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71|回复: 0

[资料] 2015教师招聘考试预测试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9 10: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6.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A.班级环境布置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制度与规范 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8.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论语》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采集者退散
9.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
  A.任课教师 B.班主C.教导处  D.校长
10.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11.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
  A.德鲁克采集者退散  B.马卡连柯 C.杜威  D.布鲁纳
12.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13.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14.班级建设设计以( )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 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15.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A.交往  B.学习 C.课堂 D.课外活动
16.教学管理的核心是( )
  A.教学思想管理 B.常规管理 C.教学质量管理 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
17.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19.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2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班级管理包括( )三个基本环节。
  A.制定计划 采集者退散 B.组织实施 C.评价总结 D科学规范
2.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 )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的培养目标   C.学生的个性特征
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E.班主任的授课领导方式
3.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包括(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D.集体管理 E.目标管
4.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 )
A.科学性原则   B .民主性原则 C.自觉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采集者退散
5.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C.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E.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6.教师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的方法有( )
A.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 B.树立榜样 C.严格要求 D.反复实践E.开展班会
7.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
A.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B.是班集体的设计者
C.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D.是班级的教育者 E.是班级制度的贯彻者
8.班会的特点有( )
 A.集体性B.科学性 C.自主性 采集者退散 D.针对性
9.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的作用有( )
A.规范B.管理C.控制 D.教育
10.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其策略有( )
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采集者退散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班级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满足学生的要求、_促进学生的发展_____、校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2.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有___日常性的___教育活动与__阶段性的____教育活动组成。
3.班级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___基本单位___
简答题
2.班级的规章制度由哪些部分组成?
(1)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
  (2)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
  (3)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
3.班主任在召开主题班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确定富有教育性、针对性的主题。
  (2)选择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
  (3)发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4)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发展;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生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2)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应做到:
  ①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
  ②学习规范,树立常规,建立良好开端。
  ③善于发觉学生的长处,多鼓励。
  ④班级问题及时解决。 采集者退散
  ⑤培养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5.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
  (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座谈等;
  (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六、论述题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认为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改进?
()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长期以来,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是高强度的。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的成绩在学校中的排名靠前或不落后。二是让学生听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损害。老师必须实施班级控制,以确保班级的教与学不受干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 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旨在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学会自治自理。然而在当今的中小学却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干部相对固定,学生把班干部标志只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关于“班干部”的观念,“荣誉”重于“责任”;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师的助手”,忽视干部是“群众的代表”,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策: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传统的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在班级中实施对人、事、物等因素的控制,它体现了教师对班级的预先期望及学生对教师的服从,纪律、秩序、控制、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既是对象,又是目的。因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采集者退散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所以要从人主体性源泉出发去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动和谐的发展。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
  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适当增加“小于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干部;使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变成“学生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当“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2A【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3C【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主要是学生。采集者退散
  4A【解析】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的常规管理。
  5C【解析】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教学工作,管理工作也很重要。
  6D【解析】班级文化是集体问题,教师和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不包含在内。
  7B【解析】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是由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
  8C【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阐述了班级管理的优势,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9B【解析】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10B【解析】见教材中对班级管理功能的论述。
  11A【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
  12D【解析】为了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13A【解析】班级组织建构主要是为了教育,所以其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14D【解析】班级建设设计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采集者退散
  15A【解析】学生只有通过交往才能认识同学,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16C【解析】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
  17A【解析】由我国班级当前存在的问题可知,采用最多的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18A【解析】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了解研究学生是他工作的中心环节。
  19C【解析】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字眼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题干是民主管理的定义。
  20C【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由班级管理的形成常识可知。
  2ABD【解析】班级目标是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它的设计要依据国家、学校、班级群体三方面实际水平。
  3ABCE【解析】班级管理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4ABCD【解析】由班级管理原则可知。
  5ABDE【解析】一个班的学生群体还不能称为班集体。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成员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并且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中存在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6ABCD【解析】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树立。
  7ABCD【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多种角色。从班集体的建立到管理,都起到重要作用。
  8ACD【解析】集体性、自主性和针对性是班会的特点。
  9BCD【解析】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就是管理、控制和教育。
  10BCDE【解析】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填空题
  1.促进学生的发展
  2.日常性的、阶段性的
  3.基本单位
  4.导生制
  5.协调
  6.平行影响
  7.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8.自我管理
  9.生活准则
  10.班会
  11.主题
  12.确定主题、精心准备
  13.导演
  14.书信联系、电话联系
  15.主题班会
  四、名词解释
  1.“导生制”:19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导生制”。它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划分等级,对进度相同的儿童系统性开设科目,编制班级,实施同步教学;并且除教师之外,还配备“导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
  2.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3.班级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
  4.班级: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照一定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5.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1)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采集者退散
  2.【答案要点】
  3.【答案要点】召开主题班会要注意以下几点:

