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66|回复: 0

2015年烟台市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6 10: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二.文化积累(共15分)

2.默写。(6分)
①从今若许闲乘月,                        。(《游山西村》)
②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⑤以天下之所顺,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⑥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亥杂诗》)
3.根据提示,填写句子。(4分)
    ①《〈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与“思”之间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沁园春 雪》中能够表明作者写作主旨和豪迈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面短文中横线上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向全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国际________、国内________、两岸________是中国当前所要努力的方向,中国将按照自己的步伐、发展目标与需要,来进行有计划的改革。
A.和平   和谐   和气         B.和平   和谐   和解  
C.和平   和气   和解         D.和气   和谐   和解

5.请你写出课外所读名著中主要人物有代表性的话语,并以此分析其性格特征。(3分)
话语:


性格特征:


三.阅读(共62分)

(一)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④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二)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出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石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2.从整体结构上看,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根据你对第一段中划线句的理解,画一幅简单的赵州桥示意图。(3分)









14.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讲究用语的分寸。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将关键词语用曲线标示出来。(2分)





15.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写在横线上。(2分)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作者引用张鷟的话,既说明了赵州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突出了桥的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三)
①在中国的大西北流传着一句话,叫做“胡杨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l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

②在大西北那些环境最恶劣的地方,生长着虬曲苍劲的胡杨树。放眼望去,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有的虽然肢断骨折,匍匐在地,却依然挣扎着,试图挺起不屈的脊梁。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悟彻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③任何生命要生存、要延续、要繁衍,都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和各种各样的威胁。惟独胡杨林遇到的威胁是最残酷无情的。干旱的荒漠,含盐量高达百分之十的盐碱地带,就是它生长的地方,就是它的“家”。它必须在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的恶劣环境下,一天天长大。荒原漫漫,朔风浩浩,戈壁瀚海满目萧瑟。一片一片饱经风霜、斜插横卧的胡杨林,凄凉中含有悲壮,孤寂中注满宏阔。

④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胡杨,它的树干是优良的建材;它的枝叶营养丰富,是牛羊的佳肴;甚至它的流出的“泪”,叫做“胡杨碱”的,也可以食用、洗衣、制肥皂;已濒临灭绝的野骆驼、黑鹳,世界上罕见的蜂鸟、珍稀名贵的新疆大头鱼全赖胡杨林的庇护而生存……千百年来,它置身荒野,迎战风沙,坚定地守护着脚下的土地,只知道默默奉献,从来没有索取。

⑤面对胡杨林,使人想起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也使人想起那些正在大西北同恶劣环境抗争的建设者……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环境的恶劣不算什么,命定的一切也是可以抵抗的,凭着最强大的忍耐力、最顽强的生命力,就可以成就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伟业。

17.阅读选文②③④段,然后填空。(4分)
    文段②描写胡杨树的    外形     ,展现了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文段③描写胡杨树的 ____________,点明了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文段④描写胡杨树的 ____________,突出了    默默奉献   的精神。
    18.观察附图,从文段②中找出最能体现图中胡杨树外形及精神的一句话,写在下面。(2
分)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文段①中“倒而不朽l00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⑤中“千年不朽的伟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赞美了胡杨树,更赞美了具有胡杨树精神的人,这种写作手法叫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好的环境,也有人说逆境出人才。结合本文,联系实际,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3 05:46 , Processed in 0.35456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