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55|回复: 0

[习题] 2015教师招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1-6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6 11: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A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C   )。
A.杜威    B.斯普兰格    C.拉伊   D.赞科夫
3.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是(D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布卢姆    C.凯洛夫      D.赞科夫
4.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B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5.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D  )。
A.学校    B.少年宫     C.教育考试制度    D.教材
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 B  )。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
A.感知知识    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  )。
A.班级授课制   B.小组合作学习    C.个别教学  D.现场教学
9.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D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1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 C  )。
A.共产主义接班人   B.社会主义建设者    C.好公民    D.好儿童
11.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A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12.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要求到选择活动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C  )。
A.独立性    B.灵活性    C.自愿性   D.实践性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错。因为该观点只强调了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忽视了学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
14.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错。该观点属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只看到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而忽视了教育目的也受人的发展需要制约。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体作用是什么?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与教育。它们各自的作用是: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基础。②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③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6.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1)教师教的标准:
①教学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结构合理。④方法恰当。⑤语言艺术。⑥板书有序。
⑦教态从容自如。  
(2)学生学的标准:
①学生注意力集中。②思维活跃。③积极参与。④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17.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有哪些新形式?
①通过社区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通过网络进行德育。④建立德育基地。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
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①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
主。
②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
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③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
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
“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④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
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
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
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
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
五、案例分析题  19~20小题,其中19题10分,20题15分,共25分。
19.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20.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A )
  A.杜威   B.陶行知  C.布鲁纳  D.柏拉图
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B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3.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4.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是一个(B  )
  A.积极过程   B.能动过程   C.被动过程   D.主动过程
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始于( B)
  A.明初  B.清末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中国成立
6.智育中的“智”是指(B )
  A.知识  B.知识技能和智力   C.智力   D.技能
7.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D )                    
A.柏拉图           B.昆体良         C.皮亚杰       D.亚里士多德  
8.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 )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9.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D)
  A.政治观点的教育  B.思想品质的教育   C.世界观的教育  D.品德的教育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C)
A.组成集体领导核心       B.开展了班级活动   
C.形成班集体正确的舆论   D.全班支持班主任工作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习
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
2.从众
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
3.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也可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
4.定势
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5.发散思维
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在学校工作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以教学为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由学校的性质决定的。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要做到以教学为主,首先要求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使教学有时间上的保证;其次,在内容上,以学书本知识为主,教材吸取人类的科学成果,价值高,有严密的学科体系。此外,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以教学为主,并非教学惟一,应注意防止不正确倾向的出现。
2.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这一矛盾,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教育方针及政策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要通过教师来实现;
  (3)教师总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者,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方向。教师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对学生的政治态度有着直接影响;
(4)教师闻道在先,经过专业训练,懂得教育方法,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人。
3.学生为什么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而决定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客体地位;同时,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特点,也说明学生处于客体地位。
  从另一方面看,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始终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特点,作为有自觉性和独立性的人,决定了他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4.建立学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多方面的,受许多因素影响,但归结起来,主要依据有4点:
  (1)学制建立首先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科学不发达,不可能出现技术和专业学校。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大工业机器生产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才出现了现代学校体系。
(2)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学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映一定社会政治经济要求,并为其统治阶级利益服务。因此,学制在专业设置、入学条件和教育目的等方面的确立,必然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3)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成长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一阶段,各有其年龄特征。在确立学制时必须适应这种特征。
(4)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参照国外学制经验。每个国家的学制都有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建立学制时,要吸收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适合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参照和吸收外国学制中有益的经验。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20分)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试论述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知、情、意、行,是品德构成的四个要素,对其培养和提高,达到统一和谐发展,是德育过程一个基本规律。
  知即品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行为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和评价,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原因。
  情即品德情感,是指人们伴随着品德认识所出现的爱与恨、喜欢与厌恶等内心情感体验,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意即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行为过程中顽强努力和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作出的反应,是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
  在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学生品德的这四个因素,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德育可以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具有多种开端。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  )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B )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 )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D  )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  )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  )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D )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D)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B  )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D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D   )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B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2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赫尔巴特撰写的(《普通教育学》)。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会教育   )和(骑士教育   )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 (课时计划   )、(课题计划   )和(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和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   )、(小组活动  )和(个人活动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
(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
四、案例分析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23.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24.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C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D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B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C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B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B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B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C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C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多选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CD   )。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C  )。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BCD  )。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BCD  )。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ADE  )。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BCDE  )。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BD  )。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CDE  )。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BCDE   )。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BE )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三、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B )
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C )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B  )
A.永恒性 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B )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B )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D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C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
A.示范性 B.复杂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本大题  共10个空;每一空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 (布鲁纳  )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 (范例教学   )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标准。 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 (具体形象  )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设计教法。
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   )和(注入式   )。
三、简答题 本大题2个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1题,24分。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六)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C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D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D  )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  )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共10个空;每一空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转变  )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  )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本大题3个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1题,24分。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0-7 00:13 , Processed in 0.11223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