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06|回复: 0

[习题]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笔试模拟套卷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 09: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题库套卷(七)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2.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B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3.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  B  )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技
    4.班主任工作是从(  C  )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
    5.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
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
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B  )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7.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
    A.教学活动    B.社会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
    8.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  D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9.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
的国民教育是(  D  )
    A.中等教育    B.幼儿教育
    C.高等教育    D.义务教育
    10.“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11.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是(  C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求知欲
    12.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C  )
    A.安全需要    B.爱与归属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尊重需要
    13.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及时复习往往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及时复习
符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进程呈现出的特点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比较均匀    D.没有规律
    14.在师生关系上存在影响较大的两大理论流派,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
论”。“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杜威    D.赞科夫
    15.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B  )
    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6.没有具体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活动的选材由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这
种课程理论属于(  A  )
    A.活动课程论    B.要素课程论
    C.结构课程论    D.发展课程论
    17.《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
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
事业。”这体现了《教育法》的(  B  )原则。
    A.方向性    B.平等性
    C.公益性    D.全面性
    1 8.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说明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必须具有
(  D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修养    D.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19.根据课程实施的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分为(  B  )
    A.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C.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D.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2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21.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A  )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22-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
(  C  )
    A.正强化    B.消退
    C.惩罚    D。负强化
    23.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片
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D  )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片中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24.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一种(  B  )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25.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D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26.(  C  )是由英国学校德育家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的,形成于20世纪70
年代。
    A.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B.价值澄清理论
    C.体谅关心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27.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D  )
    A.形成条件反射    B.形成整体完形
    C.同化    D。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2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  D  )
  A.能力    B.兴趣
  C-技能    D.刺激——反应联结
29.调整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是按照教育法律规范的(  A  )分类的。
  A.基本职能    B.调整方式
  C.法律行为产生的基础    D.内容的弹性程度
30.下列属于教师申诉范围的是(  A  )
  A.政府行政部门侵犯其合法权益    B.企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
  C-事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    D.其他个人侵犯其合法权益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指的是(  ACE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D.教育方法的选择
    E.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2.家长教育权利指的是学生家长依法享有的,与子女或被监护人接受教育相关的
各种权利。影响家长教育权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ABCD   )
    A.国家的教育权利    B.学校的教育权利
    C  家长的权利意识    D.家长维护和争取自己权利的努力
    E.子女的权利意识
    3矫正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注意事项有(  ABCDE  )
    A.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B.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C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D.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E.针对个别差异,因人施教
    4.我国有哪些法律专门规定了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AC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5.说服是常用的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之一。有效使用说服,需要做到以下几
.(  ABCE  )
    A,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
    B.发挥情感的作用,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
    C.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
    D.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
    E.逐步提高要求
    6.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ABCDE  )
    A.家庭教养方式    B.社会风气
C.同伴群体
E.受教育程度
D.道德认知
7-般来说,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会涉及以下几种要素:(  ABCE  )
  A.目标    B.初始条件
  C.障碍    D.理解问题
  E.解决方法
8.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BE  )
  A.主动建构性    B.活动情境性
  C.学习趣味性    D.交流快捷性
  E.社会互动性
9。教师职业道德不良的危害主要有(  ABCDE  )
  A.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    B.败坏社会的道德风气
  C.影响学校的发展    D.增加教育的管理成本
  E.不利于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与成长
10.下列体现杜威的教育观点的论断有(  ABCD  )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生长
  C。学校即社会    D。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E.教育性教学
11.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的教育家有( ABDE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柏拉图    D.卢梭
  E.赫尔巴特
12.下列选项出自《学记》的有(  ABCDE  )
  A.“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B.“君子之教,喻也”
  C.“师严然后道尊”    D.“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E.“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1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主要有(  ABCD  )
  A.教育专门性    B.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C。全面性    D.功能的多样性
  E.自我意识性
14.下列对于师生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有(  ABCD  )
  A.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B.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C.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E.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15.下列属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的特征的有(  BCDE  )
  A.逃避惩罚
  B.满足自己的要求
  C.道德价值偶尔也来自对他人需要的满足
  D.较强的自我中心性
  E.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16.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有(  ABCD  )
  A。重视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B.强调学生内在道德冲突的激发
  C.追求道德情感与理智、行为的整合统一
  D.注重道德教育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E.目标体系应当通过一套包含人际一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
17.下列属于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主张的有(  AC  )
