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94|回复: 0

[习题] 2015年教师招考教育学选择题训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3 09: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教育学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     B.1986;
C.1987;     D.2006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p;
C.怀特海p;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答案:1C 2B 3C 4D 5A 6B 7C 8D 9D 10A 11A 12C 13C 14B 15B 16B 17C 18B 19B 20C
2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确立集体的奋斗目标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 选拔和培养积极分子
22、在青少年的品德形成和发展中,德育起着          (     )
A  主导作用            B 重要作用
C  基础作用           D 辅助作用
23、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需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     )
A 教学目的            B 教学计划
C 教学原则            D 教学大纲
24、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目的是                      (     )
A 扩大教育规模,赶上发达国家B 提高民族素质,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C 普及基础教育          D 延缓就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25、我国在哪一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九年
义务教育                                         (     )
A 1982年            B  1986
C 1988年            D  1990
26、衡量和评价教育质量和规格要求的根本标准是      (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育制度          D 培养目标
27、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
与生产力的相互制约;二是                         (     )
A 教育与社会制度相互制约 B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C 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 D 教育与人口发展相互制约
28、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     )
A 全面发展         B 循序渐进
C 因材施教             D 统一要求
2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 备课     B 上课    C 辅导    D 成绩评定
30说课是一种教研活动,它的本质是               (     )
A 就是实际意义的上课        B 是一种上课模拟训练
C 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告知听者  D 向别人呈现自己的教学形象
答案:21B 22B 23C  24C  25B 26D 27B  28C  29B  30C
31、普及教育始于(    )                              
A、原始社会性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3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
A、教育学              B、教育经济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3、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是(    )
A.课的任务            B.课的内容
C.课的方法            D.课的活动形式
34、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
A.教学                B.团、队工作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35、教学的中心任务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C、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D、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36、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下列哪个选项中(    )
A.教学计划            B.教科书
C.教学大纲            D.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37、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意识形态
3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下列哪个社会教育的特点。(    )
    A.原始                B.古代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3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知识的巩固与保持     D.知识的运用
4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连续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答案:31D 32C 33B 34A 35D 36D 37B 38C 39B 40D
41、教育是(     )
A、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社会现象
C、现代社会特有的现象       D、人类与其它高等动物特有的现象
42、在(   )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完全分离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43、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原始教育    D、现代教育
4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
4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46、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47.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48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4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50、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幼儿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B.、幼儿教育    .中等教育    .学历教育   成人教育
C、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   高等教育   研究生教育
D.、普通教育 .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成人教育
答案:41A 42C 43C 44B 45A 46A 47B 48B 49C 50A
51、(         )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52.(    )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53. 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    )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54.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   )原则。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55. 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
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        )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巩固性
56.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      )。
A.备课   上课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B.复习导入    组织教学    新授课    复习巩固   布置作业
C、备课   上课    巩固知识    辅导答疑    布置课外作业
D、上课     巩固新知识    布置作业   学业成绩评定    个别辅导
57、(    )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58、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59、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
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
60、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答案 ;51D 52A 53A 54D 55C 56A 57D 58B 59B 60C
61、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A、感知        B、理解
C、判断        D、创造
62、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    )环境。
A、宏观的      B、间接的
C、一般的      D、特殊的
63、(    )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64、教育过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
A、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状     B、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C、教育要求                   D、教育影响
6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    )。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技术教育     D、初等教育
66、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基本特征是(    )。
A、主体性、示范性和目的性    B、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
C、主体性、个体性和社会性    D主体性、示范性和主动性
67、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
A、理论加实践        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C、读书加劳动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68、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    )的责任交给地方。
A、基础教育          B、中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69、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    )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A、生物性和社会性    B、生物性和阶级性
C、历史性和阶级性    D、受教性和可教性
70、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答案:61A 62D 63A 64B 65C 66D 67B 68A 69A 70C
71、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    )原则。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72、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    )。
A、讲解              B、讲读
C、讲述              D、讲演
73、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4、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    )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巩固性
75、学校教育正式出现在(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76、直接决定教育性质的是(    )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 、社会其它意识形态       D、 社会文化
77、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 、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B、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C、 教书育人              D、 上好课
78、要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必须坚持(    )
A 、学生德智体平均发展   
B 、以发展智育为主,兼顾发展其他各育
C 、以发展德育为主,兼顾发展其他各育
D 、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79、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80、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A 、教师的主导作用       B 、学校的管理作用
C 、教材的媒体作用       D 、学生的主体作用
答案:71D 72A 73A 74C 75B 76B 77C 78D 79C 80D
81、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    )。
A、讲解           B、讲读      
C、讲述           D、讲演
8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中_______规律提出的。
    A 、教与学相互依存、对立统一    B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C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    D 、知识传授与全面育人相统一        
83、、以经验或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论称为活动课程论,其代表人物是_______
A 、布卢姆       B 、布鲁纳      
C 、杜威         D 、凯洛夫   
84、、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在教学中必须贯彻_____原则。                                       
    A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B、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                  
    C 、循序渐进与反馈调控相结合    D 巩固与创新相结合
85、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 )  
A、墨子         B、孔子
  C、董仲舒        D、朱熹
8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教育
  C、遗传                 D、社会活动
87、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B、教育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88、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癸卯学制
89、教育者运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良思想、感情和行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90、《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旨达”这句话体现了(        )
A、循序渐进原则        B、教学相长原则
C、及时而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91、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
A、学生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教学为主
92、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93、通常认为智力的核心是(             )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想象能力              D、思维能力
94、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9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           )
A、关健作用              B、桥梁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9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
A、实践过程              B、认识过程
C、练习过程              D、活动过程
97、智育中的“智”是指(           )
  A、智力               B、技能
  C、知识               D、知识、技能和智力
98、“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99、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在教学中体现的是什么原则(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00、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答案:81A  82B  83C  84D  85B  86A  87D  88D  89B  90A  91D  92B  93D  94C  95D  96B  97D  98C
