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69|回复: 0

[习题] 2015教师招聘重点公共综合练习试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6 09: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品德是个人依据___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___心理特征和倾向。
5.惩罚应少用、慎用,当确实需要运用惩罚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__;(2)_;(3)_
4.小学儿童在选择朋友的过程中,普遍具有___和___两大特点。
6.个性是一个系统,包括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结构和__________结构。
11.小学儿童认知需要的发展表现为二个特点,其一是________,其二是_______。
18.个性差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
4.在交往活动中,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普遍具有___特征,而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则通常有着___的特点。
10.小学生的评价受____的态度和评价调节;____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11.在家里被娇生惯养、处境优越的孩子通常自我评价___;而在家庭缺乏地位、不被重视的孩子则自我评价一般_
4.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必须具备的普遍的、共同的能力被称之为___能力,它又叫做___。
18创造力的三个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19.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光有情感上的体验还不够,必须经过__以形成__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1)___;(2)____;(3)_____;(4)_____。
9.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即___、___的良好配合、___的训练。
11.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具有的___的、___的、___的心理特征。我们在学习时,不要把年龄特征与___简单对应。
2.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是:从___;从___;由___。
4.班集体中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心理因素有___、___、___和___。
3.近代以来,随着课程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形成了课程的一般结构,即__、__、__
5.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____实现的。
6.小学阶段,教学的任务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__、__、__
9.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1)___、2)___、3)___。
12.一般来说,教学工作的实施,由____、___、______、_____几个环节构成,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小学工作具体实施最常见、最普遍的过程。
13.教师劳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____,面向___,面向_____。
6.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个性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
1.小学儿童逐步养成一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阶段是( )。A 低年级 B 中年级 C 高年级
5.在实施品德教育时,应考虑年龄特点选择教育的起端,年幼学生可选择( ),年长学生可选择(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动机 D 道德行为训练或激发道德情感
8.据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 ),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在( )
A 10~13 B 13~15 C 15~18 D 18~22
12.形成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外,还有( )。
A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B思维迟钝 C不良的行为习惯 D情绪易变
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 )。A 师生关系 B 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C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 韦克思勒 D 吉尔福特
1.技能体现一种经验,是个人在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 )行为方式。
A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熟练的 B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后突然出现的熟练的
C 经过知识积累而形成的 D 自然形成的
2.智力的核心是( )能力。   A想象 B 记忆 C 观察 D 思维推理
6.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 )。  A 13B 3C 0.3D 1
10.勇敢、勤劳和朴素特征,主要属于( )。  A 理智 B 气质 C 性格 D 情绪
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特征是( )。   A 稳定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与可变性
2.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 )。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因素
14.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同伴关系发展的高级形式是( )A 同伴 B 同伴团体 C 集体 D 友谊
22.某学生,易冲动,待人热情,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对学习内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神经系统类型属于( )   A 兴奋型 B 活泼型 C 安静型 D 弱型
1.规定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是:___。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计划
6.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___。A.少先队活动B.教学活动C.课外活动D.后勤工作
7.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A.分层教学B.小组合作教学C.班级授课制D.个别教学
9.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__。A.谈话法B.讨论法C.练习法D.讲授法
12.“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是___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培根 D 昆体良
10.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 )特点。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三、三、判断题
4.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 )
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 )
1.小学生的需要发展是单一的,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 )
2.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 )
5.小学儿童入学的头几年,对于成就需要的发展尤为重要。( )
7.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 )
3.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是平常的。( )
6.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各有积极的消极的方面。( )
2.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需要要是最积极的因素。( )
3.遗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
4.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时间指标,这是心理发展的原因。( )
5.在社会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条件,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
26.小学儿童行为规范训练还应适合其年龄特征,高年级应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格和爱国意识的教育。( )
31.对自我评价过高,有着盲目优越感的儿童,才用个别说教的方法常常容易奏效。( )
6.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
8.小学阶段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才符合这一原则的要求。(  )
10.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中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4.在小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要尽可能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越多越好。( )
5.就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 )
4.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就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发展。( )
5.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早教育就早发展、早成熟。( )
四、讨论
1.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如何培养孩子获得良好性格?
