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
1 .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C)。
A .《教育没话》 B.《教育学》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E.《论语》
2 .( B)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0。
A .1985 B.1986 C.1988D.1993 E,1997
3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到:(ABCDE),……
A .中小学教育 B,社会教育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E.高等教育
4 .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BC)。
A .机会 B.规模 C.性质D.速度E.理念
5 .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 A.知 B。思 C.行 D。情E.做
6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 .传授知识B 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7 .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DE)。
A ,复式教学 B.个别教C.问题教学 D.班级授课 E.分组教学
二、填空题
1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
2 .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功能。
3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4 .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5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要探索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刺激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
6 .20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的理论。
7 .任何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桥梁。
8 .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
9 .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加强基础、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现
10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11 .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9分}
1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
3 .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用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
四、简答题 (每小题6分,共18分)
1 .教师的劳动价值。要点:(1)发展价值; (2)文化价值; (3)政治价值;(4)经济价值。
2 .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要点: (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课程内容综合化; (3)课程形式多样化;(4)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5)重视个别差异。
3 .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是什么
要点: (1)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2)与教学内容相符合;(3)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 (4)与教师特点相符合;(5)教学条件。
五、论述题 (每小题16分,共32分)
1 .试论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要点: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内容和专业设置;(4)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3)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2 ,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要点: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互依存的,相互统一的;(4)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选择题
1 .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 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 .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 .“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 .《大学》B.《中庸》C.《论语》 D.《春秋》
3 .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
A .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 .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 .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 .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 .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A .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
6 .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 .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7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A .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 .“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 .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 .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 .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 .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18.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 .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 .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 15分)
22 .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 .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2 .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 .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 .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 .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 .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 15分)
22 .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