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乐器音乐】 钢琴音乐 钢琴独奏音乐 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发端于清末民初之际。 1915年,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是迄今所见中国人写的最早的钢琴音乐作品。 1916年,萧友梅留德期间的《哀悼进行曲》、《小夜曲》。 1921年,《音乐杂志》上李荣寿的《锯大缸》、赵元任的《偶成》、沈仰田的《钉缸》。后来水平较高的作品应推黄自的两首《创意曲》。 1934年由俄罗斯作曲家齐尔品个人出资倡办了我国音乐史上第一次“征求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评奖活动,其中有六首中国钢琴独奏作品脱颖而出,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头奖)、《摇篮曲》(名誉二奖),俞便民的《c小调变奏曲》、老志诚的《牧童之乐》、陈田鹤的《序曲》、江定仙的《摇篮曲》(以上均获二奖)。 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38年江文中的《五首素描》、《断章小品》在威尼斯第四届国际现代音乐节上获作曲奖。他回国后创作了包括10首小曲的《北京万华集》、钢琴三重奏《在台湾高山地带》。 有较好享誉的还有刘雪庵的《中国组曲》、老志诚的《秋兴》。 丁善德的钢琴音乐,在4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早期作品《春之旅》组曲包含《待曙》、《舟中》、《杨柳岸》、《晓峰之舞》4首小曲,后又《序曲三首》、《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这一时期的还有瞿维的《花鼓》等优秀作品。
钢琴伴奏音乐 赵元任《听雨》及《海韵》、黄自《玫瑰三愿》、周淑安《纺纱歌》、江文也声乐套曲《台湾山地同胞歌》等中的钢琴伴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钢琴曲在创作上的共性与个性分别是什么 共性:(1)多是有标题的小乐曲;(2)音乐素材多取自各地民歌,具有民族风格;(3)曲式以三段体为主;(4)西方功能性和声与中国五声调式相结合;(5)织体右手多是旋律,左手多是和弦和分解和弦。 个性:(1)旋律清晰、和声淡雅、织体简洁;(2)多层次旋律和快速复杂的织体;(3)旋律欢快,织体丰满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