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33|回复: 0

2015年湖南省长沙市 中学语文模拟试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4 10: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书写在方格内(    )。
(1)一点点黄晕的光,(hōng)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chǎng)。
(3)网上关于“湖南人血性”的讨论震(hàn)了不少人的心灵。
(4)首届邻里节让美丽的长沙城呈现出一片(xiáng)和的景象。

2.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张乡绅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指家乡)
B.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作为代表的范例)
C.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姿态优美)
D.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指彼此分离)
3.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花枝是伟大的,在        的时刻,她将生死         ,         地作出“先救游客”的抉择。她这种忠于职守的责任意识,先人后己的崇高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①生死攸关 ②生死与共 ③置之不理 ④置之度外 ⑤毫不犹豫 ⑥义不容辞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观看第47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B.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我们来到省博物馆,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3分)
顾欣,一个22岁的阳光男孩,充满了生机与梦想。然而,不幸从天而降,白血病夺走了他的一切,连同生命。在他离开人世前的28小时,他以口述的方式托朋友在网上发表了一纸“绝笔”信——“谁来拯救我的父母”。那是把心揉碎了吐出的文字:“世上不幸的人不止我一个,我想通了生死,所以我不遗憾。只是感恩于父母,心里反复想,没有了我,他们该怎么继续活下去。”许多读到信的人落泪了,数百人在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3CF.tmp.png网上跟帖留言。其中一位网友这样写道:“不能不为之动容,不能不为之流泪。同龄的孩子们,想一想自己吧,想想父母的含辛茹苦,不要再让他们担心,不要再让他们伤心!”
请你也写一段话跟帖:                                          
6.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3E0.tmp.png(1)右图是此次邻里节会徽征集活动中的优秀作品,请你仔细观察,对它的创意进行简要说明。
答:                                                              
                                                                     
(2)如果社区或村委会请你谈谈对邻里节的看法并提出活动建议,你打算如何说?
答:                                                              
                                                                     
