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民关于知识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关于学校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2.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有利于实现教育的个性化。 正确,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首先,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个别需要,其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第三,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3. 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错误,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时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时间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的本体。 4.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有具有即使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 错误。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性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影响既具有即使性也具有延时价值,学校的额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要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5. 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国家的事,和 教师无关。 错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而且教师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素质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并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6. 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导向的。 错误,教育行动研究,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 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思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6. 生的学习和成年人不一样,具有特性。 正确,学生学习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得学习。 7. 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正确,教育在人的身心法杖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 活动,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错误,向学生传授间接经验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学的任务有:引导学生学习 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9. 班主任要无条件的支持班干部等班级积极分子的工作。 错误,班主任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要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和培养结合起来,既要鼓励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又要耐心帮主他们提高工作能力,既要维护他们的威信,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既要肯定他们的成绩,又要提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 10. 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错误,这是对素质教育倡导的“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指挥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性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主者和服务者。 11. 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错误,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12.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正确,具体来看: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在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13.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正确,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兴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产水平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尤其决定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规格,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14.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的因素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正确,教育与生产力, 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都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联系,教育受生产力、政治静止制度,文化等的制约,但但是教育又具有其想对独立性、具有质的规定性,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同时,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也具有特殊性。 1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正确,这一理论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因材施教原则,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指的就是做事情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对象的特殊性采取不同措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16.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要学,什么都学好。 错误,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 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 17.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 学习。 正确,新课程下,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要为促进学生的理解而教,学 生的学习并不能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18.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正确,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来并接受其检验的,学 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接受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影响,能动的戏曲幻境和教育的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遵守各种到的闺房的要求,另一方面能够理解。体验和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只有符合教育目的和学生特点的教育活动,才能有效促进学 生的思想品德。 19.老子英雄儿好汉。 错,这是遗传决定的典型观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 生物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 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最初的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 展的水平阶段,但是我们不宜夸大一串的作用,因为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 校教育。 20.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 错,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主动、愉快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是让学生不刻苦学习,“减负”也不是简单的免除一切作业,学生真正的负担不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也要求学生刻苦学习。 21. 学生作为法律的主体只享受权利,不需要履行义务。 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重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努力血刺,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2. 在德育工作中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进肯能的尊重一个人。 正确,这是遵循了德育的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把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表现。 23. 非正式群体不利于班级的团结,班主任应该组织非正式群体的形成。 错误,非正式群体是学生以情感为纽带自发形式的群体,它包括因兴趣爱好、邻居亲友等关系以及以其他需要的形成的学生群体。 24.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正确,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对班级管理工作有重大的意义,因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前进的导向和动力。 25. 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问题课。 错,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所以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素质教育要适应新形式的要求但是也不能忽略教育本质的要求。 26.调查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研究方法。 错误,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 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1* 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的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是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4)教育是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特殊实践。 2* 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1) 人才规格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劳动力的规格,进而也决 定着教育所培养人的规格,所以当我们考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时,必须深刻的把握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与要求2)教育结构通常指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的比例构成,如不同级别、类型学校的比例关系,不同科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都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3*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1)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 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者专业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的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4* 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 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社会模仿强带哦自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自我强化等,对我国德育工作也有较大的启迪作用。 5* 什么是谈话法,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问题,借以获 得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2)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做好提问准备,教师要熟悉和理解教学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别差异,并再此基础上设计好谈话问题和谈话计划,第二要善于启发诱导,第三要做好归纳、小结。 