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溶液则没有此现象。 B.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煮沸 C.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溶于酒精可形成胶体 D.渗析是鉴别溶液和胶体最简便的方法 【错误分析】对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的大小认识不清,而错误的认为丁达尔现象是它们的本质区别。 【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易错点点睛】解决胶体的有关试题,关键在于要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要根据胶粒的结构特征来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差异。可以利用丁达尔现象鉴别溶液和胶体,但这不是它们的本质区别,A项错误。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直至变成红褐色。所以B错误。渗析主要用于溶液和胶体的分离和提纯,如要鉴别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现象进行鉴别。 【2】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微粒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解质微粒带有电荷 B.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荷 C.胶体是比溶液更稳定的分散系 D.胶体是一种较稳定的分散系 【答案】D 【解析】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有的带电、有的不带电,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就有带电的,非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就不带电。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也是有的带电,如Fe(OH)3胶体粒子,有的不带电,如淀粉胶体粒子。故A不正确。胶体和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只是有的胶体粒子带电荷,B也不正确。溶液是稳定的分散系,故C错误。教材中说胶体具有介稳性,即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没有溶液稳定。 【易错点点睛】错选A、B、C都是因为对胶体的性质了解不够准确、不全面以及思考不严密所致。
【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豆浆里加入石膏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答案】 D 【解析】豆浆属于蛋白质胶体,遇电解质凝聚。河流中的泥沙经过长时间的冲击形成了胶体,在河流入海处遇(海水中的)电解质发生凝聚。C中所说的“蛋白质溶液”不是溶液,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D中发生化学反应:Fe3++3OH- == Fe(OH)3↓,此时生成的Fe(OH)3是大量的沉淀,而不属于胶体。 【易错点点睛】同学们要注意Fe(OH)3沉淀与Fe(OH)3胶体的区别:沉淀物分散质的颗粒大于胶体;制备Fe(OH)3胶体不能用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只须向沸水中滴加少量三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变为红褐色即可。 【4】 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都存在布朗运动 【答案】 A 【解析】溶液和胶体粒子都能透过滤纸。FeCl3溶液呈棕黄色(也可描述成黄褐色或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中,Fe3+和C1-直径都小于1nm,而Fe(OH)3胶粒是由许多“Fe(OH)3分子”组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分子和离子不存在布朗运动。 【易错点点睛】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正确理解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区别和联系。
【5】下列分散系中,是胶体的有 ( ) A.在1mol·L-1的KI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AgNO3溶液,边加边振荡 B.在0.01mol·L-1的AgNO3溶液中加入0.01mol·L-1的KI溶液,边加边振荡 C.将蔗糖加入水中并振荡 D.将花生油滴入水中并振荡 【答案】B 【解析】易错剖析:错选A,原因是未能搞清楚制备胶体时反应液浓度的量,以为只要反应便可形成胶体。实验证明,浓度小于一定范围的KI和AgNO3溶液,采用滴加溶液反应的方法,才能生成胶体。错选D,原因为带胶状的液体便是胶体,其实D项得到的是乳浊液。答案为B。 【易错点点睛】在胶体的制备时,必须注意:溶液中离子发生互换,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形成沉淀也越快,要得到胶体必须尽量减慢反应速率,降低反应物的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