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__________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 D ) 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 ( A )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洛克 3.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 ( C )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社会文化
C .生产力发展水平
D .社会人口4.“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 ( A )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个体差异性 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活动要以__________为中心。 ( B ) 6.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__________。 ( C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育人选才功能
D.文化功能 7 .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__________为重要依据。 ( C )A .教科书
B .课程设计
C .教学目标
D .课程标准8.__________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 B ) A.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B.课程改革
C.教材改革
D.教学方法改革 9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__________特点。 ( D )A.复杂性
B.长效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10.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 ( C ) A.夸美纽斯
B.凯洛夫
C.赫尔巴特
D.杜威 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 ( B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2.__________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最常用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 B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复式教学 13.孔子提出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__________教学原则。( D )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 14.通过创设良好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叫__________。( D ) A.说服法
B.榜样示范法
C.品德评价法
D.陶冶法 15.班主任工作是从__________开始的。 ( A ) A.建设良好班集体
B.了解学生
C.协调班级任课老师
D.与学生家长沟通 二、填空题 16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探索____的科学。17.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苏格拉底“助产术”同开东西方___教学的先河。 18.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道德教育理论,在___基础上建立教学理论。 19.____的《民主主义教育》是20世纪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 20.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仅决定着教育的____和受教育权,而且决定着教育目的。 21.教育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再生产___和科学技术实现的。 22.个体身心发展是__过程中实现的。 23.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学说是确定我国社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4.在学生依法享受的各项权利中,___是最主要的权利。 25.教师的任务艰巨复杂,其最根本的任务是___。 26.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具有__、普遍性和基础性三个基本特点。 27.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28.课的_____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29.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是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____四个方面构成的。 30.在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中,知是基础,_____是关键。 三、简答题 31.简述学校文化的主要特性。 32.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33.简述加强学校德育的重要意义。 四、论述题 34.个人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如何根据个人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有效教育。 35.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应怎样培养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五、教学设计 36.请根据下面文字材料,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在美国麻省(Amherst)学院曾经进行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实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长大时,对这个铁圈产生的压力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500磅的压力。 在实验的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承受礼物1500磅压力;当它承受到2000磅压力时,研究人员必须对铁圈加固,以免南瓜将铁圈撑开。最后,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的压力后瓜皮才产生破裂。 研究人员打开南瓜,发现它已经无法再食用,因为它的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为了吸收充足的养分,以便于突破限制它生长的铁圈,它所有的根往不同方向全方位地伸展,直到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与资源。 由南瓜的成长想到人生,我们对于自己能够变得多么坚强毫无概念!假如南瓜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那么人类在相同环境下又能承受多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