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主要国际经济关系 第一节 国际贸易关系 1.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 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3.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回答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模式及国际贸易利益三个问题。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成本优势理论 4.绝对成本优势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提出的,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造者。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成本说,用以解释国际分工生产的原因。 5.比较成本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论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优势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要遵循“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二)、要素禀赋理论 6. 要素禀赋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创立的。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首次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说”用以解释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贸易流向变化的理论。认为生命周期经历了三个阶段: A 产品创新阶段 B 产品成熟时期 C 产品标准化阶段 (四)、新贸易理论 7.1959年贝恩的《产业组织》一书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新贸易理论还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比较优势是引发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规模经济是独立于比较优势之外的又一引发对外贸易的决定因素。 8.国际贸易政策是对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手段的总称。它包括: A 总贸易政策 B 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 C 国别、地区贸易政策 9.各国制定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A 保护本国市场 B扩大本国产品的国外市场 C 优化产业结构 D 积累发展资金 10.国际贸易政策类型: A 自由贸易政策 B 保护贸易政策 第二节 国际货币关系 1. 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是外汇在市场中的价格 2. 汇率的标价: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美元标价法 3. 外汇市场是指进行外汇交易的场所。 4. 外汇交易的类型:即期交易,远期交易,掉期交易 5. 汇率决定一般理论A 购买力平价说B 利率平价说 C 国际收支说(认为汇率是由国际收支状况决定的) 6.汇率制度: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类型: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第三节 国际投资关系 1. 国际投资主要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两种类型。 2. 国际投资理论 A 垄断优势理论:海默 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论,创立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B 内部化理论 C 产品寿命周期理论:蕾蒙德.弗农提出的,从产品技术垄断的角度分析国际投资产生的原因,认为产品寿命周期的发展与对外直接投资有密切的关系。 D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小岛清,运用比较优势原理,提出“边际产业扩张论”,解释了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问题。 E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邓宁,他主张把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条件以及对外投资能力的研究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3.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 ⑴营企业形式 ⑵独资企业形式 ⑶ BOT方式,即是“建设—经营—移交”方式的简称。 第四节 国际经济组织 1. 世界贸易组织WTO于1995年1月1日成立,它是经过成员国政府和立法机构批准的国际条约创建的常设经济组织,最基本的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以自由贸易来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2. 我国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 ,目前有148个成员国。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建立于194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是通过提供贷款帮助成员国调整国际收支失衡。 4. 世界银行IBRD,其宗旨是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发资源,促进私人对外投资,提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贷款等。 5. 联合国UN是第二次世界打站后建立的,其宗旨是维持并巩固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人民之间以尊重平等和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实行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道义和其他方面的协作。 第十二章 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第一节 地区经济一体化 1. 地区经济一体化形式: A 优惠贸易安排B 自由贸易区C 关税同盟D 共同市场E经济同盟F 完全经济一体化 第二节 国际经济全球化 1. 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 2. 在中国1979年开始走向改革开放之路的时候,世界上有着四类经济大国和一个国家的经济集团 美国,苏联,日本,中国,欧洲共同体 3.21世纪来临,人们发现自己所处的世界发生了变化 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欧盟 第三节 国际经济协调 1. 国际经济协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协调: A贸易领域中的国际经济协调B 货币金融领域中的国际经济协调C 经济增长和债务问题的国际协调 2.国际经济协调主要手段: A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B 外经贸体制改革 第四节 国际经济秩序变化 1.G-7高峰会议是指西方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的首脑,7国的根本宗旨在于稳定世界经济,促进增长,但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考虑较少。 1.20世纪生命科学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也为人类不断地从更深层次上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2.基因语言及调控,这需要研究遗传信息及其衍生的细胞分化和神经活动三个方面的信息基础,包括信息的本质,载体,传递,修饰和调控等科学问题。 3. 功能基因组学:人类基因组和其他生物基因组DNA序列物理图谱的完成为人们从基因水平认识生命本质提供了基本的资料4.模式生物学:由于许多疾病研究不能直接在人体上进行,模式生物尤其是和人类最相识的小鼠已成为研究人类多种疾病分子机制不可替代的工具。 5.表观遗传学:研究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基因功能改变的机制,以及这种改变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遗传机理。 6.生物信息学是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的科学。 7.凝聚态前沿问题:A计算与理论凝聚态物理B材料物理C 纳米结构与物理D 软物质物理E 强关联电子系统F 衍射物理 8.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如果物质不断冷下去,冷下去…..一直冷到不能再冷下去,所有的原子好象都变成了同一个原子,这就是物质第五态度——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9.宏观世界:通常把质量范围在10-15克,尺度范围在5-10厘米以上的物质客体及其现象的总和称为宏观世界。 10.宇观概念:是由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于1962年首次在《宇观的物质过程》中提出的。 11.高能物理学又称粒子物理学或基本粒子物理学。 12.20世纪,有两种“宇宙模型”比较有影响,一是稳定理论,二是大爆炸理论。 13.太阳活动是太阳表层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一方面表现为某些自然灾害有太阳黑子活动的11年或22年周期,而且经常与太阳周的极大年与极小年相关。 14.地球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的地球系统,是一个各部分相互作用,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和处于变化之中的整体。 15.当前脑科学的趋势是: A 随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和分子生物学的崛起,神经科学家们正努力把神经活动机制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迅速推向细胞和分子水平 B 脑功能的复杂性从不同层次,方面从分子细胞水平,到系统整体行为水平进行深入研究。 C 用整合的观点研究脑功能。 第十四章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1. 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是动物和人体内三大调节系统。他们相互联系是通过三大系统共同存在的细胞因子,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及受体实现的。 2. 药物作用机理是阐述药物在体内如何起作用的理论,对于药物特异作用及其机理进行研究,现已发展到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 3.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臭氧,水蒸气,卤烃 4. 温室气体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燃烧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产生二氧化碳和森林遭到破坏降低了植被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所致。 5. 系统科学可分为三个层次: A 技术科学层次 B 工程控制论 C 运筹学 6. 化学和化学工程的中心问题是结构,性能和制备的关系,性能和制备都是宏观的。 7.美国洁净煤技术计划CCT 8.纳米技术是80年代末逐步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尺寸从0.1—100nm之间的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特殊功能。 9.纳米材料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主要探讨的四个基本问题: A 团聚 B 跨膜 C 越过血脑屏障 D 生物的相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