  4.【答案要点】(1)良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如下:

  5.【答案要点】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论 D.教书方法
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3.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 )
     A.陈鹤琴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陶行知
4.“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5.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 )决定的。
A.科技发展 B.社会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7.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 )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8.当前,流生问题与( )问题这两种倾向妨碍了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A.片面追求升学率 B.乱收费 C.唯学历教育 D.辍学采集者退散
9.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
A.陈述式 B.例举式C.概括式  D.二维图表式
10.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 )
 A.教学模式 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过程
11.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来源: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12.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入保护法》
13.教育目的本质是( )
 A.培养社会精英 B.提高人口素质 C.促进社会发展D.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14.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15.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 )
 A.活动性 B.目的性 C.实践性  D.预期性
16.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诺笃尔普
1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我国的政治政策   B.我国的教育方针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18.素质教育是以( )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2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
A.道德素质教育采集者退散 B.思想素质教育 C.政治素质教育D.心理素质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存在主义者信奉的教育目的观主要有( )
A.教育应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生活方式
B.教育应向学生展示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帮助学生扩大选择的范围,通过选择,决断和行动来塑造自己
C.教育要督促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独立地承担责任
D.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教育无须对公众、集体和社会承担什么责任
E.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社会化
2.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到哪些客观条件?( )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B.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
C.制定者的哲学观念、理想人格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3.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 )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指的是(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D.教育方法的选择 E.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5.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教育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的观点是“社会功能学派”的教育社会本位目的观,下列哪些人物代表这一派别?( )
A.裴斯泰洛齐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卢梭E.诺笃尔普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1957年,______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我国提出的______
  2.1995年,《 ______》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______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
  4.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______、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5.《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______”。
  6.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______的创造。
  7.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具有______的新一代人才。
  8.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__,是一种精神状态。
  9.文明习惯的教育属于______素质教育。
  10.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______包括______
  四、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2.培养目标
  3.智育
  4.全面发展教育
  5.教育目的
  五、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4.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5.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

  六、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2D【解析】由广义的教育目的定义可知。
  3A【解析】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4D【解析】教育无目的论是杜威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
  5C【解析】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
  6A【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7B【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8A【解析】略。
  9D【解析】略。
  10A【解析】题干是教学模式的定义。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有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
  11C【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12A【解析】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3D【解析】由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可知教育目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14B【解析】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
  15B【解析】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这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
  16D【解析】由教育学理论可知,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诺笃尔普。
  17C【解析】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
  18B【解析】素质教育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19A【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见教材中对德育的阐释。
  20C【解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涉及政治问题,故属于政治素质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论者认为,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教育无论是对公众、集体还是社会都不承担责任。
  2ABDE【解析】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1)主观依据:受哲学观念的影响;受人性假设的影响;受理想人格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2)客观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3BCDE.【解析】1934年,泰勒出版了《成绩测验的编制》一书,从而确立其“评价原理”。1949年,泰勒又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由此确立起其“课程基本原理”。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其基本问题包括学校应当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4ACE【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都要依据教育目的。
  5BCE【解析】卢梭、裴斯泰洛齐是个人本位的代表人物。
 三、填空题
  1.毛泽东、第一个教育方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十六大
  4.时代性
  5.全体学生
  6.生活美
  7.创新精神和能力
  8.人格特征
  9.道德采集者退散
  10.教育方针、教育目的
  四、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3.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韵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4.全面发展教育:是指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5.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2.【答案要点】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不能相互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可以测量,而目的是不能测量的。

