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13|回复: 0

[习题] 2015广西教师招聘统一考试仿真卷及答案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3 11: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单选:

  1、历史上有三种教育实践既相互融合,又各自发展,为形成教育技术这样一个独特的领域,奠定了基础,这三种教育实践是

  A、视听教学、程序教学、掌握学习法

  B、程序教学机器、工业化社会、电化教育

  C、合作学习、系统方法、教育传播

  D、视听教学、程序教学、教学系统方法

  2、贝罗的传播模式中把传播过程的要素分解为( )四个基本要素。

  A、信息源、信息、通道、接受者

  B、学生、教师、媒体、信道

  C、信息源、媒体、通道、接收者

  D、信息源、信道、效果、接收者

  3、教育技术有四个理论基础,它们分别是( )。

  A、机械论、进化论、教育哲学、工具论

  B、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教学论

  C、教育传播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

  D、视听教学论、程序教学论、教育传播论、媒体论

  4、伊利认为系统方法包括5个基本过程,分别是:分析确定问题、确认目标;选择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实施与控制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A、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案

  B、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案;尝试、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C、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D、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性评价

  简答:

  1、写出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和相关内容。

  2、写出历史上对教育技术的形成影响重大的三个教育实践。


单选

  1、D

  2、A

  3、C

  4、B

  简答

  1、传播过程通常都包括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和效果。

  (1)传播者 ①传播者的任务 ②影响传播者传播能力的因素

  (2)信息 ①信息的符号 ②信息的编码、译码

  (3)媒体

  (4)接受者

  (5)效果

  2、一是视听教学运动,它推动了使用各类学习资源来促进和优化学习;二是程序教学,它推动了心理学科学技术在个别化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个别化教学与应用信息技术的组合与早期教学设计的形成;三是系统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推动、奠定了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基本方法的形成和基础,促进了教学设计的发展。


单选:

  1、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2、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是( )。

  A.发现教学 B.指导教学 C.程序教学 D.合作教学

  3、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

  A.精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做笔记策略

  4、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简答:

  1、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注意什么?


单选:

  1、选B。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

  2、选B。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教学目标;在充足而连续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表现;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反馈。

  3、选B。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考&试大$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属于组织策略中利用图形的方法。

  4、选D。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形成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简答:

  1、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高度重视,端正态度;

  (2)切合实际,坚持“五性”;

  (3)优选教法,精设课型;

  (4)重视“正本”,关注“附件”;

  (5)认真备课,纠正“背课”;

  (6)内容全面,及时调整。


单选: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公共性

  D.模糊性

  2、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3、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4、"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判断:

  1、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

  2、世界上正式的教师评价制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

  3、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的客体。()

  4、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它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非智力因素。( )

  5、英国的表现管理是国外的一种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 )

  案例分析:

  1、某学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请联系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并运用有关教师角色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单选:

  1、B

  2、D

  3、D

  4、D

  判断:

  1、√

  2、×

  3、×

  4、√

  5、√

  案例分析:

  1、(1)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于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二是课程资源的适合性。三是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四是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

  (2)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3)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

  (4)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还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单选:

  1、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 )

  A.《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

  B.《幼儿园教育纲要》

  C.《幼儿园工作规程》

  D.《幼儿园管理条例》

  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通过双生子实验证明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 具有决定性作用。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生理成熟因素

  3、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 )

  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家长与教师作为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4、幼儿在认识“方”“万” 和“ 日”“月”等形近符号时出现混淆,这是由( )所致。

  A.观察的无序性

  B.观察的目的性不够

  C.观察的跳跃性

  D.观察的细致性不够

  名词解释:

  1、质的研究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发育


单选:

  1、D【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幼儿园管理条例》。

  2、D【解析】格塞尔的双生子实验证明生理成熟因素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3、B【解析】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都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4、D【解析】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致是幼儿的特点和突出问题。

  名词解释:

  1、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

  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3、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脑的发育、生理发育等。


单选:

  1、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称为(  )。

  A.前摄促进

  B.倒摄促进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2、(  )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A.关心工作

  B.依法执教

  C.为人师表

  D.自我监督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旁人可以插话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法是(  )。

  A.介入教学

  B.教育教学实习

  C.微格教学

  D.模拟教学

  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  )。

  A.直接经验为主

  B.间接经验为主

  C.生活知识为主

  D.生产知识为主

  判断:

  1、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直觉是观察,它是直觉的高级形式。(  )

  2、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是心境。(  )

  3、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

  4、全国人大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

  5、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兰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

  案例分析:

  材料1:小杰在课间休息时与同学打闹,被撞在水泥栏杆上,造成粉碎性骨折。

  材料2:某中学举行大型集会后,学生经过狭窄楼道时突然哄挤,发生踩踏事故.造成多名学生伤残。

  针对上述材料,请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如何加强校园安全提出相关建议。

 单选:

  1、C

  2、B

  3、A

  4、B

  判断:

  1、对

  2、对

  3、对

  4、错

  5、对

  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1)建立校园安全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2)加强校园安全设施的检查与改造;(3)不在危及学生人身安全、健康的场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4)制定应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预案;(5)学生在校内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单项选择:

  1、少年期的年龄阶段指的是 ( )

  A.6、7岁~11、12岁

  B.11、12岁~14、15岁

  C.14、15岁~17、18岁

  D.17、18岁~25岁

  2、研究表明,要获得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需达到 ( )

  A.50%

  B.100%

  C.150%

  D.200%

  3、相对于教育政策而言,教育法更具 ( )

  A.前瞻性

  B.稳定性

  C.时效性

  D.灵活性

  4、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欲发言时先举手,这是 ( )

  A.课堂提问的一个环节,不可缺少

  B.课堂常规管理行为,有助于稳定课堂秩序

  C.与教师个人好恶有关的行为,不宜统一要求

  D.激励学生的行为,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多项选择:

  1、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的主要成分有 (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标准

  D.道德品质

  E.道德行为

  2、无论哪一类型的课都不可缺少的因素是 ( )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学习新教材

  D.巩固新教材

  E.布置课外作业

  3、教学方法的具体意义体现在 ( )

  A.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

  B.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C.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D.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

  E.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

  简答题:

  1、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3、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单项选择:

  1、B

  2、C

  3、B

  4、B

  多项选择

  1、ABE

  2、AB

  3、ABCDE

  简答题:

  1、答案要点:(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系和思想性。

  (2)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2、答案要点:(1)目标评价模式: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是在“泰勒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缺点提出来的。

  (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3、答案要点:(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单选:

  1、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而制订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是()

  A.学习期待

  B.学习目标

  C.学习效能感

  D.学习策略

  2、“跳一跳,摘桃子”这句话比喻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做到()

  A.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

  B.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

  C.难度适中

  D.便于检测

  3、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了解学生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书面材料分析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

  A.元明显变化

  B.先慢后快

  C.前后均衡

  D.先快后慢

  多选:

  1、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结构包括(  )。

  A.教师的道德素质

  B.教师的知识素质

  C.教师的能力素质

  D.教师的专业素质

  2、性格的个别差异体现在(  )。

  A.个体差异

  B.群体差异

  C.特征差异

  D.类型差异

  判断:

  1、目标管理模式最早是由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  )

  2、题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3、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孟子》,论述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

  名词解释:

  1、班主任

  2、课程评价


单选:

  1、D

  2、C

  3、A

  4、D

  多选:

  1、ABC

  2、CD

  判断:

  1、错

  2、对

  3、错

  名词解释:

  1、班主任是学校中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2、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26 21:41 , Processed in 0.13361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