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154|回复: 0

[政治] 政治理论常识测试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30 12: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C )
A. 客观性    B. 矛盾性    C. 实践性    D. 社会性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B)
A.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没回答B.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3.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B )
A. 万物皆备于我            B. 生死有命, 富贵在天   
C. 存在就是被感知          D. 心外无物
4.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B )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5.  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 )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 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CD )
   A. 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万物皆备于我            C.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不同,它是(AD )
   A.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 科学之科学 D. 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 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是(ACD)
   A. 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人生观   B. 历史观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
   C. 人生观影响世界观和历史观 D. 世界观和历史观决定人生观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D)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C. 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 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单项选择题.
1.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A)
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 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 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2.科学证明,人脑是(C )
A. 思维的源泉        B. 思维的产物   C. 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3.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 )
A.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D)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 )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 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
C. 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 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质
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 B)
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 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 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7.“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可以说明( D)
A. 时间的连续性               B. 空间的三维性
C. 物质的客观性               D. 时间的一维性
8.“现实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什么观点(B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旧唯物主义观点
9. 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D )
  A. 时间是人的主观感受   B. 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 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 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10. 打制粗糙的石器——制造金属工具——铁制工具的出现—
—机器的使用——电话、电视、计算机广泛使用——用遗传工程技术产生克隆羊,这有力的表明实践是( D)
  A. 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 历史性活动
  C. 社会性活动           D. 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ABD)
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 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 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2.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ABCD)
      A.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 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D. 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3.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体现在(.ABCD)
      A. 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      B. 实践的中介是客观的
      C. 实践的客体是客观的     D. 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是客观的
   4. 相对静止是指(.ACD)
      A.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B. 运动的一般状态
C. 在特殊的条件下,事物特定的运动停止了
D. 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不变
  5. 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CD)
A. 纸上谈兵               B.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 实事求是               D.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三、判断题.
  1.意识是大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意识不一定和客观事物相符合(√ )
  3.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
  4.相对静止是指事物绝对不动(× )
  5.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是对世界是否统一于物质的两种不同观点(× )
单项选择题.A  3.C  4.C  5.D  6.B  7.D  8. A  9.C  10.C)
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
A.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 世界统一于什么的问题
C. 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D.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 )
A. 抹杀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
B. 割裂了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C. 否认了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
D. 混淆了普遍性和斗争性的区别
3.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 昼夜交替              B. 寒来暑往   C. 磨擦生热          D. 电闪雷鸣
4.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能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
A. 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B.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质量不变规律
5.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又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包含    D.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汉朝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这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
A. 辩证法观点                B. 唯物论观点      
C. 唯心论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8.“不积哇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说明了( )
A. 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 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 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D. 量变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9.下列说法中,说明要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的是( )
   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B.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0.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以下什么原理的要求( )
   A. 矛盾普遍性原理            B. 矛盾斗争性原理
   C. 矛盾特殊性原理            D. 矛盾同一性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D  3.ACD  4.ABD  5.CD  6.CD)
1. 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A. “天地变化,二端而已”    B. “自动自休,自峙自流”
   C. “吁炎吹冷,交错而动”    D. “万物莫不有对”
2. 黑格尔说:“脱离了身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
   A. 部分依赖于整体 B. 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C. 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 D. 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
3. 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4. 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A.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 “天下之热,循则极,极则反”,“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5.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A. 水往低处流                B. 日出于东落于西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6. 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 )
