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 )。 A 主体 B 客体 C 即是主体又是客体 D 即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 9、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为了普及( )。 A 初中教育 B 小学教育 C 初等教育 D 中等教育 10、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 )。 A 教师 B 学生 C 学校 D 社会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身心方面共同、平均的发展。 2、德育过程是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所以德育过程即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3、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 4、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但不是上课的继续和简单重复。 5、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学校教育 2、德育过程 3、教育目的 4、教学大纲 5、班级授课制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答教育与生产力的作用与关系? 2、教学要完成哪些任务? 3、教学工作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4、德育过程具有哪些特点? 六、论述题(22分) 1、结合所学专业谈谈如何上好一节课?(12分) 2、如何认识和处理“知、情、意、行”的关系?(10分) 七、实例分析(8分)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被认为智力低下,但剑桥的博物学者汉斯罗在与达尔文的交往中发现他有很强的观察力,于是亲自推荐他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参加贝格尔舰的考察航行,后来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 1、《学记》、《论演说家的教育》、三百年 2、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4、永恒的 5、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6、家庭访问、书面联系、家长会 7、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六种中任三种都为正确) 8、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教师集体 9、政治、思想、道德 10、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二、不定项选择 1.B 2.B 3.A 4.ABD 5.D 6.AC 7.C 8.C 9.C 10.A 三、判断并改错 1、错。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人的身心各方面都得到自由的、充分的、统一的发展。 2、错。德育过程是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但德育过程不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3、正确。 4、正确。 5、错。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四、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要求和教育规律,采用一定方法,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受教育者能动地理解、接受和践行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过程。 3、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或标准,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4、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五、简答题 1、(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2、(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德育和培养其它积极心理品质。 3、(1)备课。 (2)上课。 (3)课外作业和辅导。 (4)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1)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 (2)是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3)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2)具有正确的教学内容。 (3)正确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4)综合贯彻教学原则。 (5)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 (6)合理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 2、答案要点 (1)什么是“知、情、意、行”。 知:即思想道德认识。情:即思想道德情感。意:即思想道德意志。行:即思想道德行为。
(2)正确认识和处理四者关系。 ①知、情、意、行各因素在思想道德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知为行为和意志自觉性的基础,而知最终必须转化为行,意是克服内外阻力,促进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条件。情是伴随知、行、意的内部体验对思想品德的发展起强化和抑制作用。 ②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过程中,每个因素都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当时教育的要求成为教育的起点,但其结果都应落在意志行动上。 七、实例分析 提示:达尔文大器晚成的事例,说明儿童时代智力表现迟钝的人,只要在后天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以及个人的主观努力下,也是可以有成就的。先天的遗传素质仅是给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