7.请你从《水浒》、《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这四部著作中推荐一个让自己感动的人物,完成以下表格。(3分)
人物姓名
相关情节(10字以内)
被感动的原因(15字以内)
8.填空(任选四个小题填写,多写不另给分) (8分,每小题2分)
(1)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      》一诗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直挂云帆济沧海。
(3)《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4)“烽火连三月,                     ”这句诗出自于“诗圣”    
的《春望》。
(5)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舍生取义”来表达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的“                     ,            ”也表现了这种追求。
二、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共42分)
(一)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简要回答问题。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                        
12.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3分)
答: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二)三峡猿啼之谜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绝句,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也反映出轻舟飞驶的状态。  
为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呢?前几年,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揭开了猿啼的秘密。他发现,猿啼与它们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关。成熟的雄猿为了求偶就要不停地发出求偶的啼鸣,直到邻近雌猿闻声进入它的地盘与其结成夫妻,建立家庭为止。这个家庭还有个规矩:未成熟的小雄猿在家中不许单独啼鸣,以免招来异性;当然,“父母”不在家时,小雄猿也会偷偷地叫上几声。建立家庭后的母猿仍会不断地啼鸣,一是为了保卫家庭的地盘和维护一夫一妻制而不许别人侵犯,二是为了呼唤离家子猿。
说到三峡猿啼,到底是不是“两岸”啼?有人认为猿并非是两岸啼。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写道:三峡的确多啼猿,但它们都生于南岸,而鲜见于北岸。史书中还曾记载,有人从南岸提了猿放到北岸,猿非但不啼,还千方百计地逃回南岸去。由此认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应改为“南岸猿声啼不住”。为何猿只在南岸啼呢?有人认为,三峡“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北岸巫山山脉是南北走向,正迎着北方寒风,山高林深,气温偏低,不宜猿的生长,所以,猿要逃回到南岸去。
“三峡猿啼”的根本问题,即“发出了啼声的是猿还是猴”。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三峡上发出啼声的不是猿。事实究竟如何呢?1987年,中科院的一个考察组在峡西南发现了一件长臂猿左侧下颌骨化石;与该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这些动物骨骼的有机物质含量很高,与尚未石化的长臂猿下颌骨一致。由此证明,那一历史时期的三峡确实有过长臂猿活动,李白并没有错将猴叫作猿啼。                            (作者 江水流   有改动)
14.本文依次解说了有关“三峡猿啼”的三个问题:            ;         ;  
               。(3分)
15.下列对“猿声啼不住”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雄猿趁父母不在家偷偷啼鸣   B.雄猿为保卫家庭的地盘
C.母猿呼唤离家子猿             D.雄猿求偶
16.文中引用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的记载是为了说明                        
17.根据郦道元《三峡》中的“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一句,推断猿啼的时间,请按本文“提问题→引资料→得结论”的顺序写一段话作答。(不超过80字)(3分)
(三)奋斗,是生活给予的最高报酬
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在进入英国皇家学院工作时,戴维爵士曾提醒他说,科学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并且报酬微薄。法拉第却说这工作本身就是很高的报酬。因为在艰苦的科学研究工作中,他已经获得了无穷的乐趣,并且在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索取的报酬。
我们是否能意识到,能够不懈地奋斗,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最高报酬呢?尽管奋斗有时就意味着艰难和曲折。
有人或许会产生疑问,勤奋工作的目的,不就是要获得声望和财富,它本身不就是一种付出吗,怎么会等同于索取呢?提出这种疑问的人,他不知道在奋斗过程中的所获所得,是金钱无法衡量的。当我们在奋斗中遇到讥讽嘲笑而不为之所动时,我们获得的是忍耐和自信;当我们在奋斗中屡败屡战时,我们获得的是坚定的信念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然心态;当我们在奋斗中面临各种引诱而能视富贵如浮云时,我们获得的是一份完善的人格。只有在奋斗中,我们才能体验到生命的躁动和灵魂的升华,才能够书写自己辉煌灿烂的人生。
奋斗,既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也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法拉第奋斗的结果不是把人类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吗?奋斗,能够使我们获得造福人类的机会,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报酬吗?当老师看到学生们茁壮成长,当战士们看到人们安居乐业,                 ,他们能不欣喜于自己不懈的奋斗吗?造福人民,造福社会,是我们最高的理想。只有动机不纯,才会把奋斗看成是苦不堪言的事。在高尚的人看来,奋斗是生命的要素,是实现理想的必经阶段。
“生命不息,奋斗不已”,这不仅仅是一句豪言壮语,它还告诉我们奋斗非一朝一夕之事,应该持之以恒,应该切切实实地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记住古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教诲,踏踏实实地工作,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畏惧艰苦,碌碌无为是罪过。不懈奋斗,才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最高报酬。
(作者庞文娟,有改动)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19.仿照前面的语句,在空白处添加一句话,与前面一起构成排比形式。
当老师看到学生们茁壮成长,当战士们看到人们安居乐业,               ,他们能不欣喜于自己不懈的奋斗吗?
20.对文章3、4自然段分析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
A.第3段论述奋斗使人获得忍耐和自信,第4段论述动机不纯使人苦不堪言。
B.第3段从工作目的的角度论述,第4段从实现理想的角度论述。
C.第3段从获得信念的角度论述,第4段从造福社会的角度论述。
D.第3段从改造主观世界的角度论述,第4段从改造客观世界的角度论述。
21.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发出号召。
B.本文用反问句式、排比句式层层深入论证,句式灵活,语言精练,气势磅礴。
C.本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论述集中。
D.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有力。
(四)母亲的贺卡
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当年,他刚刚20岁,跑到南方的一座海滨城市做生意,没想到生意赔了,血本无归不说,还债台高筑,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快到春节了,他想了又想,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说,如果他春节不回家,可能就永远不会回家了,请老人珍重,忘掉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他那远在北方偏僻农村的母亲收到他这封沮丧又绝望的信,悲伤得哭了很久。这个世界上,她最牵挂的,就是这惟一的儿子,他是她的魂啊。母亲从抽屉里找到一张已经有些泛黄的贺卡,让邻家孩子代笔,在贺卡上写上了一行留言:孩子,你不回家,妈也不想再活了。
母亲拄着拐杖赶到几十里外的镇上,把那张贺卡丢进了邮筒。那天的雪真大啊!一路上,母亲摔倒了好几次,纷纷扬扬的大雪,几乎把母亲裹成一个笨笨的雪人了。
天快黑的时候,小邮电所的一个女营业员首先看到了那张没贴邮票的贺卡,她将已举到废纸篓旁的手缩了回来,对老所长说:“您看,这张没贴邮票的贺卡。”头发花白的老所长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那张泛黄的贺卡,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他说:“这张贺卡就是没贴邮票,我们也要马上把它投出去!”
第二天早上4点多,老所长骑上车趔趔趄趄地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上路了。七八十里的山路,白雪皑皑,路上积雪很厚,这样的行程太危险。但老所长看着那张没贴邮票的贺卡,就仿佛看见了两条站在悬崖边上的生命!绝望的孩子,还有抱着仅仅一丝希望的老母亲……”老所长的眼眶湿了,他顾不上自己那天一冷就隐隐作痛的老寒腿,把那张没贴邮票的贺卡紧紧地撤在贴胸的口袋里。
天黑的时候,老所长终于赶到了县城。分发室的人很惊讶,说:“这么大的雪你还跑来干什么,不想要你那半拉子老命了?”老所长笑笑,顾不上喝一口热茶暖暖身子,就从贴胸的口袋里掏出那张贺卡说:“这贺卡忘贴邮票了,但它拴着两条人命呢!”分发室的人一一接过那张还有老所长体温的贺卡传递着看了说:“寄,马上就寄,这张贺卡一点都不能耽误!”他们“啪,,地在卡上砸上了鲜红的邮戳,想想,又在那张贺卡的空白边缘上郑重地写下了一行黑体小字儿:这是一张很重要的贺卡,望能迅速投递!落款是:礼城县邮局全体同仁。
夜里10,最多,邮车破例摇摇晃晃地冒着鹅毛大雪上路了。
次日8点,那张贺卡被准时送到了远去的火车上,开始了它新一程传递……
4天之后的深夜,蜗居旅店的他收到母亲这张没贴邮票的贺卡。他看着贺卡上母亲的留言和边缘空白处那行陌生人留下的小字,哇的一声哭了。其他旅客纷纷披衣围了过来。大家默默地传递着看了那张泛黄的、没有贴邮票的贺卡,默默地掏出钱放到他的面前说:“回家去吧!你妈在家等着你呢!”那一堆钱有10块的,有5块的,有l块的,还有角票和许多硬币,他知道,住到这地方的人都是些经济不太宽裕的人。
怀揣着那张贺卡,他终于踏上了北归的列车。如今,年过40的他,已是北方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了,他和善,乐于助人。他的办公桌上,总放着那张泛黄的用玻璃镶嵌起来的贺卡,没事的时候,他常常默默凝视着那张母亲的贺卡,那张没有邮票的贺卡,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为母亲,更为那些直到现在他仍不知道名字的人们,也许,是为了生命之间那些闪烁着爱的光芒的心
灵吧!                        (作者 李雪峰,有改动)
22.本文依次写了  写贺卡   →             →              等情节。
23.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4分)
(1)  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
答:                                                              
                                                                     
