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92|回复: 0

小学数学奇妙的变化教案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0 12: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第一课时 认识分数
教学目的:
1、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几分之一,初步明白分数的 意义
2、 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3、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初步明白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明白、寻找身边的分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台,各种图形的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课件演示:三张不同时期的照片。
师:小朋友们,猜猜看,照片上的人你们认识吗?(生猜测、回答)
是的,老师从小到大的变化很多很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奇妙变化中的数学问题
是的,老师从小到大的变化很多很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奇妙变化中的数学问题
新课:
(二) 一、 认识1/2
引入“一半
师:老师这里还有三张图片,(出示胎儿,婴儿,成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一张最有意思,为什么?
生1:胎儿。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过。
生2:胎儿。因为胎儿的头很大。…
师:你认为胎儿的头长占整个身高的多少呢?(生:一半。)那什么是一半呢,你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你怎样找到它的“一半”呢?(出示苹果)
生: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一半,
师: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得到的二份大小是完全一样的,这叫做“平均分”(强调“平均分”)
2、 书写“一半”
师:你想怎样表示“一半”?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你喜欢的方法在作业本上,画图也可以,写字也可以,用数学符号也可以,表示出“一半”
学生展示作品并说明理由。
师:其实“一半”的写法有很多 (介绍“一半”的各种写法),现在我们统一用 1/2来表示“一半”。
(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
3、 找“1/2”
师:我们认识了1/2。请你选择你喜欢的纸片,动手折一折,找到它的1/2,并涂上阴影。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老师适时引导,巩固学习。
二、 学习的读法写法及意义。
1、 学习1/4的写法读法
师:其实,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长到8个星期大时头长大约就是身长的1/2了!宝宝出生后慢慢成长,到了婴儿期,宝宝的头长又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出示婴儿期图片,学生观察回答)婴儿的头长占整个身高的1/4(或者1/3、1/5)
(老师相机让学生解释所说分数的意义。)
出示课件:显示将婴儿身高平均分成4份,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分数的意义。同时请学生自己板书:1/4读作四分之一。
折纸,加深对分数意义的明白。
师:(取出2号纸条)如果用长方形纸条代表婴儿身高,你能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婴儿头长吗?请同桌商量着折一折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老师适时
[反思]
本节课从本班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出发,我选择了教材中的活动编排。在教学中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先创设分桃子的情境,让学生迫切地感到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的问题,产生学新知识的必要性。但在这节课中,我所设计的情境没有发挥作用,因为学生已有分东西的经验,感觉这个情境没有出现的必要,更为重要的是,分数这一数学符号产生的必要性没有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

通过上色,折纸等活动,学生对分数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表示简单分数。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滞后,没从低级向高级提升,要适时给学生示范一下语言上的陈述,让学生进行模仿。对学生学习进程的跟进没有把握好,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中生成资源。
本节课的小组活动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能有序的进行,并达到了活动的目标。学生在活动中能相互交流,做到人人参与。在活动中给学生“活动小秘决”让学生都能明确自己活动目的与步骤,我认为这个方式是小组活动有序开展的关键。小组长在本次活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说明我们班采用不频繁换组长,让每个组长都以半个学期为一任,并进行小组长培训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我们课题实验的下一个试点。
第二课时 比 大 小
教学内容:P58——59
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根据表示分数的图例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抽象的概括能力。
     3、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比较简单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二个分数大小比较;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二个分数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明白和掌握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关键:借助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过程。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出示圆。
这是一个蛋糕,小猴想吃这块蛋糕的1/4,小熊想吃这块蛋糕的3/4,谁吃得多?
三、、比较大小。
1、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手里的圆折一折,涂一涂,说明吗?
你手里还有一个蛋糕吧?小猫吃这个蛋糕的1/2,小狗吃了这个蛋糕的1/4,你能折一折,涂一涂吗?
2、谁吃得多?为什么?
3、第61页试一试。 填分数,比大小。
4、你是怎样比较的?
5、按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
你认为比较分数的大小容易吗?
四、巩固与提高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4、分数总是与平均分联系在一起的,这二个不一样的苹果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5、出示二个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的不同分法。都涂上1份,比较大小。
五、总结。
第三课时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动手动脑能力及归纳出分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算理、“整体”与“个体”的转化,化未知为己知。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抽象后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明白“1”表示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交流谈话法、操作合作法。
教具准备:课件、纸卡片、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明白分数
二、动手动脑、交流合作
  1.创设情境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没想到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就把西瓜平均切成八块,师徒四人每人二块。他很快吃掉自己的二块西瓜,可是他还馋得直流口水,就又吃了三块西瓜,他只顾自己吃,差点把师傅都忘了。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1)猪八戒第一次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第二次又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二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学们,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师: + 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说说看。
  (全班交流,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
  (2)动手操作活动。
  ①同桌合作商量,将一张画有图形的纸平均分成若干份。
  ②每人按自己的喜好,涂出其中的几份。(不能都涂完,要互相谦让。)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④你们二人一共涂了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怎样算的?
  (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并提醒如何进行计算。)
  ⑤全班交流,同桌汇报。
⑥观察交流,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3.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
  (1)师:猪八戒第一次和第二次哪次吃的西瓜多,多了几分之几,你知道吗?怎么算呢?
  (2)比一比。
  ①拿出涂色的纸,同桌互相比一比。
  ②把算式写在纸的背面,并说一说是怎样减的。
  ③你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
  (3)师:猪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 后,还剩下几分之几?留给师傅和师兄够吗? (四人小组讨论)。
  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数形结合
1.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强化新知、课外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
本课在新授课之前先练习了二道题。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通过叙述分数的意义和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练习,可以习旧引新,承前启后;再通过动画故事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本课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用直观图形来揭示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本课教学时,学生做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时,稍有困难,通过明白“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
 
