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90|回复: 0

2014年武汉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6 10: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
  1、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是(校内为主、校外为辅)
  2、被实施者排除于学校课程体系以外的课程是(空无课程)
  3、“理解”这一层次水平属于的台阶目标是(学懂)“模拟应用”这一层次水平属于的台阶目标是(学会),“巩固转化”这一层次水平属于的台阶目标是(学懂)
  4、“自我评价”这一层次水平属于的台阶目标是(会学)
  27、优化选择这一层次水平所属于的台阶目标是(会学)
  43、“独立操作”这一层次水平所属于的台阶目标是(学会)
  31、领悟品格的最高层次水平是(价值的性格化)
  5、价值的性格化属于领悟品格的(最高层次)价值的概念化属于领悟品格的(第一层次)
  44、“体味”“偏爱”属于体验价值的层次是(第二层次)“反思”“接受”属于体验价值的层次是(第一层次)60、体验性目标的构成要素有反应、体验(领悟)
  45、兴趣的最高水平是(理趣)兴趣的第一层次水平是(乐趣)兴趣的第二水平是(志趣
  )
  46、人内在体验的外在流露是(态度)
  6、知识与技能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
  7、将体验转化为理性概括,将理性认识转化为个性品格是(领悟品格)的教学目标。
  8、自主性学习的最佳品质是:内省性
  9、基础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是(国家课程)
  10、(闭卷百分制测验)不属于定性评价方法。
  11、参与多元互动的相关要素能够根据各自需求和预期目标体验各自状态,并对自身的行为能够反思,体验、调控,这反映了多元互动主体的:自主性
  12、多元互动的特征是(多向性、相互性、自主性)
  13、学生与教师互动,是(异类异质互动)
  14、将散乱无序的信息联结成一个小故事加以记忆,
  这种信息储存的结构形式是(信息包)
  15信息提取中最佳的技术与方法是(直取法)、
  课题实验研究、专题研究所进行的教学研究评价属于(突破性评价)
  16、教育研究中使用最早的、最为广泛的方法是(观察法)
  17、以课改为核心内容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部上岗)
  18、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必备的核心特征是(独立性)
  19、除自变量之外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是(无关变量)
  20、平实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是属于(互补性评价)
  21、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灵魂时(创新性原则)
  22、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师生互动)
  23、新课程在注重多种评价结合的基础上突出(形成性评价)
  24、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
  25、地方课程的研发主体是(本地课程专家)
  26、把过程和结果作为一个维度目标提出来体现出本次课改的(创新性)
  28、以制度化实现了的在学校中实施的课程属于(实际课程)
  29、实施课改后,基础教育的课程主体部分(综合课程)
  30、“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
  32、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自主性学习的重要品质是(体验性)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47、内省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最佳品质)
  33、新课程强调发挥课程的(教育功能)
  34、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时指出其进步趋势或问题,使其反思、校正、完善,这属于(形成性评价)
  35、在多元互动教学中,平等地双方都有作用与反作用,这反映了多元互动教学的(交互性)
  36、顺化互动的特点有整体建构性和(主动适应性)
  37、师生互动的特点有启迪互动和(反差互动)
  38、信息编码的本质意义是通过编码掌握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39、根据信息在其应用场中方向、位置为其编码所依据的是(空间线索)
  40、国家课程的研发主体是(课程专家)
  41、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活动属于(显性课程)
  42、结果性目标的基本特点是(动态递升性)
  48、随堂听课属于(直接观察)
  49、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一般属于(总结性评价)
  50、在多元互动教学中,学生可以从不同起点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互动方式,这反映了多元互动教学的(建构性)
  51、同化互动特点有吸纳同化性和(探究提取性)
  52、师生的人际互动特点有反差互动和(启迪互动)53、学生个体的内部互动的特点是吸纳式互动、编码组合互动和(反思体验互动)
  54、根据信息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有序编码属于按照(逻辑顺序)
  55、从目的上看,学生终结性评价属于(水平性评价)
  56、教育科研选题和设计的生命是(科学性原则)
  57、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学要求的古代着作是(学记)
  58、新课程强化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9、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
  61、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要求的古代教育家是(孔子)
  62、由控制条件的作用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是(因变量)
  63、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最高层次的基本特征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64、在选择科研课题时,应考虑课题应有一定的横向涵盖性和迁移性。这反映了教育科研选题时的(扩展性原则)
  65、指通过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部的积极因素与内动力,使不同差异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与发展的教学策略是(赏识激励策略)
  66、学生自身眼耳舌身心的互动属于(个体内部加工)
  67、在信息存储时信息之结构关系呈种属关系、函数关系的存储形式是(信息网)
  68、平衡互动特点是衡动递升性和(交替循环性)
  69、在教学之初,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劣的评价属于(诊断性评价)
  70、独立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
  71、人对所经历过的事实的心理体验是(情感)
  72、对经历过的事实回顾、反思、体味、属于体验性目标所具有的特点的(反刍性)
  73、认同反映的第一水平是(顺从反应)
  7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互动整合所具有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75、成长记录袋属于(质性评价方法)
  76、以评价主体而言,新课程强调应以(自评为主)
  77、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同类异质互动)
  78、将良好的心态投入课堂之中,促进调节多元互动的态度和行为,以保证学懂。这是(认同教学的目标。)
  79、将相关信息按照一定顺序联结成窜输入脑库,这种信息结构存储形式为(信息连接)
