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出现的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其作者是( ) A.昆体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2.教育心理起源论的创始人是(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涂尔干 D.沛·西能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对人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 A.环境 B.教育 C.遗传 D.社会活动 4.经常被人称为危机期的年龄阶段是( ) 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5.因材施教原则针对的( ) A.天才儿童 B.后进生 C.特长生 D.每个学生 6.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 A.1958年 B.1982年 C.1990年 D.1995年
7.课外校外活动经常在教室和校园以外开展,是为了( ) A.实践课堂所学的知识 B.扩大学生活动领域 C.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 D.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8.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 ) A.教学原理 B.教学程序 C.基本要求 D.教学模式 9.我国中小学生主要应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谈话法 10.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根本( ) A.目标 B.途径 C.动力 D.内容 1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现象,属于下列哪项的表现?( ) A.联想 B.迁移的作用 C.原型启发 D.问题表达方式 12.在下列哪一项活动中,运用了再造想像( ) A.作家塑造新的人物形象 B.科技人员研制出了一台新机器 C.舞蹈演员编排新动作 D.建筑工人根据图纸想像新建筑物的形状
13.意志行动以下列哪一项为其行动的基础( ) A.自觉地行动目的 B.受意识能动地调节支配 C.随意运动 D.克服内外困难 14.理性情绪理论认为,引起情绪障碍的是( ) A.诱发事件本身 B.对事件的评价 C.当事人的情绪与行为结果 D.A、 B、 C都是 15.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表现了( ) A.情绪的两极性作用 B.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C.情绪与认识的关系 D.A、 B、 C都不是 16.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主体活动 17.下列选项中哪项是情绪产生的基础( ) A.生理需要 B.社会需要 C.态度 D.需要 18.通过外部分析器的活动,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是( ) A.外部感觉 B.感觉 C.内部感觉 D.视听觉
19.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性注意 20.按需要的性质,它可以分成( ) A.生理与社会需要 B.物质与精神需要 C.外部和内部需要 D.低级和高级需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的主要影响,一是表现在______上,二是反映在______。 2.课程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科以及目的、内容、范围、______和______的总和。 3.陶冶教育主要有人格感化、______和______三种方式。 4.教师的能力素养,一般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______能力;______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 5.教学原则是根据______和______提出的,是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6.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的序,是指______和______。 7.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它的内容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8.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_和______。 9.体育以______为基本内容,体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 10.实现反射活动的______称为反射弧,它由______部分构成。 11.创造想像比再造想像更为复杂和困难,具有新颖性、______、______的特点。 12.语词是概念的______,同时,概念又赋予了语词以一定的______。 13.高级神经活动具有______、______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性。 14.在智力测验中,作为测验量表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效度及施测与评分的标准化。 15.心理治疗传统的三大理论体系指精神分析疗法、______和______。
16.技能包括______的技能和______的技能(或技巧)。 17.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形状恒常性______、______和颜色恒常性。 1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____和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教育的两大职能是什么? 2.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3.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4.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哪些? 5.怎样掌握科学的概念? 6.青少年智力发展有哪些特点? 7.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有什么关系? 8.空间知觉包括了哪些亚类知觉?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1.试论教育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2.联系实际分析气质差异对实践活动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C 5.D 6.D 7.B 8.C 9.A 10.C 11.B 12.D 13.C 14.B 15.B 16.C 17.A 18.A 19.B 20.B 二、填空题 1.教育观点教育内容 2.分量进程 3.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4.语言表达组织管理 5.教育目的教学规律 6.学科内在的逻辑系统学生的认识顺序 7.道德知识道德判断 8.基础可能 9.身体活动增强体质 10.神经机构五个 11.独立性首创性
12.物质外壳意义和内容 13.速度强度 14.常模信度 15.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 16.低级水平高级水平 17.大小恒常亮度恒常 18.指向集中 三、简答题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有两大职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启发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准确地阐发了自觉思维与学习知识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这就是启发性原则的来源。贯彻启发性原则,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重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开阔视野,活跃学习气氛,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的习惯;最后,教师要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态度,对学习活动起着巨大作用。 3.选择德育方法,首先依据的是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有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选择德育方法要考虑这两方面的要求.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德育内容,形成相应的品德能力,以符合总目标的要求;又要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相应的德育方法也不同,以符合具体目标的要求。其次,选择德育方法要依据德育内容。德育内容不同,决定采用的德育方法也必然不一样。比如: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主要运用说服教育法;而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则主要运用榜样示范法和陶冶教育法。最后,选择德育方法还依据德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应常用榜样示范法,而少用或不用自我教育法。从个性差异上看,对骄傲自满有虚荣心的学生,奖励应慎重运用;而对懦弱、缺乏自信的学生,则应多表扬并给予精神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继续进步的勇气和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 答题提示:此题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这一问题相类似,可联系在一起加以区别和记忆。 4.班主任要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必须有自己的工作方法。班主任共有五种主要工作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这也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要求处理好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工作。
