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填空题
1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2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有:选用、改编、新编。
3 、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4 、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5 、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还包括: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6 、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 。
7 、教学工作主要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等五个基本环节。
8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主体性、开放性、问题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差异性。
9 、课堂教学必须处理好五种关系:教和学的关系、讲和练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10. 新课程倡导的现代学习方式包括: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二、选择题
1 、“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C )首先提出的:
A. 《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2 、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A ):
A. 《大教学论》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我的教育信条》
3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 B )提出的:
A. 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4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C ):
A. 做人教育 B.职业教育 C.基础教育 D.专业教育
5 、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A ):
A. 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 D.教育价值
6 、教育改革新的要求强调使( B)。
A 、每个学生都得到同样的发展 B、每个学生都达到高素质要求
C 、不同的学生个性得到不同的发展 D、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相同的发展
7 、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学要针对(D )进行教学。
A 、 后进生 B、优秀生 C、中等生 D、 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实际
8 、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的客观依据是学生起点、教科书和(A)。
A 、课程标准 B、课后练习的要求 C、统考的题型 D、家长的要求
9 、备课必做的三个方面工作,即:钻研教材、教学设计和(B )。
A 、制作课件 B、了解学生 C、设计板书 D、设计试题
10 、学生在课堂上向你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很有价值的问题,你不能马上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时,正确的做法是:( A )。
A 、肯定学生提出一个难倒教师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余与老师讨论
B 、指责学生胡思乱想,责令其坐好听课
C 、告诉学生不能提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 D、不理会学生的提问
三、判断题
1 、学生的知识获得都必须经历一个亲自实践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错 )
2 、健康不单是指个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和生理状态。( 对 )
3 、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错 )
4 、校本课程是由国家编制、学校实施和学生评价的课程。( 错 )
5 、教师只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把基础知识讲清楚,学生的能力就必然得到发展。( 错 )
6 、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 错 )
7 、良好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对 )
8 、学校应把智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错 )
9 、《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对 )
10 、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错 )
四、简答题
1. 谈谈“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答题要点提示:
(1) 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 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答题要点提示:
(1) 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哪些转变?
(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4. 本次教学改革有哪些方面的突破?
( 1)整合教学与课程;
(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 5)转变学习方式。
5.“ 有效教学”的策略是什么?
( 1)教学准备策略:教师制定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教学目标的确定叙写,教材的处理准备,主要教学行为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教学方案的形成;
( 2)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
( 3)教学评价策略。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分为学生成就的评价和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评价≠考试、测验。
大城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蔡全来在《 河北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搞好教改,要做到 “十个坚持”是: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二是必须坚持持之以恒。 三是必须坚持循序渐进。
四是必须坚持百花齐放。 五是必须坚持善于取舍。 六是必须坚持宁静致远。
七是必须坚持提炼总结。 八是必须坚持典型引路。 九是必须坚持推陈出新。
十是必须坚持教书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