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1. 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B )
A .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D.克伯屈
2.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 A )
A .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南洋工学 D.洋务学堂
3. 创造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
A .独创性、流畅性、新颖性B.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
C .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D.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
4.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B )
A.14 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 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5. 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 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6. 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这种教育目的观体现的是( C)的观点。
A .知识本位课程观 B.科学主义课程观 C.人文主义课程观D.能力本位课程观
7.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D )
A .实验法 B.讲解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8.( A ) 是近代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人。
A .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桑代克
9. 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D )
A .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0.( B ) 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
A .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桑代克
11.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B )
A .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2. 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这体现了儿童个体发展的什么特点?( B )
A .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13. 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 C )
A. 皮亚杰 B.弗洛伊德 C.柯尔伯格 D.班杜拉
14. 根据学习的层次,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学习是( C )
A. 信号学B.规则学习 C.辨别学D.言语学习
15.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
A .确立集体的奋斗目标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选拔和培养积极分子
16. 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 )
A 、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17. 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 D )。
A. 运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18. 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应适应( B)
A .现有的发展水平 B.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C .即将达到水平和现有水平的差异D.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19. 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 D )
A .培养自主性 B.培养勤奋感 C.培养主动性 D.培养自我同一性
20. 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A )
A .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B.教学媒体C.教师的爱好 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21.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C )
A. 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22. 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C )。
A .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23. 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 C )。
A. 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
B. 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C. 明确结构、课题和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得出结论
D. 个别解释→种类解释→掌握规律→获得理解
24. 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 A )
A 、目的解释 B、文法解释 C、历史解释 D.原因解释
25. 被试者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对此实验最恰当的解释是( B)
A .没有即时给予奖励 B.练习单调、过多,导致疲劳
C .被试不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 D.主试未对被试进行学习评价
26. 去游览名胜古迹的记忆属于(C )
A .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
27. 《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B )
A 、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28. 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C )
A .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 .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29. 将考试成绩的好坏归因于内部可控因素,指归因于( A )
A .努力程度 B.身心状态 C.任务难度 D.能力高低
30.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 C )
A 、某教育局局长 B、某市市长 C、某市公安局 D、某乡镇党委书记
31.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D)
A .主体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复杂性
32. 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C )
A .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7.“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 B )现象。
A. 对比 B.适应 C.后象 D.感受性
33. 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 A )
A. 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 B.直观性很强
C. 提高了教学效率 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
34. 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B)
A. 尼德兰 B.夸美纽斯 C.斯图谟 D.福禄培尔
35. 有关法律规定: “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它车辆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征?( C )
A 、优益性 B、单方性 C、强制性 D、执行性
36. 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 B )
A 、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 、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37.“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B )
A .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38.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属于学习的是( B )
A .望梅止渴 B.守株待兔 C.金龟子受惊扰时缩起足假死不动 D.蜘蛛织网
39. 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D )。
A .桑代克 B.斯金纳
C .马斯洛 D.班杜拉
40. 学习为了获得教师、家长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这是一种( B )。
A .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生理性内驱力
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制约;二是( )
A .教育与社会制度相互制约 B.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C .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 D.教育与人口发展相互制约
二、判断
1. 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部政部门。( 对 )
2. 结构主义教学论的代表人是美国心理学者皮亚杰(错 )
3. 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 ( 对 )
4. 斯金纳是程序教学的创始人。( 对 )
5. 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由当地的学校批准(错)
6. 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一样,都会持续很久。( 错 )
7. 《普通教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 错 )
8. 学习了英语之后,再学习德语,感觉比不懂英语的人学习德语要容易一些,这是泛化的作用。( 错 )
9. 认知策略比学习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对 )
10. 《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入学的年龄是5~6岁。( 错 )
三、 简答
1. 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P312
2. 简述加涅按照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的分类P368
3. 请用“如果/则”的形式写出l/3+l/2的产生式。
答:如果两个分数相加,且分母不同,则求出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分数相加,且分母不同,且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已知,则将两个分数表示成以最小公倍数为分母的分数。
如果两个分数相加,且两个分数都已表示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则分母不变,将分子相加得到结果。
4. 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答:(1)原型定向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
(2) 原型操作
所谓原型操作,即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
(3) 原型内化
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也就是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性客体及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而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生变化
5. 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
⑴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⑵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⑶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⑷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6.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
①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②精深的 专业知识;
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 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 教材教法等。
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 ,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老师这样做可以吗?
不可以,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四、论述
1. 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你对如今学生的认识。
2. 结合实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五、案例分析
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 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⑴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⑵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要点:
⑴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⑵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 “关心、爱
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