第四课时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6-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和巩固分数及面积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培养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梳理知识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合理的数学思考。
  4.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1、整理复习“面积”和“认识分数”二个单元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看图想象提问题,能交流、合作、梳理、概括地学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彩笔、智慧星(奖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复习 
师: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妈妈给她买了一个大蛋糕,笑笑请好朋友来吃蛋糕。他们又唱歌又跳舞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课件一)好一个又香又甜的蛋糕呀!
猜一猜笑笑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块?这分吃蛋糕的情境使你们想到了曾经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复习知识。
  (评析创设 “笑笑过生日”的情境,引出复习内容(分数的认识),启发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二、整理分数知识,探求问题
  1.小组交流整理(教材第67页1题、2题)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闯关
  看谁硕果累累,每闯一关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第一关:独立完成教材67页第3题,互相讲解、互相检查、互相评价。
  第二关:完成教材67-68页第4题、第6题,讲解计算方法,评价自我。
  (2)问题接龙
  ①创设情境。
  (继续播放课件1)笑笑把蛋糕平均分成8块,自己吃了一块,冰冰吃了3块,永全吃了2块。
  ②小组内自编问题。要求根据情境编出有关分数的问题。
  ③由小组轮流报题,全班抢答,答对一题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3)清查获奖个数,同桌互说收获与不足。
三、整理面积知识,实际应用
  1.继续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今天笑笑过生日,俊伟怎么没来?他在忙什么呢?我们到他家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二:俊伟铺地砖。)原来他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看到俊伟铺地砖的情境,猜一猜他可能用到哪一方面的知识?
  2.整理知识,加深明白 (教材68页第5题)
  (1)小组合作整理出有关面积的知识。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1)粗心的俊伟
  俊伟收集了一些面积数据,可是忘了写单位。
  ①请你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
  ②与同桌交流,评价。
  (2)洒水车(教材68页第7题)
  今天天气比较热,看,开过来一辆洒水车,路面变得湿润了。(播放课件)这里面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
(3)帮助俊伟解决问题
  ①播放俊伟铺地砖,猜测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A.俊伟房间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B.需要铺多少块边长为20厘米的地砖?
  C.如果一块地砖3元钱,需要多少钱?
  ②挑战问题,巧妙解答。
(4) 发散思维、摆火柴棍 (教材68页第9题)
四、回顾自查,评价自我
  师:这节课复习了有关分数和面积的知识,复习应用中,你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检查,情况如何?
教学反思:
整理复习课基本上是再现和巩固知识,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 本节课要对分数和面积这二个差异较大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就更显得困难了。怎样将这部分知识系统、完整地呈现、提高学生的能力,而又使课堂不显得沉闷单调,这是我教学设计时思考的主要问题。
通过这节课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而且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
引导,同时引出下面阴影的认识及四分之三的认识。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7-1 01:31 , Processed in 0.10057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