(4)家庭与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目的是步调一致,构成合力。 (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5.(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2)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与经验; (3)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 (4)注意词与感性材料的结合; (5)正确及时地下定义; (6)在实际运用中进一步掌握概念。 6.青少年智力发展的特点表现为两个阶段的特点: (1)少年期智力发展的特点: ①各种基本能力如:言语、感知、记忆、想像、思维等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②少年期出现了新的认知结构,能运用假设、抽象概念、逻辑法则及逻辑推理等解决问题。 (2)青年期智力发展的特点: 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首先具有了假设性、预计性和内省性;形式逻辑思维能力占优势;抽象逻辑思维逐渐进入成熟阶段; ②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 7.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二者的倾向和发挥作用的领域不同。一般能力是人们完成各种活动所共同需要的最基本的能力;特殊能力是在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只在特殊领域发挥作用。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紧密联系着。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特殊能力的发展又会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与完善。 8.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四、论述题 1.人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对开展教育活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甚至受到某种限制。那么,教育应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呢?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儿童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这就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从量变产生质变,使人的身心发展又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每-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会出现一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阶段性,要注意教育内容上的过渡和衔接工作,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活动。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教育。所谓不均衡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在某一时期快些,另一时期慢些。现代科学研究发现:3岁~5岁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培养独立性的最佳期,4岁~5岁儿童视听觉发展到较高水平。青少年时期抓紧教育,采用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相应的方法,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相应的变化,加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稳定性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和阶段,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致是相同的,各阶段的年龄特征也大致一样。可变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人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会发生某种变化。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可变性,开发学生潜能,以加速学生的发展。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同-年龄阶段中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这种差异,既可能表现在不同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发展上,也可能表现在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因此,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发展。 2.了解气质的差异对人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1)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类型的气质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人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都有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熟,为社会做出贡献。例如,俄国历史上四位著名的作家就是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普希金有明显的胆汁质特征;赫尔岑具有多血质特征;克雷洛夫有明显的黏液质特征;果戈理具有抑郁质特征。因此,了解气质差异,有助于我们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 (2)气质差异可以作为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每一项活动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都有一定的要求。有的需要从业者有较强的耐受性,注意力持久;有的要求从业者反应敏捷,有较高的兴奋性。如果个人气质类型与职业要求相吻合,就会激发出人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工作成效。因此,气质可以作为选择职业的参考指标。 (3)了解气质差异能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气质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学实践证明,两种极端类型(不均衡)的人,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各种气质类型中的消极因素会诱发个体身心功能弱化,导致各种躯体或心理疾病。因此,在实践中注意培养和发展气质的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的不良影响,有助于个体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4)气质差异在协调人际关系时可起到同质吸引或互补的作用。 在生活实践中,人与人总是要建立交互关系。如何协调人际关系?气质发挥着独特的影响。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彼此个性特征的相似性越大,越容易相互吸引,形成密切关系。如同属黏液质类型的人,双方在对事物的感受性、情绪表达方式、行为反应特征等方面,有很大的共同性,双方容易成为知己。另外,当交往双方的气质特征正好构成互补关系时,也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双方各取所需,使人际关系更融洽。 (5)了解气质差异有助于因材施教。实践证明,同-种教育方式对不同气质特征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如:尖锐的批评可能使多血质的学生受到震动,使其改正自己的缺点;也可能使胆汁质的学生被激怒,产生逆反;还可能使抑郁质的学生受到重创,丧失自信。因此,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上都应有所区别,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