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武进的 教师进修学院参加了 “武进区教师招聘考试”的笔试,考试时间是8:30-11:00。
8:25 拿到卷子,看卷5分钟,只可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不可做题。看题的时候,就有点泄气、郁闷。这试卷考的和我辛辛苦苦看的不怎么“搭界”吗,“通识基础”愣是把我看蒙了。
“ 武进区招聘教师简章”上很清楚,也很简单:“笔试内容:非职教类学校报考人员测试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写作能力”。针对这个”笔试内容“,我很认真地逐项进行复习强化。
针对 “公共基础知识”,我使用公务员考试用的“公共基础知识”辅导书全面强化,并且阅读记忆了很多百科知识;
针对 “教育学”,我使用“教育学考试大纲”全面复习后,做了网上下载的一些往年真题;
针对 “心理学”,我使用了每章后面都有练习题的“教育心理学”,并配合使用了网上下载的全册摘要和习题;
针对 “作文”,我加强阅读各类优秀文章,听电子书,并阅读相关作文技法。
本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但事实让我傻眼了,出卷人的想法和我的很不一样,他太 “出其不意”了吧。
说说试卷结构和具体题目吧,具体细节可能会有点小出入,我不能保证自己记忆力很好。
试卷名很简单: 2010年教师考试。全卷100分,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识基础,20分。第二部分:教育基础,40分。第三部分:作文,40分。
第一部分,通识部分,对应 “简章”中的“公共基础知识”。10个选择题,10个填空题,每个1分,共20分。但这就是最让我泄气的部分。虽然叫“通识”,但一点都不普通,考的基本上都是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相关行政文件的细节,还有“新课程”理论。选择题还可以蒙点,填空题基本是不能填了。譬如几个填空题都是对某个行政文件某句话的天空,除了那些教育部门的管理人员经常需要开会学习相关行政文件,一般人没有什么机会接触那些行政文件。其中还有关于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审定部门,中等职业教师资格证的适用范围等,我们师范类本科毕业的学生又有几人会去关注?!我们毕业前,学校就把教师资格证发给我们了。
当然,出卷方可能坚持认为这些都是从教人员该有的 “通识”。那么,我当初应该把“公共基础知识”理解成“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教师相关法律、法规,教育部门行政公文等”。但是,这些资料还真不好找,平时也没有什么途径可以积累,可能师范类高校在师范类专业该开设与此相关的课程。
第二部分,教育基础, 40分,对应的是简章中的“教育学、心理学”,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基本都是书本基础知识。我复习时注重记忆的常考点、重点,试卷基本上没对应的题,出题灵活,没有拘泥于市面上参考书上所说的重点。相对于具体知识点,理解、灵活应用更重要。简答题,第一题:“教师该如何备课?”,第二题:“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含义和条件”。案例分析题,第一题是结合我国实际,辨析经济和教育的关系,第二题是根据“背诵课文中间部分难以记住,教师建议学生分成一小段一小段背诵,最后合起来一起背”里面含有的心理规律。这些是主观题,靠机械式记忆原文来应答的人应该比较少。大多数人应该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论述的,找到“题眼”,严密、全面地进行分析、阐述,靠的是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理念、研究想、思想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了。
第三部分,作文, 40分,分值很大。今天的是给出材料,定下题目,要求写议论文。材料是一则新闻,讲得几年前,北京市某高中一学生,被老师批评“没有数学头脑”、有一大堆缺点,出生了厌学情绪。她在赴读美国某高中4个月后,教师评价她:“有语言天赋”、“拥有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优雅”“有创造力”,是“宝贵的财富”……根据这篇新闻,写一篇名为“差异”的议论文。这个当然见仁见智了,关键是要能自圆其说,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文笔流畅。我的论点是:学生的个别性差异不是错,只是需要合适的环境。文章比较保守、朴实,结构严谨,得分应该也比较保守吧。
自己估分,应该是 65—70分吧,关键还得看阅卷时的实际情况。
所以,主观的努力并不能达到真正的准备充分。考试是双方面的,既要看自己的努力,也要看试卷的具体情况。
尽管考得郁闷,但自己努力过了,问心无愧了。全力以赴了,也没有遗憾了。
同道中人,无论是准备教师招聘、事业单位,还是公务员考试的,不要认为只要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就可以了。作为社会性入职考试,参考者应该和招聘方、出卷方站在同一个高度上,弄清楚那个职位该具备的专业、素养等相关的要求,然后根据简章、大纲进行复习强化。平时也要积极地积累职业相关知识,保持 “职业预备”状态,这才是成熟的求职应聘之道。
“ 临阵磨枪,不光也亮”,在今天的考试中似乎很难应验,这应该是好事。这可以多少打击下“急功近利”、缺乏日常积累的浮躁现象,也可以促进合理科学的职业“自我教育”的习惯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