
②谈谈自己在测量中的收获
2、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讨论结果。

3、讨论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1) 谈话:观察这四张表格,仔细看看各自选用的长度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2)师小结:在测量物体时,要灵活的选用长度,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可用较大的单位米甚至千米,量较小的物品时,可用厘米或毫米做单位。
4、讨论如何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
(1) 课件出示:小朋友用直尺量手腕一周长,“我的手腕一周大约长4厘米”
(2) 提问:你同意这个小朋友的看法吗?“你想对小朋友说什么?”
(3) 师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如:长度、形状),选用合适的工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更方便,准确。
5、拓展知识:
课件出示有关长度的小知识(老师课前搜集一些动物身长、建筑的高度等小知识,制作成幻灯片)
三、合作探究,现场测量
1、老师介绍活动要求,小组抓阄决定测量活动
(1) 揭示课题:动手量一量
(2) 课件出示:五项活动及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介绍
(3) 小组抓阄决定本组的活动并领取相应的表格(附件2)
2、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活动
(1) 小组讨论:选用哪个工具完成任务;如何分工完成任务。
(2) 小组分工,合作活动
3、小组汇报
本环节的活动虽然和课前的活动同是测量,然而本环节让学生有意识的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选用不同单位表示他的长度。而课前的测量都是无意识的选用。这一环节是承接上一环节,是对上一环节意识到要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的实践应用。同时每一组二个活动任务的安排是有意识的,每一组的活动一般需要选择不同测量工具和单位,通过更换工具及单位,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的更方便、更准确。
四、全课小结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7-1 01:15 , Processed in 0.08879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