       A. 矛盾双方直接等同        B. 矛盾双方相互区别
       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1.A  2.D  3.B  4.C  5.C  6.C  7.B  8.D  9.D  10.D  11.C  12.A  13.C
1 .“一切真理都发源于直接经验”。这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正确观点    B.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错误观点
C. 唯物主义经验论的错误观点        D. 机械唯物论的错误观点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
A. 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B. 社会存在   C. 社会基本矛盾      D. 社会实践
3.认识的客体是指( )
A. 人的观念及其对象        B. 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C. 自然界和社会存在物      D. 人的自由创造物
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两条路线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5.真理和客观真理的关系是( )
A. 对立统一的关系           B. 真理包含客观真理   
C.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D. 有些真理是客观真理,有些真理不是客观真理
6.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它( )
A. 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 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 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 具有能动性的活动
7.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A. 认识关系           B. 实践关系     C. 价值关系           D. 审美关系
8.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 类似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
  A. 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1.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 )
  A. 实践标准是不可能的 B. 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D. 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2.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13. 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
  A. 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 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D. 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  3.BD 4.BC  5.ABC  6.BC  7.ABD  8.ABD  9.ABC  10.ACD
1. 下列哪些活动是基本的实践活动( )
  A. 工人炼钢                     B. 渔民出海捕鱼
  C. 技术革新的试验               D. 农民种田
2. 下列有关价值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价值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B. 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
  C. 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
  D. 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
3. “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对人有用,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这段话的观点说明( )
 A. 经过实践检验的就是真理  B. 有用的就是真理
  C. 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真理 D. 能为我主观需要服务的是真理
4. 对同一名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这一观点在认识上说明了(  )
  A. 认识来源于经验 B. 在经验的积淀中加以认识
  C. 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缺乏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例
  D. 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超过青年人的认识
5. 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前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
  A.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B. 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C. 人的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D. 观念、主观意识应随时发生变化
6.“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人们的心目中,月亮是圣洁而美丽的化身。然而,俄罗斯科学家经研究认为,月球是地球多自然灾害的祸源。这表明(  )
  A. 人们改造自然以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为基础
  B. 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过程
  C. 知识构成等因素是影响人们事物认识的重要因素
  D. 认识的目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7.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A.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8. 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 )
  A. 由于事物本身的复杂性,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 B. 认识本身的复杂性
  C. 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D. 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9. “感觉到的东西,我仍不能立刻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说明( )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 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C. 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D. 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10. 下列选项中代表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
     A. 孔子提出“生而知之”;孟子说:“不虑而安”
     B. 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C. 王阳明提出:“知即是行”,“知行合一”
     D. 老子说:“不行而知”
三、判断题
   1.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根本属性是真理的客观性(对 )
   2.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具有天赋的聪明才智(错 )
   3.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对)
   4. “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屏障”,这种观点是唯物的( 错)
   5.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错 )
1.D  2.D  3.B  4.A  5.A  6.B  7.D  8.C  9.C  10.A  11.D  12.C
1.下列精神产品中对经济基础最直接最集中反映的是( )
A. 《本草纲目》      B. 《反杜林论》    C. 《红楼梦》     D. 《国家与革命》
2.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它是( )
A. 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
B. 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
C. 客观自然界D. 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3.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阶级斗争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 社会精神生产过程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4.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
A.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 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C. 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D. 科学文化的反映
5.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 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B. 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C. 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D. 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平衡
6.最直接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和阶级利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 )
A. 宗教            B. 政治法律思想    C. 哲学               D. 道德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
A. 哲学               B. 法学            C. 伦理学            D. 语言学
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 )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A.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 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的滞后性
10.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11.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
A. 地理环境           B. 风俗习惯    C. 伦理道德            D. 物质生产
12.“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过程,指的是( )
A. 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B.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D. 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
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BC  3.ABCD  4.ABCD  5.CD  6.BCD  7.ABD  8.ABD  9.BC  10.ABCD
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生产方式( )
   A. 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 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C. 它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 D. 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下列社会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 形式逻辑         B. 哲学 C.美学              D.语言学
