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在 教育学史上,教育思想家们第一次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说是 。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交往起源说 2. 19世纪后,欧美国家规定宗教不得干预学校教育活动,这体现了现代学校教育的 。 B.世俗性特征 C.生产性特征 D.国际性特征 3.“拔苗助长”有违人的发展的 特征。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_ 。 A.遗传素质 B.学校教育 C.主观能动性 D.自然环境 5. 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自然环境 B.物质环境 C.学校教育 D.主观能动性 6. 在实践上,教育目的有不同层次的表述,学科 教学目标又称作 。 A.国家教育方针 B.学校培养目标 C.班级教育目标 7. 教师应对学生现有的各方面情况、特点、原因等进行了解、分析、判断,这指的是 教师的角色. A.诊断者 B.指导者 C.评价者 D.研究者 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 。 A.认识的直接性 B.学生的合作性 C.教学的教育性 D.活动的开放性 9.为检查 英语写作能力,张老师以一则新闻报道为内容拟了一份英语试卷,用选择题和判断题考查学生对该报道的理解。这样的试卷其 。 A.效度低 B.信度低 C.难度低 D.区分度低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B956.tmp.png
23人的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24教学即智育。 25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6.孔子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观点有哪些? 27.我国有关法律关于“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身权”包括哪些内容? 28.简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9.简述班主任的任务与职责。 30 .简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施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论述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32.案例分析: 早读的时候,班主任林老师发现著著薄施脂粉,不禁皱眉:“花季少女,何苦化妆呢? 学生就要有学生清纯的模样,我不能看着她在班里掀起化妆的热潮啊!再说学校正在进行仪容仪表的检查,要求较严。” 然而,林老师理解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当她们认为那一头五颜六色的头发很新潮时,我们的建议无论如何合理都会被认为“落伍”;当她们认为涂脂抹粉很有必要时,我们的阻止不管怎样真诚也都无济于事。 早读结束,林老师把育著叫到教室外,感叹道:“我们著著长大了!知道打扮自己了。”她不好意思地看着林老师笑,林老师也笑着真诚地说:“我上大学时因为要经常上舞台,也学过一点化妆技巧的。今天你的粉底打得不错,眼线画得却不好。下眼线不必画,要画也从中间开始画,眼睛才显得水灵、深邃,你画得太长、太满了! 著著吃惊的目光里带着几分钦佩。 林老师微微一笑,继续说:“以前我还经常感叹:看著著的皮肤多娇嫩!花季少女本身就很漂亮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该有多好!何必化妆呢?你是在遮掩你的优势啊!你这样一化妆,别的同学该向你学习了。你们又不懂化妆技巧,岂不是要越画越难看?而且,咱们做学生的,也买不起高档的化妆品,万一把皮肤伤害了,就更得不偿失了。” ... … 下午,背著就恢复了以前的素面朝天。 请问:林老师的做法符合德育原则中的哪一条原则?请加以评析。 一、选择题: 1.A 2. B 3. A 4. B 5.D 6.D 7.A 8.C 9.A 10.A 二、填空题: 11.体质的增强(增强体质) 12. 1957 13.洛克(诺克等同音词) 14.升学权(学生升学权) 15.创造期 16.主体 17.课程标准(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18.设计教学(备方法) 19组织教学 20.讨论法 三、判断说明题: 21.【错误】说明终身教育的时空延展性。仅说明终身教育不限于学校中的教育适当给分。 22.【错误】《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3.【错误】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特征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或者人的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决定了教育必须区别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并且考虑年龄阶段的衔接性。 24.【错误】教学和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而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智育的实施处通过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等。概括地说,教学和智育的关系式教育的途径和内容的关系。 25.【错误】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才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6.答:第一.因材施教; 第二.启发诱导;第三.学思结合; 第四.谦虚笃实。 27.答: 第一.尊重学生人格,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第二.禁止搜身或搜杳学生个人物品;第三.禁止非法利用学生的肖像;第四,保护学生隐私权,禁止私自查阅信件、电子邮件或日记等, 28. 答:具体体现在:第一.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第二.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第三.持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29. 答: 第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第二.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第三.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身体健康;第四.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第五.指导班委会、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第六.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第七.评定学生操行。 30. 答: 第一.选择课题;第二.查找文献资料。第三.设计研究法方案;第四.实施研究方案和收集资料;第五.处理和分析资料;第六.撰写研究报告;第七.课题结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答:一节好课的要求,一般在如下几点:第一.目标明确.要有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且具体、正确,恰当.第二,内容正确,传授的是科学的知识.第三.方法灵活.方法多样,恰当、有效.第四.学生主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理积极思考.第五.语言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简洁、生动、抑扬顿挫,有条理、有逻辑性第六,学生思维活跃. 32.答:林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的要求。原则要求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的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能够联系案例加以分析酌情加1-3分); 案例中,林老师严格要求菁菁,没有迁就菁菁的非期望表现,而是以平等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对待她的问题,使菁菁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和关爱,于是自觉自愿地接受老师的要求,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