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014教师招考 于 2015-1-21 10:38 编辑
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2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23、与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中的“强、平衡、灵活”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4、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26、名词术语脱离实物,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7、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 心理学家是( ) A、斯腾伯格 B、科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28、学生对教师必须服从,学生个性受到压抑。这种观点是()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育中心论 D、知识中心论 29、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力推进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 )的整合。 A、各科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学过程 D、学科课程 30、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得出几乎相同的研究结果,这是指(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31、在上课过程中,如果有学生捣乱,教师可以不予理睬,这属于( ) A、消退 B、负强化 C、隔离法 D、惩罚 3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个体开始考虑“我是谁”的阶段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自主敢对內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33、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 A、内化了的成分 B、动力性成分 C、非智力成分 D、态度的核心成分 34、下列关于“最近发展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儿童现有水平与教师的期望之间的差距 B、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C、儿童现有水平与经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D、儿童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 3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乌申斯基 D、夸美纽斯 36、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 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阻碍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37、下列属于学习的是( ) A、蜘蛛织网 B、望梅止渴 C、年轻人模仿蜘蛛侠 D、走路 38、提问“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 )训练。 A、发散思维 B、抽象思维 C、头脑风暴 D、推测与假设 3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A、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B、普及高中教育 C、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D、实现教育终身化 40、教师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上“你进步很快,祝贺!”等评语,这种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的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参考答案和解析 21、A 解析: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1 j枓字。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22、C 解析: “教育机智”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表现。 23、A 解析: 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照表,“强、平衡、灵活”是多血质的气质类型。 24、A 解析: “三结合”的教育指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合。 25、B 解析: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26、A 解析: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7、B 解析: 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最典型的就是用“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 28、A 解析: 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包括赫尔巴特和凯洛夫,他们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29、D 解析: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30、A 解析: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可信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 31、A 解析: 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称为消退现象。 32、D 解析: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 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33、D 解析: 态度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34、C 解析: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借助别人帮助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35、A 解析: 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36、C 解析: 教育是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的,所以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37、C 解析: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38、A 解析: 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形态扩散等。形态扩散即以事物的形态(如颜色、味道、形状等)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即属于形态扩散。 39、C 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40、B 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