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602、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 D.《论语》
603、 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60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D)
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 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 D.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
60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B)
A.社会化活动原则 B.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606、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D)
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
607、课程具体包括(D)
A.课程计划 B.教材C.教学大纲 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608、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B)
A.10-12岁 B.11~15岁C.13-16岁 D.12-16岁
609、“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C )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610、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A ) A、《大教学论》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 教育学》 D、《我的教育信条》
611、“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 B )提出的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61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A ) A、和谐教育思想 B、教学过程最优化 C、教学发展观 D、全面发展观
613、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A ) A、痒 B、序 C、校 D、学
614、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A ) 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B、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C、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D、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615、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
616、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C ) A、做人教育 B、职业教育 C、基础教育 D、专业教育
617、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A )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618、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D ) A、积极作用 B、影响作用 C、制约作用 D、导向作用
619、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A ) A、主导作用 B、主动作用 C、领导作用 D、能动作用
620、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C )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621、 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A )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 D、教育价值
623、环境决定论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 A华生 B皮亚杰 C弗洛伊德 D维果斯基 624、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625、教育 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C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626、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 A )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2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 A、 华生 B、桑代克 C、 布鲁纳 D、加涅 62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D ) A.陶行知 B.蔡元培C.潘菽 D. 廖世承 629、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C)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630、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B)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3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 )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63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C )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633、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C )
A.一 B.二 C.三 D.四
634、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B )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635、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636、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D )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63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C )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638、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B )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639、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 )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640、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B)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64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C )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4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643、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D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64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 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645、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B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646、“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C)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647、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D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48、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649、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650、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B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651、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 )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652、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653、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C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654、“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B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655、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C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656、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B )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657、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A )
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
658、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B )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659、小孩子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孩子( A )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660、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 幼儿园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B )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基本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661、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662、小敏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回答老师的提问总是又快又好。有一次,老师提了个问题叫小敏回答,她却答不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小朋友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他一定是在说自己。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难受。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的心理问题是常见的( C )
A.焦虑症。B.恐惧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
663、袁老师中途接手大三班的班主任,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进行 体育活动时总是叫苦叫累,哪怕运动量没有超出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也是如此。如果你是袁老师,可在全班进行( B )
A.积极的情感教育。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664、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 )
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665、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D )
