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634|回复: 0

[习题] 2015教师职业道德论述题分析解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2 09: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 论述题
1、 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
ú答:①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
ú    ②“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
ú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ú   ④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
ú(结合社会实际,则酌情加分)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请用师德教育的“双赢”协作原则,谈谈你对这段话的认识。
答:①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要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式的竟争。双赢思维是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
②任何一个教师团队,其工作目标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因此,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
③在现实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辅人员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但这是教育过程中的内部矛盾。教职工之间应当提倡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精神,任何轻视、贬低别人的言行或不择手段地抬高自己是不道德的。
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双赢思维原则,教师之间无论是在思想上、业务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自尊心,尊重对方的劳动,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3、学校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道德规范?为什么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答:⑴学校教学过程的道德规范有:①热爱学生,诲人不倦;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③钻研业务,认真施教。
ú  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ú  其一教书育人是由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根本任务决定的,教师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教书和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教书内含着育人,是育人的手段,而育人则是教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ú    其二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试述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答:⑴教师道德教育的一般要求和目标: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
ú平等: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
ú公正:在与学生交往时,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由偏袒或歧视某些学生。
ú民主: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或做出决定时,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意愿和建议。
ú ⑵教师道德教育的较高要求和目标: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ú热爱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甘心情愿为学生操劳服务,细心爱护学生,从爱出发,以爱为归宿,这是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崇高境界。
ú诲人不倦:对学生、对事业有恒心,有持久不变的教育意志。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教师个人,如何缓解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ú答:第一,培养豁达的人生观,高尚的价值观;
ú    第二,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圈;
ú第三,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ú    第四,调整饮食起居,预防早衰;
ú    第五,劳逸结合;
ú    第六,调适婚姻生活,获得家庭幸福。
ú(根据联系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6、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下列的问题。
    去年,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约有五成的教师存在心理障碍。据课题组负责人王加绵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率在20%左右,相比之下这次辽宁受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0%,令人堪忧。对于心理存在障碍的原因,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其中37%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校长们则反映,如今上级的检查太多太滥。
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更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1)这些材料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信息?
(2)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ú答:(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压力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同时,教师心理障碍的产生又是导致教师教育教学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内因。
ú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ú  此外,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和教师实际生存状况的反差是教师心理压力增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多数教师仍然待遇偏低、工作繁重、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等。
ú  这些也都是造成教师心理问题多的主要原因。
(2)上述材料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ú首先,国家教育部门通过对教师法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有关条款的修改完善,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ú第二,教师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是社会问题在教师身上的反映,因此,要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地为老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ú第三,教育的管理者要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
ú第四,教师自身也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ú在目前教师体制改革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愉悦的心态。
7、阐述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共性及其值得我们借鉴的启示。
答: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存在着这样的一些共性:
ú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
ú2.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
ú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ú4.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ú西方发达国家师德教育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有:
ú1.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
ú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
ú3.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转向“养成”;
ú4.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
四、案例分析题
1、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 ⑴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ú答:⑴班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
ú    ⑵分析:
ú  该班主任对于“班级里学生丢10元钱”事件,采取了学生“投票”选“贼”的办法,并以此作为证据来处理,这是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违反了教育法律法规,不仅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也有悖于教师的职业形象。
ú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做到:
ú①教师要模范遵守宪法及其他各项法律、法规,坚持德法并重,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全符合法制的要求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ú②教师要学法、知法、懂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全面履行教师的义务和正确行使教师的权利,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学校、学生和自己的合法权利。
1、
2、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⑴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
⑵案情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答:⑴教师扮演了“学生楷模”的角色。
ú  ⑵分析:
ú  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教师的言谈举止都是学生耳濡目染的对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⑶启示:
ú其一,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ú其二,教师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代表,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要担当“学生的楷模”的角色;
ú其三,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
2、
3、2002年2月,美国一所中学28名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被任课女教师发现,判28名学生生物课得零分。他们还将面临留级的危险。在一些学生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学校要求女教师提高学生的分数,女教师愤然辞职,学校有近一半的老师表示,如果学校要求老师改分数,他们也将辞职。教师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的考试更为重要。社会上一些公司也要求学校公布这28名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永远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
⑴案情说明了什么道理?