6* 国家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和保证采取哪些措施? 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话的促进与保障: 1)加强教师教育,国家要建立一体化和开放式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课程2)制定法律法规,我国于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都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得发展3)提供经济保障,政府提供的经济保障,是教师专业话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7* 简述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8* 班主任应该怎样制定班级工作计划? 1)明确教育目标的要求,认识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的意义2)分析班级情况,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了解学生的要求3)构思班级活动计划的基本框架,包括活动的名称、目的、内容、主题、形式、方法、时间、地点及需要的材料4)就活动计划的基本框架交全体学生或班干部讨论,有学生参与制定计划,确定班级活动计划的思路5)将比较完善的活动计划写成文字,并予以公布。 9* 学校文化是怎么样形成的? 1)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和改造过程2)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3)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主体几级创造的过程4)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过程。 10*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影视教育的标志之一2)素质 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1*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1)鉴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12*如何衡量一个问题能够成为研究课题? 1 )问题必须具有研究意义,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课题的应用价值,即对教育搞个的时间是否具有指导作用,二是学术价值,即对教育学课程理论建设是否有贡献2)问题必须有科学性3)问题必须明确具体4)问题要新颖5)问题要有可行性,只有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研究时机都具备时才宜选定。13*简述教师作用。 1)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2)教师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青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14*简述人的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及对教育的要求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的做好工作,但循序渐进不是消极迁就而是想学生不断提高于现有水平又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15*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2)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教案是对每一节可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准备,内容主要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的类型,主要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常见的教案有奖义式、提纲式、综合式三种。16*简述教师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发现教育工作中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定研究主题,并对研究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诊断与肯定2)拟定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并围绕总目标设计研究的方法、程序、监控手段等3)实施行动研究:收集资料、拟定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4)进行总结评价:汇集资料,做好观察记录,根基各种信息反馈认真修正行动计划,再实施新一轮行动研究,直至实现研究总目标。 17*简述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18*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表现在:一: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2)教育是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3)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4)教育是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特殊社会实践。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1)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2)教育要注意集成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三: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1)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19*教师热爱学生具体表现是: 1)全面关心学生,即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2)尊重和信任学生,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信任学生。3)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是相辅相成的4)理解和宽容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理解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行为,给他们反思和纠正不良行为的机会。5)解放和放飞学生,即教师要给学生时间、空间和权力,使他们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的学习、自由地生活。 20*如何建设一个班集体 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2)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3)形成良好的班风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5)加强班级常规管理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7)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1*简述初中课程设置要求 1)符合普及性、基础性合发展性,根据《纲要》规定,初中课程与小学课程整体设置,因而要符合国家对义务教育课程的要求,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合发展性2)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类课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恰当合理的比重,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均衡发展,综合性是指加强学科整合,设置综合课程,密切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整体”是指将各类课程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通过课程的横向联合和交互渗透,使各门课程整合起来产生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一贯”指将各类课程按纵向关系组织起来,从而使学习者的学习产生累积效应,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4)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时间活动包括指定性内容和非指定性内容两部分。指定性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非指定性内容是由各地区和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内容。 22*课程计划对学校和教师的意义与要求 1)对学校工作的指导意义和要求,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骤的依据。要求学校领导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具体做到:①开足开齐课程②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活动③认真监督和及时评价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2)对中学教师的指导意义和要求,课程计划也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的依据,要求教师做到:①认真学习和熟悉课程计划,了解中学和其他活动的全面安排和要求②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开设的年级、顺序、教学时数,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③了解自己任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衔接④纵观学校教学、教育全局,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好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 22*简述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 作为教师,除了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深刻的思辨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外,还应具有:1)对学生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2)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力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6)较高的教育机制7)教育科研能力。为实践好研究者角色,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科研能力。 23*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力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内容。二: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反过来,它对政治经济也产生积极作用1)教育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为政治培养专门的人才3)教育对当前的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4)教育可以加速民主进程 24*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 25*简述学生应遵守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重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6*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实现教育活动的归宿,对一切教育工作有知道意义,其指导意义通过发挥一下作用实现1)教育的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的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教育目的不仅能够知道整个实践活动,而且可以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3)教育母的的评价作用,教育母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27*简述教师的作用 1)教书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主要传递者,根据社会发展和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求,将前人的文化遗产,人类的文化精华刻画在年轻一代的身上,实现人类文化的传递与丰富。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青少年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28*什么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一: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二: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1) 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2)交流与合作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4)教师的培训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29*什么是德育途径?