  3.【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4.【答案要点】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5.【答案要点】普通中学德育的要求:(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育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不定向选择题 (30分)
1、 学习动机是由( )几个方面构成。
A、意志 B、学习需要 C、诱因 D、爱好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有( )
A、目的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C、精确性提高,D、概括性更强。
3、相同要素说是由( )共同提出,是对形式训练说的一种挑战。
A、桑代克 B、贾德 C、伍德沃斯 D、奥苏贝尔
4、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 )
A、操作性行为 B、条件刺激 C、获得与消退 D、刺激泛化与分化
5、态度的结构包括(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6、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的阶段有( )
A、建立问题表征 B、调整解决方案 C、搜寻解法、D、执行解法
7、一篇课文,如果记忆20次能够达到背熟,那么如果要想达到最佳的学习程度,应该记忆( )次
A20 B25 C30D40
8、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过程主要有( )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过程 D、动机过程
9、全身松驰法由()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A、沃尔朴 B、福勒 C、雅各布松 D、奥苏贝尔
10、奥苏贝尔提出的同化模式有( )
A、先行组织者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组合学习
11、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 )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概论》 C、《年龄和教育心理学》D、《教育实用心理学》
1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 )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13、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 )
A、成熟 B、练习和经验 C、社会性经验 D、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1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有( )
A、道德认知; B、家庭教养方式;C、社会风气;D、同伴群体
15、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A30% B50% C60% D80%
16、学习策略的训练要遵循的原则有( )?
A、内化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特定性原则 D、生成性原则
17、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长阶段
18、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主要有( )
A、探究模式 B、指导模式C、治疗模式 D、社会影响模式
19、强迫症包括( )
A、强迫观念B、强迫整洁C、强迫思维D、强迫行为
20、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
A、动机原则、B、程序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强化原则
21、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有( )
A、智慧技能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知识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强化学
23、前运算思维阶段儿童的言语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我中心的语言的表现形式有( )
A、重复B、内心独白C、独白D、集体独白
24、心智技能的特点是( )
A、客观性B、观念性C、内潜性D、简缩性
25、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的共同点有( )
A、开始进步快B、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C、后期进步较慢D、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26、智商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中学为( )
A0.6-0.7   B0.5-0.6   C0.4-0.5    D0.3---0.4
27、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有( )
A、概念理解B、概念形成C、概念同化D、概念内化
28、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 )几个阶段。
A、依从B、认同C、内化D、实践
29、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
A、目的性B、认知性C、知识性D、序列性
30、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心理因素主要有( )
A、心理障碍B、知识水平C、心理冲突D、特殊的人格特
二、填空题 (15分)
1、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 )的差异。
2、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 )。
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流畅性、( )、独创性。
4、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示和( )。
5、恐怖症的类型,在中学生中( )较多见。
6、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请求、拒绝和( )。
7、记忆包括识记、( )、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8、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 )。
9、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系统。
10、桑代克根据实验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练习律)、(效果律)。
11、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 )提出。
12、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等人发现,遗忘的进程是( )。
13、有些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们提出的假设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这种策略被称为( )
14、要在城市中新开通一条公交路线,应怎样设计较合理?这个问题分类应属于( )。
15、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 )和学习倾向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
1、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2、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所以“组织者”一定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
3、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不能进行惩罚。
4、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5、发现学习一定优于接受学习。

四、简答题(20分)
1、简述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

2、为什么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4、智力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5、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 (30分)
1、论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及其教育意义。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保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 (30分)
1BC 2ABCD 3AC 4CD 5ABC 6ACD 7C 8ABCD 9C 10BCD 11D 12ABCD 13ABCD 14BCD 15B 16ACD 17B 18BCD
19AD 20ABD 21AB 22B 23ACD 24BCD 25ABCD 26B 27BC 28ABC 29ABD 30CD
二、填空题 (15分)
1、思维水平 2、最近发展区 3、变通性 4、利用表格 5、社交恐怖症 6、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7、保持 8、差异性 9、命题网络 10、准备律 11、班杜拉 12、先快后慢 13、系列性策略 14、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15、学习策略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
1、正确。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2、错误。“组织者”一般呈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先行组织者”),也可以在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它既可以是在抽象、概括性上高于学习材料的材料,也可以是具体概念,在抽象、概括水平上低于学习材料。
3、错误。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应给以必要的惩罚,两种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但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
4、正确。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把教材内容细分成很多的小单元,并按照逻辑关系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由易到难的很多层次或小步子,让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教师(或教学机器)要在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后立即反馈,出示正确答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它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它基本上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5、错误。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前面一个阶段—---发现,其他没有任何不同。研究者必须消除对接受学习的误解。他认为:接受学习未必就是机械的,它可以而且也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有意义学习活动多偏重于接受学习,这是有原因的:首先,由于发现学习费时太多,一般不宜作为获取大量信息的手段。其次,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是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关键是看具体的条件和目的。
四、简答题(20分)
1、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一个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并且每一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
2、(1)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知识按获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类。(2)学生学习知识的认识过程又具有特殊性。过程相对径直而简短。
3、一、有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二、树立良好的榜样。三、利用群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易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四、价值辨析:讨论交谈等。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另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也有效。
4、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即高智商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5、(一)生物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病菌、病毒感染、3、脑外伤或化学物质中毒。(二)社会环境因素:1、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2、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三)个体心理因素:1、心理冲突。压力最大的“趋—避式冲突”。2、特殊的人格特征。
五、论述题 (30分)
1、答: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一)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2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使得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维果斯基提到的工具有两个层次:物质生产的工具和精神生产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
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与其他人以及语言等符号系统的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包括教学,对发展起形成性的作用。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信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发展的情况取决于他们的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
2、心理发展观。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转化的发展有四个表现:(1)随意机能不断发展。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1)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3、内化学说:他十分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掌握了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
4、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他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主张教学应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促进发展。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因为儿童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它取决于教学如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只要教学充分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就一定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对教学的影响:
维果斯基是一个建构主义者。首先,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过程,是由结构的改变到最终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的过程。其次,强调活动,认为心理结构是外部活动内化的结果,他认为活动是以语言及其他符号系统为中介的社会性活动。第三,强调内部心理结构,认为新知识必须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过程,在新水平上整合新旧信息以形成新结构。
维果斯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教学模式,其中值得注意是的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要点:首先,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现活动,其次,教师指导成分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水平,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维果斯基的理论对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等也有一定的指导性。
此外,维果斯基的思想也强烈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教学不只局限于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因素的强调,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在因素,如一些背景性和过程性因素。
2、答:教育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二是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整的技能;三是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中学生常出现二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对学生发展都不利。3、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学生应注意两点:一是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二是避免与他人盲目竞争。4、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首先,要保持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健康;其次,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第三、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向好友等倾诉;写信、写日记等;转换环境)。5、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6、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求助心理咨询并不是有“病”,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
  A.心理自我  B.现实自我 C.投射自我D.理想自我
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 )
  A.使能目标  B.行为目标 C.系统目标 D.表现性目标
4.依据测验目的,项目难度一般确定在( )
  A0103之间  B0307之间C0709之间 D09以上
5.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是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 )
  A.内驱力  B.凝聚力 C.向心力 D.吸引力
9.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的方法是( )
  A.描述策略  B.表象策略C.归类策略 D.网联策略
10.教师授课中的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这是运用了哪个感知规律?(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D.组合律
  11.按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 )
  A.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 B.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C.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D.普通迁移和特殊迁移
12.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关键因素是( )
  A.自我意识 B.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D.智力水平
13.在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14.教师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后,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 )
  A.教学效能感B.教学监控能力C.教学反思能力 D.教学责任感
151879年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
  A.冯特 B.杜威 C.苛勒  D.勒温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6.组块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_________
  17.模仿是个体受他人行为影响而引起的一种与他人的行为_________的行为。
  18.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_________
  19.效度的类型有构想效度、_________和实证效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6.简述学习的实质。

