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
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c)
A.《论语》
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
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b)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b)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
A.环境
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d)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
A.循序渐进的
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
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d)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d)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b)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d)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d)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活动和
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题共
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
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c)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
A.选择性
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d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c
()
A.多血质
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c)
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b)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b)
A.激情
B.心境C.热情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d)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
A.从众
B.依从C.服从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c)
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a)
A.系统脱敏法
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
六、填空:本大题共
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系统化与具体化。
37人的情绪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的。
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
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的需要和的需要。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
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4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
4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
15分。
4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
C2.B3.B4.A5.D6.A7.A
8.
D9.D10.B11.D12.D13.B
二、填空题
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5.教会骑士
16.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
17.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
18.小组个人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9.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21.(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
3)知行统一的原则;
(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2.(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
(
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
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
D24.B25.A26.D27.C28.A29.B
30.
B31.D32.A33.B34.C35.C
六、填空题
36.比较抽象与概括
37.需要面部表情 38.分配自动化
39.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0.尊重自我实现
七、简答题答案要点
41.(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认知
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2.(
1)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
(
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
(
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
(
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
(
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
43.(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八、论述题答案要点
44.
(
1)阐述学习动机理论。可以详细阐述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也可以简述多种学习动机理论。
(
2)运用所阐述的理论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可以以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深入的论述;也可以以多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概括性论述。
(
3)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论述。可以使用一个实例贯穿始终;也可以使用多个实例进行论述和说明。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 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三、掌握答题技巧
在答题中,许多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没有回答“为什么”而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答案,本题中即首先明确“该教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第二,说明理由。
(1)先讲结论
(2)联系本案例具体案情(3)写出理论依据。掌握答题技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全面。
阅读《动物学校》这个故事,回答相关问题。
动物学校要招生啦!动物园的动物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泥鳅、松鼠、老鹰‥‥‥有幸成为首期学员。学校开设了游泳、跳跃、跑步、飞行等课程。
开 学第一天的第一堂是游泳课。松鼠、老鹰首先遭遇尴尬,由于他们是“旱鸭子”,迟迟不敢下水,遭到了老师的训斥和嘲笑。而泥鳅却在这堂课上出尽了风头,他以 舒展自如的泳姿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但接下来的课程训练却让松鼠、老鹰扬眉吐气,跳跃是松鼠的强项,飞行是老鹰的看家本领,跑步项目对他俩来 说更不成问题。但这些训练却让泥鳅吃尽了苦头,尤其是跳跃和飞行,是他的弱势项目。为了提高成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个项目上。一学期过去了,泥鳅被摔 得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虽然期间他想放弃这两个项目的训练,在游泳这个优势项目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碍于校方的规定和校长、教练的威严,打消了这个念 头。
在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原本的优势项目——游泳,因为 长期没有训练,泳技大不如前,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在飞行项目上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 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跳跃项目上破动物界的最高纪录,但也只得到“B”等,因为他是在树顶上起 跳,而没有按照学校规定在地上起跳的要求。
1、请你就该校的课程设置作一评析。
2、请你就该校的教学评价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理论知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
2)改革课程结构。(强调课程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
(
3)改革课程内容。(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
4)改革课程的实施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5)改革课程评价方法。(传统教学评价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结果的评价,而新的评价改革则更强调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在评价的理念上更注重期望与激励);
(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课程设置作一评析。”和“教学评价作一评析。”
(1)动物学校的课程的设置不合理。首先课程的设置不能有效促进各种动物的个性发展。(而是要动物去适应课程)其次采取统一设置的方式,不注重各种动物的选择与需求。(松鼠、老鹰的游泳,泥鳅的跳跃和飞行)
(2) 在教学评价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不科学)。
① 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跳跃、跑步得了“C”等,飞行没有学会。游泳,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飞行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 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评价方法上,只重结果,不重过 程,教育应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
②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不注重发展性评价,不注重期望与激励);
③在评价内容上,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甄别与选拔,不注重其它方面(态度和能力)的发展,人的智能有多元的,知识和技能仅仅是一个方面。
二、 请阅读李
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
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地认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 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 个巧妙的构思如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 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
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
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的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 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近
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 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知识结构?
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素养:
(
1)林崇德教授把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文化知识,指的是与教 育有关联的综合性知识;(新的课程结构尤其强调教师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具备跨学科知识);三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怎样教书育人方面的 知识。
(
2)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①信息能力。教师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识。(指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新的能力,将广泛应用于课程整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②教学能力。驾驭教学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
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这是教师职业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还有肢体语言,音像讯息等)
④组织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能力,许多案例都会涉及这方面内容)
⑤教育科研能力。(同时也包含一种扩展的专业知识能力)
(此外,还有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与原有的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相比,现代教师将更富有创造性,不仅会教书而且会编书,现代教育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
此道题的设问与案例本身的关联性较少。
某 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 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为转化后进生方面的知识:
后进生的特点:(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
(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
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
(
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
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
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洋思中学的经验: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
(
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
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
4)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
5)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即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
(
1)“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不是易事,但作为班主任应看到王峰才三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
(2)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
3)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峰坏习惯形成的原因;
(
4)“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要全面、辨证地看待后进生,要挖掘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
5)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
(
6)抓反复,反复抓。(注意衔接处,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复发时,应确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