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 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学习的一般分类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加涅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这八类学习依次是:①信号学习 ;②刺激~反应学习 ;③连锁学习 ;④言语联结学习 ;⑤辨别学习 ;⑥概念学习 ;⑦规则或原理学习 ;⑧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它们分别是:①智慧技能 ;②认知策略 ;③言语信息 ;④动作技能 ;⑤态度。 (3)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3.联结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试误形成的。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把有机体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强化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强化物是指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物。强化(物) 有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之分。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即正强化,所呈现的刺激即正强化物。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即负强化,厌恶性刺激即负强化物。 “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是该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 4.认知学习理论 (1)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 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 完形一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尝试一错误和顿悟在人类学习中均极为常见,它们是两种不同方式、不同阶段或不同水平的学习类型。 (2)布鲁纳的认识-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他的教学观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态度。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作为教学的中心。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的理论和布鲁纳的早期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 ①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薜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 “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②学习观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③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学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 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 “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1. 教育独立论:1922年,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出。 2. 教育万能论(爱尔维修)。 3. 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① 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的知识、技能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 ② 它是人的资本形态 ; ③ 该理论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带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 4. 筛选假设理论(伯格、斯蒂格利茨):认为教育是一种表示个人能力的工具,揭示了内含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人的固有生产力,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它是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 5. 劳动力市场理论: 包括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皮里奥、多林格和戈登)和人力资本模式以及工作竞争模式等;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教育是决定劳动者在哪个劳动力市场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6.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① 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 ② 决定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 ; ③ 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 7.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①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 ② 决定受教育权 ; ③ 政治体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8.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① 影响教育目的 ; ② 对 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上 ; ③ 对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师生关系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9.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① 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其教育能力 ; ② 影响受教育者 ; ③ 会渗透到教育影响中的各个环节中,对教育措施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需的思想要素和技术条件。 10.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① 人口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规模、教育结构和教育质量 ; ② 人口素质影响着教育素质 ; ③ 人口结构 (包括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对教育也有一定影响。 11.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通过人文环境的创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12. 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不仅能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还能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体现在 ① 教育能够传播真理,启迪人的民主意识 ; ② 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③ 民主的教育是 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13. 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 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② 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③ 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④ 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14. 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是科学文化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促进科学革命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能直接生产科学技术。 15. 教育的人口功能: ① 教育能够改变人的生育观,对于控制人口出生率具有明显影响 ; ② 受教育程度与人口迁移呈正相关。 16. 教育现代化是指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的教育研究成果,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的教育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包括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和观念层面的现代化。 17. 全球化是指近代以来,以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增长为动力,人们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获得物质和信息的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在众多方面制定共同纲领,采取共同行动的过程。其显著特征是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激化 ;在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教育应采取的对策是:① 正确把握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巩固交与发展的定位 ; ② 辨识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有意识地抵御全球化的风险 ; ③ 拓展视野,增强全球意识和国际理解的教育 ; ④ 加强道德 教育; ⑤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创新人才的培养)。 18.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 础的经济的简称 ;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是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基础上的经济;其劳动主体是与时代相适应的有知识的人;内在动力是提升知识和技术领域的创造力,价值取向是崇尚能力本位的;教育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经济需要大量知识性劳动者,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劳动者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 19. 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之后,信息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信息化社会改变了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使得 教育管理便捷化。 20. 多元文化是指一个集体群体、社会共同体、区域联合体中共存的且有一定联系的诸种文化;其核心原则是所有文化都应该得到尊重,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对其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多元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体现在: ① 促成了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有利于确立平等、接纳和宽容的态度和价值观 ; ② 促成了教育民主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 ; ③ 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多元化 ; ④ 推动了 教育的不断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