⑵那位女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⑴案情说明了“诚实守信”的道理。
ú  ⑵分析:
ú  案例中,学生抄袭作业是不诚实的表现,应当予以教育。面对一些学生家长和学校要求提高分数的压力,那位女教师愤然辞职,并得到了近一半老师的支持。这位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而且自己首先做到诚实守信,坚持原则。这位教师不仅能自觉按教师道德要求行事,认真履行道德义务,而且还能敢于与违背教师道德的人和事作斗争,以强烈的道德责任感维护道德的严肃性和正义性,以自身正直的道德人格力量引导和感召学生和教师。
⑶这位女教师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
ú①诚实是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中人人必须具备的起码品格。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是对学生灵魂的塑造。
ú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必须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作示范,教育学生本分做人。
ú③“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课的考试更为重要”。要让诚实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风气,必须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
3、
4、在课间时,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不慎在厕所里弄得将裤子、鞋子上都是粪便。张老师给她脱掉满是粪便的裤子和鞋子,一遍遍给她清洗身体,并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当这位学生接过衣服的时候,两眼含着感激的泪水说:“张老师,您比妈妈还好。”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不知有多少次,她给呕吐的学生打扫脏物,给学生系裤子,擦鼻涕;又不知有多少次,她给学生买早餐,从家里端来开水,给学生服药,一连两个月给患眼病的学生上眼药,背着烫伤脚的学生上厕所,送回家。有多少家长拉着张老师的手说:“孩子交给您,我们心里踏实。”
⑴请分析说明张老师担当的角色?
⑵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角色的认识。
答:⑴张老师担当了学生的“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ú  ⑵分析:
ú  案例中的张老师给学生清洗身体,洗净衣服,打扫脏物,而且经常给学生买菜送饭,送水送药,上学放学来回接送,真正做到了对学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爱戴。
ú  ⑶认识:
ú  ①教师与其他职业人员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教师要经常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
ú  ②从学生角度来说,中小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很象对自己父母的态度,视教师为长辈,充满尊敬、依恋之情。从家长角度来说,他们已将管理、教育孩子的责任部分地移交教师,希望教师成为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指导者和释难者;同时也会要求子女听从教师的教诲。
ú  ③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希望和信心,不仅反映在学习上悉心指导,在生活和情感上无微不至关怀,而且还要反映在安全上给予保障。
4、
5、初中数学课上,老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讲完了规定的内容,老师问:“同学们,听懂了吗?”全班学生大声说:“听懂了。”老师又问:“谁还有没有听懂的地方,请说出来,老师再详细讲解一下。”张同学站起来怯生生地讲了不懂的问题,老师认真做了解答。最后,老师说:“记住,今后要专心听讲啊。”P141
请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发表评价。
答:(1)按照新课程理念,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师的讲授,有听不懂的地方完全是正常的。教师认为学生有疑问就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显然是武断的结论。
(2) 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句“今后要专心听讲”,实际上是向全班学生传递了一个错误信息,那就是学生有不懂的地方肯定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
(3)、 学生有没有听懂的地方,本身就很难为情,是鼓足了勇气才向教师请教的。老师的这句话,极有可能扼杀学生大胆提出疑问的勇气和自信,很可能导致学生再也不敢承认有“不懂”的地方了,这对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5、
6、 某班主任将一位调皮学生送到学校政教处,结果他的双手被手铐拷在了办公室窗户的铁棂上。
答:(1)政教处的做法明显是错误的,而且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2)政教处是学校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部门,按照正常的情况,应该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并积极与班主任取得协调,这是它的职责,也是职业“底线”。但是,政教处却用对待罪犯的方式对待学生,明目张胆地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3)这种典型的以权冲“线”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学校职能部门把职责当成了权力,膨化了“管”的手段,恃强凌弱,再加上歧视后进生的情绪化因素,便一时性起,无所顾忌,致使校规、校纪在他那里完全丧失了约束力。
7、 天堂与地狱的差别
一个基督徒问牧师天堂与地狱之间有什么差别,牧师把基督徒带到地狱,看到地狱里有一口巨大的盛满丰富食物的铁锅,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拿着一个长长的勺子去舀食物吃,但是勺子把太长,他们无法把食物送进自己嘴里,结果只能空着肚子饱受饥饿的煎熬,望锅兴叹。牧师又把基督徒带到地天堂,看到天堂里仍然是一口巨大的盛满食物的大锅,人们手上也拿着一个长长的勺子,但天堂的人们却没有饿着肚子,而是在享受着丰美的食物,其乐融融。为什么天堂的人这样快乐?原来天堂里的人用长勺彼此喂对方去吃!这就是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差别。
(1)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哲理?
(2)请您谈谈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答:(1)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社会哲理:助人者自助!人人互助,这世界就是天堂!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求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非你死我活的的敌对式竞争。
(2)社会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频繁而深入,合作、互利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孤家寡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而,一个人要想自己的事业中取得成功,一定要广结善缘,乐于助人,在帮助别人获得成功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成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这就是告诉我们教师,任何一所学校,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8、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2-12 09:23 , Processed in 0.11603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