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把音乐课较好,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把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他是推动人们去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 怎么样才能够培养起学生的这种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呢? 第一、探索参与。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现在的课程不在单纯强调老师的主体地位,更多强调的则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要把老师在传统教学中“灌输式”地教改变成对学生“引导式”地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矛盾的或者摸清规律,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学习过程就一个我发现的过程。例如:在音乐课上“老师播放一段音乐后,问学生在这段音乐你们都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让学生讨论,分析、判断、鉴别、归纳、总结,最终自己得出答案。只有这样参与到了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才能够激发起他们对于课堂的热爱。 第二、实践鼓励。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也要注重增加学生的这种实践性的参与程度。比如在唱歌课中,老师要给每位同学以表演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的表现欲望在这样的实践中得到充分的满足,在学生表演后一定要给与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建立他们对于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学生的心理上得到了满足感,在学习音乐方面有了自信心,自然而然的也就提高了对于学习音乐的兴趣。 第三、形象生动。一节枯燥乏味的课与一节生动换了的课,肯定生动欢乐的课更能受到大家的欢迎。所以要想提高大家的上课兴趣,把课堂上的生动有趣是必然的。例如在讲解乐理知识的强音(f)与弱音(p)时,我们可以这样给学生描述“f像是一把斧头,能够将树木砍断,将石头杂碎所以他很强,而p则像是一个气球,我们用针一扎就会爆,所以就很弱。在比如给小学生讲解拍子长短的时候,他们对节拍的时值长短这样抽象的概念会很难理解,所以我们可以把节拍的长短比喻成我们生活中的具体形象的概念,二分音符长、四分音符短,爸爸的打鼾声长、心跳声短,猫的叫声唱、狗的叫声短,这样生动形象的解释也是很容易技法其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的。 这样的上课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而且还能够活跃上课气氛,在我们的教师招聘中的面试中也是能够在评委面前增加我们自身亮点的一个方法,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时刻注意搜集这方面的上课素材,总就是一个原则“激发起学生的上课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