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 、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3 、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 语文学习方法)。
4 、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
5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6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 、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8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9 、总目标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10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1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2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和谐发展。
13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4 、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15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16 、《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 160)篇(段);课外阅读量达到(145 )字左右。其中第二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 50)篇,第三学段要求背诵诗文(60 )篇。
17 、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18 、 第一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其中( 800——1000 )个左右会写。
19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
20 、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 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2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2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 观察 )、( 思考 )、( 表现 )、(评价 )的能力。
23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 中进行。
24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 和实施的能力。
25 、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语文素养)。
26 、第一学段,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 )姿势和良好的( 写字 )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7 、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 )、(韵母 )、( 声调
和(整体认读音节 )。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8 、第二学段,会使用(字典 )( 词典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9 、第二学段,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 明显错误 )的词句。
30 、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又是一个人( 语文素养 )的体现。
31 、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 )字的习作。
32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法。
33 、教学时,新课程要求我们努力体现语文的( 人文 )性和( 工具)性。
34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 人文 )素养和( 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5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6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 运用 )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 积累 ),培养(语感),发展( 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 )能力、(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 )能力。
37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 品德修养 )和( 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 )和( 健全 )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 )发展。
38 、应该重视语文的( 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 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独特体验 )。
39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40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41 、爱护学生的( 好奇心 )、( 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 合作 )、( 探究 )的学习方式。
42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和正确的( 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 )和( 审美情趣 )。
43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 多样文化 ),吸取人类( 优秀文化 )的营养。
4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 想像力 )和( 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45 、能主动进行( 探究性 )学习,在( 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4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
4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 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48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49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学段:
50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 自信心 )。
51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 见闻 )、(感受 和 想像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52 、( 愿意 )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3 、能用简短的( 书面便条 )进行书面交际。
54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 新鲜感)的词句。
55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 引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