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80|回复: 0

[数学] 中学数学初中数学切线长定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0 14: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因切线长定理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属于工具知识,经常应用,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与切线长定理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如120页练习题中第3题,它不仅应用切线长定理,还用到解方程组的知识,是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题,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把知识连贯起来.
  2、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一个课时.
  (1)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观察、猜想、证明,并深刻剖析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图形;对重要的结论及时总结;
  (2)在教学中,以“观察——猜想——证明——剖析——应用——归纳”为主线,开展在老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式教学.
教学目标
  1.明白切线长的概念,掌握切线长定理;
  2.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3.通过对定理的猜想和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切线长定理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切线长定理的灵活运用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猜想、证明,形成定理
   1、切线长的概念.
  如图,P是⊙O外一点,PA,PB是⊙O的二条切线,我们把线段PA,PB叫做点P到⊙O的切线长.
  引导学生明白:切线和切线长是二个不同的概念,切线是直线,不能度量;切线长是线段的长,这条线段的二个端点分别是圆外一点和切点,可以度量.
  2、观察
  利用电脑变动点P 的位置,观察图形的特征和各量之间的关系.
  3、猜想
  引导学生直观判断,猜想图中PA是否等于PB. PA=PB.
  4、证明猜想,形成定理.
  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证明.
  组织学生分析证明方法.关键是作出辅助线OA,OB,要证明PA=PB.
  想一想:根据图形,你还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OPA=∠OPB(如图)等.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二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二条切线的夹角.
  5、归纳:
  把前面所学的切线的5条性质与切线长定理一起归纳切线的性质
  6、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图形研究
  如图,PA,PB是⊙O的二条切线,A,B为切点.直线OP交⊙O于点D,E,交AP于C
  (1)写出图中所有的垂直关系;
  (2)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
  (3)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4)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
  说明:对基本图形的深刻研究和认识是在学习几何中关键,它是灵活应用知识的基础.
  (二)应用、归纳、反思
  例1、已知:如图,P为⊙O外一点,PA,PB为⊙O的切线,
  A和B是切点,BC是直径.
  求证:AC∥OP.
  分析:从条件想,由P是⊙O外一点,PA、PB为⊙O的切线,A,B是切点可得PA=PB,∠APO=∠BPO,又由条件BC是直径,可得OB=OC,由此联想到与直径有关的定理“垂径定理”和“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等.于是想到可能作辅助线AB.
  从结论想,要证AC∥OP,如果连结AB交OP于O,转化为证CA⊥AB,OP ⊥AB,或从OD为△ABC的中位线来考虑.也可考虑通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来证,可获得多种证法.
  证法一.如图.连结AB.
   PA,PB分别切⊙O于A,B
   ∴PA=PB∠APO=∠BPO
   ∴ OP ⊥AB
   又∵BC为⊙O直径
   ∴AC⊥AB
   ∴AC∥OP (学生板书)
  证法二.连结AB,交OP于D
   PA,PB分别切⊙O于A、B
   ∴PA=PB∠APO=∠BPO   
   ∴AD=BD
   又∵BO=DO
   ∴OD是△ABC的中位线
   ∴AC∥OP
12下一页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19 20:32 , Processed in 0.07978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