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44|回复: 0

[习题]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笔试模拟套卷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 09: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题库套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2.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的是古代先哲(  C  )
    A.孔子    B.孟子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3.以单元来计算,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C  )
    A3+2    B5±2
    C.7+2    D9±2
    4.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出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体现
了德育的(  D  )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而受到强化,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D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6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指
(  A  )
    A.情感陶冶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指导自我修养法
    7.如果儿童处于2-7岁年龄阶段,那么他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的
(  B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
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  )
    A.价值体系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新观点
    9.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的班级管理方法是( A )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10.关于师生关系,“教师中心论”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
师的权威作用。其代表人物是(  C  )
    A.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11. 199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
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C  )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12.王老师很善于教育学生,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他总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王老师运用了德育的( B )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  C  )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4.具有英语基础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学习德语,这种现象属于学习中的(  B  )
    A.定势    B.正迁移
    C.记忆    D.负迁移
    15.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这是德育培养方法中的(  D  )
    A.说理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应由谁来认定?(  A  )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B.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
    D.授权的高等教育师范院校
    17. 1970年写成并出版《终身教育引论》而成为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
奠基者的是(  A  )
    A.朗格朗    B.戴维
    C.德洛尔    D.富尔
    1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A  )教育行
政部门。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省人民政府
    C.市级以上教育局    D.人民法院
    19.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这些
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A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20.借助结构化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是
(  C  )o
    A.接受学习    B.指导学习
    C.探究学习    D.开放学习
    21.(  D  )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
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A.掌握学习    B.非指导性学习
    C.程序教学    D.发现学习
    22.(  D  )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
型。
    A.戴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勒温
    23.下列活动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C  )
    A.摇头    B.吞咽食物
    C.写毛笔字    D.运用记忆策略背单词
    24.“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  )
    A.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25. -般来说,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动机强度是(  D  )
    A.强烈    B。较弱
    C.微弱    D.中等
    26.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D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7.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  A  )的共同活动。
    A.教与学    B.教师与教师
    C.人与人    D.学与学生
    28.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D  )
    A6年    B5
    C8年    D9
    29.小明把新学习的概念“钢笔”归到以前学习的概念“笔”之下,这种策略属于
  (  D  )o
    A.计划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组织策略
    30.班级组织能够为班级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这说明班级具有(  D  )
  A.满足需求的功能      B.诊断功能
  C.矫正功能         D.促进发展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教育学著作中,作者和其作品相一致的有(  ABCD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E.乌申斯基的《爱弥儿》
2.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 BCE   )
  A.面向学生    B.面向未来
  C.面向现代化    D.面向21世纪
  E.面向世界
3.下列属于新课程结构调整的内容的有(  ABCDE  )
  A.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B.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
  C.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D.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E.新课程十分强调思想道德教育
4.学校不得有(  BCEA  )行为。
  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
  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C.随意开除学生
  D.处分学生
  E.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
5.元认知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包括( CDE )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体验
  C.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
  E.调节策略
6.下列属于操作性条件性作用基本规律的有(  BCE  )
  A.获得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消退
  E.惩罚
7.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有(  ACD  )
  A.假定    B.申请
  C.处理    D.制裁
  E.惩罚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  ABCDE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9。心智技能的特点有(  ABD  )
A.观念性     B.内潜性
C.外显性     D.简缩性
E.展开性
    10.下列属于意义学习的条件的是(  ABC  )
    A。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B.学习材料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
    C.学生要有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关联起来的意向
    D.学习材料应有新异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E.学习材料要高于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ll。讲授策略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策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出现讲授策
略误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ABCDE  )
    A.过短的时间内呈现了过多的新知识
    B.讲授时间太长,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
    C.讲授内容缺乏组织性、逻辑性
    D.讲授不顾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或对学生的知识准备作想当然假设
    E.讲授时没有激发起学生有意义地理解知识的心理倾向
    12.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说服法,以下属于说服法的有(  ABCDE  )
    A.谈话    B.报告
    C.讲解    D.讨论
    E.参观
    13.品德形成大致经历的阶段有(  ABD  )
    A.依从    B.认同
    C.接受    D.内化
    E.反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 ABCD )
    A.有合格的教师
    B.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C.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D.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E.有稳定的生源
    15.依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中学阶段儿童主要面临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B.小学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
    C.成年早期主要任务是形成亲密感
    D.图式的形成对儿童发展的意义重大
  E.儿童自主性的培养是在小学阶段
16.根据法律规范专门职能,教育法律规范可分为(  ABCDE  )
  A.一般性规范    B.概念性规范
  C.原则性规范    D.规则性规范
  E.技术性规范
17.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BD  )
  A.学业负担过重,唯“智”是举
  B.学校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C。学习理论和学习设施不健全
  D.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
  E.教育观念落后
18.教师的基本素养决定了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有(  ABCD  )
  A.教师要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
  B.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C.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D.教师要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
  E.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知识以增长专业能力
19.下列属于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所主张的观点的有(  ACDE  )
  A.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实现为目标
  B。强调训练的价值
  C.内容选择要关注学习者的兴趣、需要与能力
  D.主张设置学术性课程、人际关系课程等课程
  E.课程实施中鼓励师生间的对话
20.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有(  ABD  )
  A.讲授策略    B.对话策略
  C.自学策略    D.指导策略
  E。示范策略
三、判断简析题
1.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此观点错误。负强化与惩罚都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中的核心概念。负强化
是指对于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撤消或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
为发生的频率提高。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
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据此可以看出负强化与惩罚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
2-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此观点错误。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大致需要经历以下过程:
  (1)确定班级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级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级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此观点错误。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教育民主化
的进程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所面临的课题和表现不尽相同,是逐步深化和扩展的。首先
是教育的普及化,即满足所有公民受教育的希望。其次是外部民主向内部民主发展,即
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学习,尊重教育的自主权,尊重教育的相
对独立性。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
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4.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因此夸美纽
斯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此观点错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
一部教育学著作,这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了独立探索时期,但还远没形成“科学教育
学”。直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出版,才使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
立的科学。因此“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应该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5.《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育学的论著。
此观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作用、师生关系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学记》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这些原则和方法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认识水平,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
    学习课文《小珊迪》后,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几个学生踊跃发
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喜爱。随后,老师叫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小个子男生,要他说说自己
喜欢的句子:小男生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说了句:“我都不喜欢。”老师批评了他,小男生
一声不吭地坐下了,看得出他心里很不服气。
    学生可以不喜欢课文吗?老师的说法是:“我认为不可以。不喜欢不就等于可以不学
了吗?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
试结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行分析。
建构主义认为,“教材是例子”,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
无论专家选出的文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学生总要以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去理解。
    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观念变革,新观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发展学
生的独特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
建构自己独立的意义。如果我们总是以一个固定的模子去框住学生的思维,势必使学生
丧失个性、丧失自我、丧失创造力。
五、阅读分析题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
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
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
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
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
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原因如下: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
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
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
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
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
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六。论述题
[size=10.5000pt]1.结合事假谈谈德育活动中知,情,意,行的互动影响。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
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
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道德思想和人们行为
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意,即道德意志,是
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使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
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
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和外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思想道
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道德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
养品德行为习惯。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应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
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
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
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size=10.5000pt]2.试述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
教学中组织学生形成良好的注意,主要有以下策略:
(1)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
(4)引导学生掌握集中与保持注意的方法。
学生良好注意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2)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3)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4)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调节激情,增强注意力;
(5)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培养注意力和注意品质的意义。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0-7 06:46 , Processed in 0.41895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