99A  100B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    ( B)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 D)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C )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D )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 ( C )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C )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
8.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 ( D )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A )
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 A )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 A )
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 A )
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C )
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A )
16.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B )
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C )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C )
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 D )
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 A )
21.“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 A )
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 A )
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 A )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A )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B )
2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 B.教育学C.教育论 D.德育论 ( C )
27.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 A )
2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 C )
29.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 D )
30.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 A )
3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A )
3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C.康德 D.赫尔巴特 ( D )
33.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 B )
3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 B )
3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 C )
36.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D )
37.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 ( B )
38.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 A )
39.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 B )
40.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 C )
41.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 ( B )
42.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2.1)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政治经济制度 D 文化 ( C )
43.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科学技术 B 政治经济制度 C 文化 D 生产力 ( D )
44.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 布鲁钠 B 赞可夫 C 舒尔茨 D皮亚杰 ( C )
45.“人力资本”理论创建于 ( )
          A 1948B 1952C 1958D 1960( D )
46.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生产力 D 文化 ( B )
47.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 制度化 B 系统化 C 体制化 D 全面化 ( C )
48.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3.1
        A 系统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 ( B )
4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 ( C )
50.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弗洛伊德 B 威尔逊 C 格塞尔 D 皮亚杰 ( C )
51.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 D )
52.提出“白板说”的是
        A 华生 B 洛克 C 卢梭 D格塞尔 ( B )
53.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 ( D )
54.“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 ( B )
55.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 ( D )
56.“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 A )
57.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 成熟 B 遗传素质 C 环境 D 教育 ( B )
58.“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 ( B )
59.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 ( C )
60.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 C )
6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4.1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 B )
6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 A )
6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 ( D )
6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 ( C )
6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 D )
6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 ( A )
6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 ( D )
6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 ( D )
69.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5.1
A 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  ( D )
70.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 实践的属性    B 社会的属性 C 自然的属性    D 现实的属性 (C )
71.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 动力    B 动机  C 条件   D基础 ( A )
72.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 认识    B 设计 C 设想    D 安排 ( D )
73.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 ( B )
74.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 ( C )
75.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 正常的保护    B 热心的保护 C 一般的保护    D 特别的保护 ( D )
76.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  ( B )
77.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 ( C )
7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系统化     B 多样化 C 复杂化     D 专门化 ( B )
79.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 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 ( A )
80.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 管理能力    B 控制能力 C 教育能力    D 研究能力 ( C )
8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 必然要求    B 必然结果 C 心理前提    D 必要保证 ( D )
8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 条件    B 任务 C 途径   D 结果 ( A )
83.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 自由发展    B 自主发展 C 自愿发展    D 自动发展 ( B )
84.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 权利   B 威严 C 权威 D 人格力量 ( D )
8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6.1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 C)
86.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 D )
8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 B)
88.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 A)
8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 D )
9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 B )
9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地方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 ( A )
92.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A学校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 ( D )
9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   B工具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 ( B )
9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 ( A )
95.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 C )
9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 C )
9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 A )
98.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 D )
99.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 B )
100.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 C )
101.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 ( D )
102.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 D )
103.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7.1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 ( C
104.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 ( B
105.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 C
106.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 A
107.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 D
108.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 B
109.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 C
110.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 D
111.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 B
11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 D
113.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 ( C
114.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 A
115.“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 D
116.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 ( B
117.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8.1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 B
118.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 A
119.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 C
12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 效度 ( D
121.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 A
123.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 C
124.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B
125.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 ( D
12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 1856B 1860C 1862D 1866年 ( C
127.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9.1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 ( D
128.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C
129.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 A
130.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 C
131.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BCD行 ( A
132.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 D
133.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 B
134.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 C
135.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 ( D
136.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 A
13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C
138.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C
139.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 A
140.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 B
141.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 D
142.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10.1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 D
14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 A
144.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C
145.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 A
146.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 C
147.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 D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2-23 19:08 , Processed in 0.51470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