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教师结构化面试的测评要素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力、应急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认知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从测评要素来看跟公务员考试中的测评要素大体一致,但教师考试当中的结构化面试绝对不同于公务员考试中的结构化面试。教师结构化面试考察的往往是与教师这个职业有关的一些事件,这样突出来考察应聘者的能力和专业性。在测评要素对应的题型中,教师的结构化面试会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下面就逻辑思维题中的事理类部分,中公教师考试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教师结构化面试中,逻辑思维题中事理类试题经常以古代和现代一些著名的教学言论为出题的载体,例如:《论语》,《荀子·劝学》等等。对这样的题目我们的答题思路是:首先,能知道这句话的出处是最好的,这是答题的最高境界;其次,要清晰明了的解析一下所给出名言的意思,解释的时候要注意不仅解释出字面的原意,还要注意联系当下,为所给出的话注入时代元素。最后,就是既然这句话我们非常认同,又给了我们那么多的教育意义,所以我们就该谈谈如何就践行名言所带来的实际意义,即联系工作,联系自身谈如何做,怎样做。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附上三个例题,帮助大家领会。 例1.你是如何理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的。 【关键词汇】 启、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审题关键】 本题中关键是对“愤、启;悱、发”四个实词的认识和理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联系成语“举一反三”则较容易解释。 【参考答案】 语出《论语•述而》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地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 所以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可以从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开始。比如:提问或做游戏。这样一方面容易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要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原则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忘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充分应用好启发式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