  27.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8.品德的实质是什么?

  29.怎样理解心智技能的本质?

  30.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31.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2.试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

  33.你认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34.用具体事例论述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
  解析: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社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心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因此,正确答案选A
  2A
  解析: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正确答案选A
  3A
  解析:介于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因此,正确答案选A
  4B
  解析:项目的难度多高合适,取决于测验目的。测验要是用于选拔(选拔性测验),应采用难度值接近录取率的项目,05左右的难度最合适。对项目的难度特征进行分析,应考虑测验的目的,一般在0307之间为宜。因此,正确答案是B
  解析: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暂时l生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因此,正确答案选D
  8C
  解析:在学习中,人们将材料按意义进行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系统,有助于识记。对于人类长时记忆系统中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人们主要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因此,正确答案选C
  9D
  解析: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组织策略往往表现为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具体表现为学习者识别材料中各种思想间的主要内部联系的“网联”策略。因此,正确答案选D
  10A
  解析: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知强度律的特征反映了听觉在接受外界信息时能区别对待语音的特点,教师授课中的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就利用了感知的这个规律。因此,正确答案选A
  11A
  解析:按照迁移的性质,分为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也被称作为正迁移和负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因此,正确答案选A
  12A
  解析: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学习动机的激发上发挥着关键作用,自我意识强,学习动机也就比较强烈,自我意识的强弱支配着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正确答案选A
  13A
解析: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在控制条件下,通过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从而得出变量之间的关系,由此推导出研究结果。因此,正确答案选A
  14B
  解析: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师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后,教学监控能力就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正确答案选B
  15A
  解析: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因此,正确答案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知识经验 17.类似 18.心理  19.内容效度
  20.怎么教 21.过滤式  22.强化  23.概率  24.学生的学
  25.行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6.简述学习的实质。
  答: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的实质包含以下内容:
  (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
  学习者必须凭借反复的练习与经验,才有可能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可以凭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来推断学习的发生,当人们表现出一种新的技能即可推知学习已经发生了。有时,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是一些一般性的知识经验和行为准则,这类学习不一定在人们的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却影响着人们在将来对待某些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即它们改变了人的行为潜能。
  27.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
  大多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基本是协调统一、同步发展的,自我意识已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上是随年级上升而发展
  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发展较低,大学一、二、四年级基本上随年级而发展。大三学生的自我体验最为强烈,大一、大二、大四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0-7 06:47 , Processed in 0.15037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