3.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  )
    A.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活动的承担者
    C.人口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D.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4.人类当今面临环境问题主要指 ( )
    A. 空气污染严重              B.世界性水源危机
    C.森林惨遭毁灭性破坏        D.生物物种的不断减少
5.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6.据报载,北京市××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  )
   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    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
   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
7.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8.一位日本首相说过:“在日本,政府是船长,财界是罗盘,船长始终按罗盘指引的方向前进的。”这段话表明(  )
A.资本主义政治是其经济的集中表现B.资本主义国家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C.资产阶级政府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D.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9.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公德是(  )
A.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B.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C.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          D.协调阶级关系的基本原则10.国家的职能表现10.在(  )
    A.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B.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
C.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D.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
三、判断题
   2.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对  )
   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管理方式( 错 )
   4.人的自由其实不过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对  )
   5.决定国家性质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错  )
1.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1.B  2.D  3.A 4.D  5.B  6.D  7.A  8.C
A. 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 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
C. 自然规律是无法废弃和改变的,但社会规律是人可以废弃和改变的。
D. 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具有阶级性。
2.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 )
A. 经济斗争          B. 思想斗争    C. 议会斗争        D. 武装斗争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首先是( )
A. 生产活动             B. 政治活动    C. 科学活动          D. 精神活动
4.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其含义是( )
A. 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是一样的B. 社会发展过程是不受人的活动的影响
C. 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受偶然性影响的必然过程
D.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因为( )
A. 人民群众与人口的大多数B.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
C. 人民群众掌握了科学技术D.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两者间的关系是( )
A. 前者和后者互相决定,互相制约B. 前者和后者互相并行
C. 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D. 以前者为基础,互相制约,互相作用
7.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得到了迅速发展,这说明( )
A.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 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发展
C. 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变化D.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8.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 )
A. 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承认政治权力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 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 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二、多项选择题BD  2.AD  3.AB  4.CD  5.BCD  6.ABC      7.CD  8.BCD  9.ABCD)
1.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
     A.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中的三个方面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总和
     D.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总和
2. 我国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不属于社会革命的范围,因为( )
     A.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B.改革并不触及生产关系
     C.改革只在上层建筑领域中进行  D.改革不是改变现有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
3. 下列哪些制度、设施及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
     A.监狱        B.《红楼梦》           C.化工厂           D.生产资料所有制
4. “时势造英雄”,这在哲学上说明了(  )
   A.英雄的出现都是必然的            B.英雄没有阶级性
   C.英雄的出现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英雄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5. 在我国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作用就必须(  )
A.从根本上改造社会制度      B.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C.建设具有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D.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水平
6. 社会规律特点是(  )
A.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出来
C.人们不可能准确地预见社会事件的发生,而只能预见社会发展的大概趋势
D.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一致的
7.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是(  )
  A.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的必然结果  B.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C.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影响D.无产阶级思想对资产阶级思想斗争放松的结果
8. 下列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条件下创造历史
9. 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  )
  A.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B.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D.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1.D  2.D  3.A  4.C  5.D  6.C
A. 阶级斗争               B. 科学实验   C. 社会革命               D. 社会基本矛盾
2.社会进步是历史的,具体的,这种观点是( )
A. 机械论观点         B.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3.社会发展条件下人的价值是( )
A. 以社会价值为主        B. 以个人价值为主
C. 讲社会价值就不能实现个人价值        D. 讲个人价值就不具有社会价值
4.人的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是( )
A. 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B. 人的解放程度影响社会进步的水平
C. 人的解放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D. 人的解放程度可以超越社会的进步状态
5.自由王国作为历史观的范畴是( )
A. 泛指人的自由B. 人完全认识了社会规律而获得了自由
C. 摆脱了客观必然性的制约而获得自由D. 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的社会关系的主人
6.在价值关系中,人与其他存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人既有自然价值又有社会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自然价值
B. 人既有物质价值又有精神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物质价值
C. 人既是价值客体又是价值主体,其他存在物只能是价值客体
D. 人既有自我价值又有社会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自我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1.ABD  2.CD  3.ABCD  4.BCD
1.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表明(  )
   A.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
   C.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D.社会形态更替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
2. 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
     A. 多数人选择的道路   B. 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
     C. 先进阶级选择道路   D. 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  )
    A. 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B. 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C. 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D. 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4.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
    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D.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2 22:14 , Processed in 0.395870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