(2)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
答:                                                              
                                                                     
24.文中多次出现对雪的描写,其作用是                                 
25.为什么一张没有贴邮票的贺卡却按时送到了“他”的手中?(3分)
答:                                                              
                                                                     
26.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母亲的贺卡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传递一张没贴邮票的贺卡的故事。
B.本文既刻画了老所长这一个体形象,又描写了县邮局工作人员和其他旅客等群体形象。
C.在叙述故事表现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语言朴实而令人感动。
D.本文着重表现了母亲的谆谆教诲对儿子一生的深远影响。
三、作文(50分)
27.下面两个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作文(一)题目:放心吧,有我们在
作文(二)  阅读《母亲的贺卡》,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呢?请结合你的所见所闻,以“爱的传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1.烘  敞  撼  祥 2.D(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3.D 4.B(A项缺主语C项主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要删去“使人”D项两面对一面。) 5.示例:珍惜我们的生命,珍爱我们的父母,善待我们身边每一个爱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让人间多一点温隋。  6.(1)两张笑脸紧贴在一起,体现邻里之间亲密无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两根飘带营造了邻里节的喜庆气氛;下方文字表明首届邻里节的时间和名称。(2)看法:可以从必要性和作用等方面谈。示例:a城市社区存在“邻里不相识,彼此不往来”的现象,举办邻里节很有必要。h农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外出务工的多,邻里往来明显减少,由于沟通少,矛盾相应增多,举办邻里节很有必要。已邻里节有利于促进邻里和睦、交流、沟通,可以化解矛盾,避免纠纷。  活动建议:
&可以开展“才艺尽情秀”等社区文体表演活动。h可以开展“爱心列车”等慰问独居老人和贫困家庭的活动。  7.示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勇敢、正直、忠心、执着鲁滨孙——荒岛余生——勇气、智慧、毅力、忍耐8.(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家书抵万金杜甫(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9.D(宜:应当)  10.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我的身体劳累。  11.(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衬托莲之高洁。  12.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13.C(“说”侧重于议论)  14.为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到底是不是“两岸”啼——发出了猿声的是猿还是猴15.B(应该是母猿保卫家庭的地盘)  16.说明猿只在南岸啼(或猿并非是两岸啼)  17.示例:猿一般在什么时候啼呢?据《水经注》记载:“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由此可以推断,猿一般在天气放晴或下霜的早晨啼鸣。  18.奋斗,是生活给予的最高报酬19.当医生看见病人重现笑容当科学家们看到“神六”升空  (符合要求即可)20.D 21.A 22.送贺卡一收贺卡23.(1)表现了老所长沉重、紧张的心理状态,因为人命关天。(2)表现“他”复杂的心理状态,“为母亲,更为那些直到现在他仍不知道名字的人们,为生命之间那些闪烁着爱的光芒的心灵”所感动(或:对母亲和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的感激之情)。  24.烘托人物、渲染气氛、突出送贺卡的艰难。  25.母亲在贺卡上的留言,让老所长等人感到贺卡的分量;又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和关爱:老所长冒雪送信到县邮局,邮车破例上路,贺卡被准时送上火车……   26.D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4-21 00:54 , Processed in 0.11146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