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前幼儿在园表现,通过交友好坏现状的对比,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在教师招聘或教师资格考试中常出现的交友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概括总结出应对策略,并将幼儿的交友问题指导方法编写为顺口溜形式,方便各位考生记忆和使用。 【名师指导】 交朋友是孩子进行社交的一种方式。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幼儿在交朋友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在儿童时期老师、家长没能给予孩子一些建议和帮助,及时进行干预和引导,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公教师考试网提供此篇文章来帮助即将成为幼儿教师的各位能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进行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工作。 大家来想一想,幼儿间较理想的交友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还记得《爸爸去哪儿》第一季里面的石头哥哥吗?采访其他小朋友的时候,都说最喜欢石头哥哥,因为他会分享、互帮助、懂合作。在孩子完成任务时,他们的高兴和快乐是无法掩饰的,发自内心的。这样其乐融融的氛围,孩子们开开心心,大人们也高高兴兴。 反观现在一些幼儿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比较常见的状态就是: 第一个是发脾气行为。发脾气行为是儿童期很容易出现的一类问题表现,也是最常见的行为表现。这一类孩子常常被父母评价为脾气倔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孩子。就像哭闹、在地上打滚、扔东西、打人、破坏物体(撕书、踩玩具)等。其实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在传递着自己想法的具象。或是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是拒绝去做某些事情。进而就有了更明显的不顺从行为。比如说儿童采取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对所给指令与任务直接予以拒绝,而且儿童还会出现生气、发怒等负面情绪。再比如说,儿童采取不予理睬或充耳不闻的消极回避策略,无论家长、老师怎么引导,都不搭理。这一类孩子有时让周围的人觉得很讨厌或者很无奈。其实孩子出现不顺从的行为一方面是儿童的性格比较强势,喜欢凡是自己做主。另一方面则是和任务或指令本身有关,超出儿童的能力水平难完成、不感兴趣、缺乏创新性和挑战性等等。如果这一阶段不能很好干预,则较有可能会出现第三种情况攻击行为。比如说命令同伴、指责别人、嘲笑别人或是升级为拳打脚踢、推拉拧掐抢夺他人物品或向他人投掷物品等。其实在儿童的攻击行为中没有明显的行为意图和行为后果这些因素,单纯是想通过某种行为获取他人的关注和爱、获取某种喜欢的物品、或是表达某种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