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802|回复: 0

[习题] 2015最新教师招考教育学模拟试题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 14: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 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

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2)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A.遗传 B.环境C.教育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

7.教材包括(D) A.教科书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
1、    布鲁纳的教学观(3.1)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
                          迁移。
      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2、    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
      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
            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
            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而这些理解
            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    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
      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
          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这个为了促
          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
          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
        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4、    学习动机的种类 (4.1)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5、    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
                    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
                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6、    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
          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
        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7、    学习迁移的种类(5.1)
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8、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9、    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0、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6.1)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1、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12、    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
      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
      3、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地考一考自己。
4、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
13、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7.1)
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
14、    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15、    学习策略的特征(8.1)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16、    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
1、自觉利用有意识记
      2、自觉排除互相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4、多种感观参与识记过程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重点内容下面画线、注释等。
17、    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
        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18、    元认知策略的一般内容
1、计划学习的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等。
      2、自我监督的策略。对认知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等。
        3、自我调控的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19、    资源管理策略的一般内容
1、学习时间管理
      2、学习环境的设置
      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
      4、学习工具的利用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20、    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教学模式
      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
      5、合作学习模式
21、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9.1)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
      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
22、    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具有独立性。
23、    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
      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 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
              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
              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认识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
              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
              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
24、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0.1)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
                                        行的责任。
      4、价值辨析。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25、    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
                    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的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知
                    成分是没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怕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有些态度
                  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而有些态度则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份
                    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   
                    的改变。但不同的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比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
              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26、    心理健康的标准(11.1)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有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7、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样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28、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29、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⑴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⑵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
            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
            励物或活动。
          ⑶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
              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的出现。
          ⑷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
          ⑸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
          ⑹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
                  为。
30、    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2.1)
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
        2、呈现新材料。
        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
        4、提供反馈和纠正。
        5、提供独立的练习。
        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的教学因素。
31、    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
32、    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
1、教师要把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
            失败感。
33、    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次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现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34、    教师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
1、激发求知欲,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为了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集中注意教师的讲解以及其它教学活动。
      2、变化教学情境,即通过教学媒体,提高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进学生的感知和思维活动。
      3、配合学生经验,即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然后转到所教的主题上。
35、    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
1、分工合作。指以责任分担的方式达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的。
        2、密切配合。将工作中应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各种项目分配给各个人。
        3、各自尽力。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取代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成员必须各尽其力,大家都是成   
              功者,没有失败者。
      4、社会互动。合作学习成效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互动作用。
      5、团体历程。该历程中的活动包括如何分工、如何监督、如何处理困难、如何维持团体中成员间的关系等。
36、    制约学生群体促进或阻碍个体的因素(13.1)
学生群体对个体活动是产生促进作用还是产生阻碍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
        1、活动的难易;
        2、竞赛动机的激发;
        3、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4、注意的干扰。
37、    群体凝聚力的培养
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
      其次要帮助课堂的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
      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自豪,形成归属感。
      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
        感。
38、    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
      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
39、    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1、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身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        
        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只有当教
              师焦虑适中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
              气氛的出现。
40、    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1、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2、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特征。
        3、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
41、    教学测量的分类(14.1)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42、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43、    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编制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
        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要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更有计划性。
        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44、    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1、案卷分析。例如根据学生家庭作业、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等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活动等进行判断  
                          和决策。
        2、观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的观察也能够得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学业成就的信息。其中包括:
                        ⑴行为检查单填写。
                        ⑵轶事记录。
                        ⑶等级评价量表。
      3、情感评价。针对学生的情绪、学习动机、个人观点等进行评价。
45、    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其中包括时间上的一致和评分上的一
                  致性。
        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         
                        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的测验,即使有很好的信
                        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
        3、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的反应与某种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例如通过该测验是否能
                          够把学习好、中、差学生的不同学习或能力水平区分开来
46、    简述罗森塔尔效应(15.1)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
        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
          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10 20:19 , Processed in 0.20740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