  A.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B.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C.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
  D.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E.主张教育即生活
18.社会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ABD  )
A.社会传统的教育      B.社会制度的教育
C.社会文化的教育      D.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
E.社会行为的教育
19.保护未成年人应该遵循的原则是(BCD)
  A。平等原则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E.家庭与学校相结合
20.我国到2020年的教育战略目标是(  BCE  )
  A.基本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B.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C.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D.普及高等教育
  E.进入人力资源强国
三、判断简析题
1.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此观点错误。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是教育要培养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
    而教育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制约下,根据社会发展的某一历史时期对人才的特殊需要所规定的各级各类学校及专业的培养规格。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在课程中具体体现的。课程的培养目标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是第一位的,它集中体现了课程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方法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它是组织与选择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也是组织和选择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必须依从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更为具体,且因为不同课程设置在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因此课程的培养目标较之学校教育的总培养目标还有阶段性的特点。
所以,将教育目的仅仅理解为培养目标是缩小了教育目的的范畴。
2.发挥儿童主体性与坚持学生中心论是一致的。
此观点错误。“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卢梭和美国教育家杜威。
他们反对教师中心,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要求一切措施围绕儿童转动,力图削弱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的主导作用,主张把师生关系的中心由教师转到儿童。儿童经验的形成、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儿童的活动,由于儿童的活动才有可能使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该理论强调发挥儿童主动作用是正确的,但把儿童的主动性建立在本能论的基础上则是错误的。而且它过分夸大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在管理上出现了一种放任主义的倾向。
因此,不能把儿童主体性等同于学生中心论。
3.德育过程也就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此观点错误。从联系来说,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过程。
    因此,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的形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不能单纯地说德育过程也就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4.教师应当禁绝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组织,增强班级群体的力量。
此观点错误。并非所有的学生组建的非正式组织都是没有意义的或是有害的。教师
应该辨别出非正式组织是积极型、娱乐型,还是消极型、破坏型。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组
织,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发挥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促进作用,规避其不良影响。
5.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与儿童的发展相适应,因而不能超越儿童的发展:
    此观点错误。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走在儿童发展的前
面。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
水平;另外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者是
借助他人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可以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创造”学生的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
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了以下造句: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丢——上街时,我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了叉,理由是不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
请你对该老师的行为作出评价。
这位教师的做法是错误的。从案例中四个造句可以看出学生的表达很有个性,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体现为“多元性、主体性、过程性和激励性”几个方面。多元性体现在全面评价,根据人类智能多元构成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多元发展的需求,多元评价主张“多一把评价尺子,多一批优秀人才”。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渠道,注重发现并发展个体多方面的潜能。多元化评价,无疑能给更多的学生的发展创设新平台。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我认为这位学生的独特和个性,应受到鼓励和关注。
  五、阅读分析题
  一名专家到一所小学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假如
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
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于是教师向学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
状态?”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
    问题: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
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3)意义学习的产生有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材料本身有意义,主观条件包括:学生有适当观念;学生要有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的倾向性,从而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4)从阅读材料中可以看出,教学内容本身有意义,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是主观条件,也就是说,学习没有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从而没有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六、论述题
1.试论述教育应如何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教育作为一种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向和速度。但是,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单向的。教育与儿童的心理发展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教育工作必须从儿童的身心发展出发。第一,儿童的机体发育有一个逐渐成长达到成熟的过程,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才能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教育也不能忽视各种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二,心理发展是在学生的积极活动中实现的,教育工作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教育的要求,将教育这种外部力量转化为学生本人的需要,才能取得成效。
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要明确;
    (2)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略高的要求,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获得学习效果,并通过学习效果进行自我强化,培养起学习兴趣,力争做到从全体出发,又照顾到个别学生:
    (3)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集中注意,添加活力;
    (4)要考虑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尽可能做到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5)教育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个性还是智能的培养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迟效性和反复性都是教育工作中的正常现象,要在缓慢的发展和反复中看到学生的进步,要注意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2.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校应该如何进行安全教育?
    学校安全教育应以学生为主,同时对教职员工开展教育。安全管理重点在于预防,重视和加强中小学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有效降低事故率,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手段。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特点,环境、季节特点及有关规律适时进行防盗、防火、防病、防伤害等方面的教育。要善于利用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事例教育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总的来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学校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风险教育
    根据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低、风险意识差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风险教育,使学生对社会上存在的一般危险有基本的认识,具备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避免因缺少对危险后果的认识而酿成意外事故。
    (2 )加强防范救护教育
    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自我救护教育时,要着力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确保在发生事故时不至于手足无措,能够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救护手段。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学生注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避免因心理原因引发突发事故。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信赖度。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强对教职工的安全教育
    要进一步严明教职工的职业纪律,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按照《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对在职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坚决清退不符合教师任职资格条件的人员,对因身体等因素不适宜教育教学工作的,要调整工作岗位。要加强对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教育,提高教师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所引发的各种损失.要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出发,树立安全意识,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保护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0-7 06:44 , Processed in 0.26234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