我国中学德语的途径有哪些 德语的途径是只德语的实施渠道或形成,我国中学德语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 30*班级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班级管理过程包括1)制定计划,是指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目标及相应活动方案的设计和谋划2)组织实施,是围绕班级管理计划的目标,建立组织系统,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高效运动的活动3)评价总结,是组织实施的后继环节,又是新一轮班级管理的其实环节,对实际工作作出评定,找出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31*什么是班级授课制,它的优点和局限分别是什么 班级授课制是与现代话大生产相适应的集体教学形式,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或掌握知识的能力与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为全班集体上课。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障教学的正常开展,打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3)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不足:1)难以因材施教2)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缺乏灵活性。 32*简述当前我国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1)中学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实2)德育目标脱离世界切杂乱无序3)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4)知与行分离,重视道德知识的灌输,轻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5)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33*课程计划的构成 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前提2)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规定开设哪些学科及其教学要求,其中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3)学科顺序,课程计划中设置的哥们学科,一定要按规定年限、学科内容、各门学科之间的衔接学生的发展水平,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合理安排,使先学的学科为以后的学习的学科奠定基础,同时各学科之间能相互沟通,并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4)课时分配,课时分配包括各学科的总时数,每一门学科各学年(或学期)的授课时数和周学时等。应根据学科的性质、作用、教材的分量和难易程度,恰当的分配各门学科的授课时数。5)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是指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假期和节日的规定等,它是学校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 34*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 1)一教育母的与任务为前提,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既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又要保证各类学科之间的协调平衡2)以科学的课程理论为依据,一线基础性与多样性,要处理好基础课与提高课、分科课与综合课、理论知识课与时间应用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等课程中的关系3)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体现知识的衔接性合学生的可接受性。课程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已经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正确处理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4)以课堂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活动。 35*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关系是: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在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1#举例说明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1)学生的品德行为形成过程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自我教育能力主要有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自我评价能力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自我道德教育的目标与要求,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例如:我们在德育实践中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内在要求,把学生从缺乏道德经验与能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的社会成员。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一般是从自我为中心发展阶段到“他律”阶段再到“自律”阶段3)要遵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计划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2#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 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切实际关注并解决好不均衡的问题1)改变学校教育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大战”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看到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潜力,要采用积极措施促进后进生的发展3)我国实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素质教育强调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因该得到发展,这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所以,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社会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都不能只把关注的眼光放在烧书优等生身上,要是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4)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式,不能把学习成绩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改变将学生学业成绩当做评定教师业绩唯一标准5)教师对于后进生要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而不是对后进生采取护士的态度。 总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急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又需要社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 3#谈谈对“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的理解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接受检验的,在这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遵循道德规范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能够理解、体验和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只有符合教育目的和学生特点的教育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2)德育形成过程要善于通过组织和知道学生的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组织各种活动和交往,教师要协调家庭、社区和学校,组织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活动3)要加强知道和引导,教师要知道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在积极开展活动中提高道德认识,生化道德情感,巩固道德意志,形成道德行为。 4#试述我国当前主要教学原则,并联系实际谈谈怎样贯穿这些原则 我国目前教育原则主要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1)直观性原则是只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所学事物,以电脑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发展认识能力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形成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的用于实际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性进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巩固性基本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方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打到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关系。一方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要注意学以致用,加强训练。 5#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1)顺序性原则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循序渐进的做好工作2)阶段性原则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通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个规律决定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3)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均速前进的过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抓住关键时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4)互补性原则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遵循人的身心发展互补性的规律,我们在教学时间中首先要树立信心,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5)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我们在教学时间中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6#是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的经验,以间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学习,是学校教育为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基础,要是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必须以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实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想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于一般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为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的积极的学习知识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想结合。教育学是辩证统一的,主要表现在①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②学生巨头主动作用。 7#论述教师个人为实现教师专业化应该做哪些主观努力? 1) 善于学习2)衡于研究3)勤于反思4)用于实践 8#如何上好一堂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要求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适当运用教学方法1)明确目标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组织有效5)体验积极6)教师要在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使教学活动取得最好的效果。总之一堂好的课对教师有多方面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充实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上课的质量 9#试述交友影响的集中教学组织形式及优缺点 1)个别教学制,优点能够因材施教。缺点教授速度慢,效率低2)班级授课制,优点教学效率高。缺点不利因材施教3)分组教学制,优点是优于班级授课制,便于因材施教缺点,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4)道尔顿制,优点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缺点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5)特朗普制,优点既有班级授课的优点,也有个别教学的长处,但管理起来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