A.躯体健康。 B.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C.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D.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666 、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667、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668、“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66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670、“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71、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C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67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B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673、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74、(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675、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676、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C )在课程中 地位的重视。 677、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678、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67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C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680、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81、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D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682、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 教学原则属于(A)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683、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684、“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685、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C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686、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687、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688、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89、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 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690、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 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691、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69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693、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B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69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695、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 A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696、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697、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698、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 C )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699、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C )的整体提高。 700、( 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701、阅读是学生的( 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702、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 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703、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704、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 (1)培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705、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1) 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706、(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707、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 (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3) 多元智能理论; 708、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709、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710、(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711、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 (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71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A ) ①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713、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种迁移则是(A)。 A正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知识迁移 714、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B)。 A教师指导 B认知结构 C媒体 D学习材料特性 715、(A)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A奥苏贝尔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716、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 C )最早提出的。 A班杜拉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布鲁纳 717、“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B )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718、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A )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71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 )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720、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 B ) A、三年 B、三至五年 721 、国家实行(A )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722、( A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723、(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724、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A) A 对象的特殊性 B劳动内容 C 劳动方式 D 劳动质量 725、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D) A对象的特殊性 B劳动内容 C劳动方式 D劳动质量 726、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D)。 A.苛勒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桑代克 727、学生高级情感不包括(A) A.归属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728、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的代表人物是(B) A.斯金纳 B.皮亚杰 C.高尔顿 D.华升 72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A 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 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730、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D) A 言语信息的学习 B 智慧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 态度的学习 E 动作技能的学习 731、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A) A 言语信息的学习 B 态度的学习 C 动作技能的学习 D 智慧的技能学习 E 认知策略的学习 732、小明在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 ”我“ ”他“ 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B) A 言语信息的学习 B智慧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 态度的学习 E 动作技能的学习 733、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性境是哪一条理论(B) A 信息加工学习论 B 建构主文学习论 C 人本主文学习论 734、联结论是由(A)提出的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班杜拉 D 杜威 735、被公认为是行为主文学习观与认知主文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是(B) A 奥苏伯尔 B加涅 C 布鲁纳 D 格式塔 736、我们常说:“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此处的“知识”概念与信息加工厂心理学的(B)大致相对应 A书本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言语知识 D程序性知识 737、(C)认为陈述性知识的例题及其例题网络来表征。 A皮亚杰 B加 C安德森 D罗杰 738、学习圆周、圆周率概念后,学习用(和X表示圆周和圆周率)。这种学习属于(D) A 机械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物体名称学习 D概念名称学习 739、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主要是由(C)个阶段构成。 A、1 B、2 C、3 D、4 740、在学习动作技能的培养中熟练操作具有(C)种主要特征 A、1 B、3 C、5 D、7 741、在没有教师帮助下,学生通过活动解决学习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成就教学目标的方法是(C)。 A、渗透法 B、解决法 C、构架法 D、表面深层成就法 742、学习者对材料进行提取和利用时,需要(A)。 A、再认和回忆 B、聚类 C、分类回忆 D、推断 743、贾德所做的著名水下击靶实验证明的是(B ) A 智力技能中规则的迁移 B 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C 动作技能的迁移 D 认识策略的迁移 744、“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A ) A 侧向迁移 B 学会学习 C 特殊迁移 D 纵向迁移 745、产生式迁移理论证实了( C) A 学习可以自动迁移,而不必有学习者的有意、注意 B 熟练的基本技能可以自动迁移 C 桑代克的共同的“S——R”成分可以导致迁移 D 策略学习可以自动迁移 746、桑代克在迁移研究中的贡献是(D ) A 形式训练说 B 概括化迁移 C 关系转换说 D 共同要素说 747、问题空间是由(C)构成的。 A.起点 B.目标 C.允许的操作 D.已知条件 748、创造性与(C)无关 A.智力 B.发散性思维 C.生活条件 D.人格 749、从现代认识心理学的观点看,创造力培养的最好途径是( A ) A.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B.进行反省认知训练 C.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D.重视基础知识训练 750、“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求证它的两边相等,这是四种类型问题空间中的那种类型( C ) A.A型 B.B型 C.C型 D.D型 751、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B) 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B:他总是因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C: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 752、早在上世纪初,(A)研究发现,情绪唤醒水平高成过低却不利于学习,中年唤醒水平,学习效果最好。 A:叶克斯和多德森 B:多德森和加涅 C:叶克斯和加涅 D:叶克斯 753、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C)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的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钱,主动退还 D.他有病不去看医生 754、 幼儿园小朋友不愿意吃肥肉,把肉吐在地上,反映了儿童(C) A.品德 B.不良品德 C.不能确定 D.道德 755、儿童易模仿影片中反面人物行为,导致不良品德。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做法是(C) A.避免学生看这种影片 B.对有误行为说服教育 C.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756、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决定教学目标、了解学习准备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A)四个阶段。 A实施教学评价 B发展教学活动 C实施教学策略 D运用教学方法 757、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是(C)分成若干层次。 A由高到低 B平行 C由低到高 D各不相关 758、学习准备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B)的起点。 A学习 B教学 C讲课 D教育 759、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D) 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B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 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 D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 760.在全人类中,智力呈( A )
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761.“矫正错误”是注意的( C )
A.选择功能 B.整合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和监督 762.“灵感或顿悟”是( A )
A.创造思维 B.再现思维 C.分析思维 D.直觉思维 763.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C )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水平差异 C.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