1.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八、实例分析(第45小题6分,第46小题5分,共11分)
46.东汉名将马援,小时候并不怎么样。有一次,他见到同学朱勃,朱勃年方十二,能口诵《诗》、《书》,举止娴雅,学识渊博,马援见了很惭愧,他哥安慰说: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晚器,晚成。马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努力,更加刻苦,后来很有作为。这说明了什么,对教师的启示是什么?
2.二年级学生李民,学习成绩一般,平时身上较脏且时有臭昧,同学们不愿与他交往。请问如何调整这个处境不利儿童在集体中的地位?
五、教育实践应用题
某班上语文课,课文内容是讲沙漠中的骆驼。当教师讲到骆驼的嗅觉很灵敏,几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时,小颜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骆驼怎么能嗅到呢?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
如果是你执教,你会怎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呢?请按照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谈谈你的做法。
1  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2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3  德育的方法?
4  教师扮演的角色?
5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6  教师的职业素养?
7  罗森塔尔效应
8  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层次?
横向:教育基本法、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社会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教育投入法或教育财政法。
  纵向: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教育基本法、教育单行法、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规章。
9、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最近准备招聘教师,主要采用面试。其中一个环节是答辩。东拉西扯凑出了各学科通用的十道题目,请各位指教。如你有这方面的题目,敬请提供参考。  
1、 苏亮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伤心地哭了,作为教师的你会怎么办?  
2、 教师节就要到了,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 自己动手为学校的教师制作贺卡,并让学生自己设计贺词。谁知在活动开始时,一位同学提出做贺卡是不环保的行为。 如果你是那位教师,你会怎样处理这一突发事件  
3、 您认为教师的奖金差别越大越好,还是差别越小起好?为什么?  
4、 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都表达了一种同样的愿望:希望自己将来能做马戏团的小丑。 一位老师的评语是:胸无大志,真没出息!一位老师的评语是: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请你对两位老师的评语分别做出评价。  
5、 在我市的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授课教师的最后结束语是: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讲完了。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一位与会者向授课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我们这节课讲完了我们这节课学完了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是那位执教老师,你会如何分析这两种不同的说法,如何来回答这个问题?  


特长?  
2. 你不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3. 教师这个职业有发展前途吗?  
4. 如果学生当面指责你,你会如何处理?  
5. 你对学校有什么要求?  
6. 你觉得怎么样做才算是优秀的教师?  
7. 什么情况你会辞职?  
8. 你觉得老师的收入多少比较合适?  
9. 你用什么办法让不喜欢你的学生变的喜欢你?  
10. 教师招聘面试题目:  
(一)教学  
1、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2、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  
3、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4、为什么学生会偏科?  
5、做好一个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  
6、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7、学生记忆有什么特点,学科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8、你认为一种科学的备课方法是什么?平时你是怎样备课的?  
9、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  
10、你怎样认识集体备课制,它有优势吗?  
11、教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你倾向那一种看法,若两者都不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12、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3、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 字串1  
14、你平常看的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和杂志有那些?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
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
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刑•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yf——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三、新课程知识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2001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
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一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F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汇总1
问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
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18.怎样帮助学生
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
(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23.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24.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特征: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
(3)心理特征: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
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
②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考试大纲》P1
答: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1
答: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P5
答:(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7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P9
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P13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7、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P14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8、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P15
答: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9、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P15
答:(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16
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11、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P18
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
12、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P19
答: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
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
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
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
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
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
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
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
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
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
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
13、掌握学习——布卢姆
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
15、发现教学——布鲁纳
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
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
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
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
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
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
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
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
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
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
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
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
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
37、同化说——奥苏伯尔
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
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
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
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
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
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
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
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
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
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3 18:14 , Processed in 0.12920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