  80、就是抓住相关事物的联结点或事物发展的线索,进行整体突破,整体推进的教学策略是(把手整合)
  81、研究者要从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出发,全面考虑是否能取得预期成果,去恰当选题,这反映了教育科研的(可行性原则)
  8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工作的推广方针是(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二、多向选择题
  1、新课程评价要求淡化(甄别)(选拔)功能。
  2、教育实验涉及的基本要素有(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选题原则有(科学性)(需要性)(创新性)(可行性)(扩展性)原则。
  4、学生个体的内部互动的特点有(吸纳式互动)(编码组合互动)(反思体验互动)
  5、体验性目标的基本特点是(潜在性)(反刍性)(后摄调控性)
  6、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课程包含的指定板块有(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7、属于显性课程的(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活动)
  8、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独特性)(敏锐性)(灵活性)(联动性)(整体性)
  9、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有多种(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学习形式)的组合
  :凭借已有知能理解消化新知,生成同化结构的个体互动。
  :
  10、同化互动特点(探究提取性)(吸纳同化性)
  11、一般思维应具有的品质为(广阔性)(流畅性)(深刻性)(批判性)
  12、下列属于隐性课程的是(师生关系)(校风)
  13、创新发展的思维策略所包含的要素有创新(精神)(思维方法)(技法)
  14、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有(浓厚的问题意识)(多元化探究互动)(思辨的探究结论)
  15、体验性构成的要素是(反应)(体验)(领悟)
  16、按照试验的目的、任务,我们可以把实验分为(探索性试验)(验证性试验)
  17、贯彻教育科研选题的可行性原则需要考虑的条件有(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
  18、问题情境策略主要特点①情感冲击力强:②内部驱动力强:③合作互动力强④整合建构力强
  19、案例研究的特点是(客观性)(典型性)(有效性)(灵活性)(综合性)
  20、中小学个案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产品分析法)
  21、合作性学习的品质有(诚实求真、和睦相处)(和谐互动、博采众长)(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22、教与学的调控策略具有的特点是(指向性)(融合性)(后)(完善性)⑵:
  23、教学互动要素主要包括(互动主体)(内容)(互动工具、)(互动方式)
  24、新课程结构的特点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25、下列属于质性评价的方法有(学习日记)(操行评语)(成长记录袋)(典型题例分析)(行为观察记录)
  填空、
  1、新课程的学习观强调培养未来的学生是(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充分发展)和(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学生。
  2、创新思维的品质具有(独特性)(灵活性)(联动性)(敏锐性)和(整体性)
  3、新课程的评价观强调发评价的(教育)功能。
  4、新课程的价值可简单概括为(为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6、新课程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7、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行(弹性)课时制,而研究性学习方式一般融合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
  8、新课程中芬克课程的实施宗旨是力求本学科课程为(教育人),为(人的整体发展服务)
  9、新课程的知识观强调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还要掌握(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10、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范围是(幼儿园)(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
  11、新课程对教师考试评价提出两条明确规定(教师应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次)
  12、态度是人内在体验的(外在流露)
  13、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
  14、课程资源开嘎利用的策略是(校内为主)(校外为辅)
  15、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
  16、综合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学科知识的(拼盘)
  17、新课程要求教师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18、信息的有序编码的线索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
  19、提取信息的策略有(①凭感觉提取即直取法)(②靠索引检索即检索法(③据结构提取即推理法)
  20、原有分科课程内容上难、繁、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21、新课程要求教师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2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23、新的分科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综合课程是双学科与多学科(融合沟通)课程形态
  24、程序性目标的周期性动程是(学中做)(做中学)(反思调控)
  25、三维目标互动整合的基本形式有:(按序全对称互动整合)(按需非对称互动整合)(周期整合律动)
  26、对亲自经历过的过程行为优化加工,在感情向理性过渡过程中以形成价值倾向,是(体验)教学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B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A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 D.教学目标
7.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好孩子”属于( B)
.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前运算阶段
8.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C )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9.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C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D.事例或案例
  11.高智商与高创造性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D )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 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
  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可能高也可能低
  D.创造性与智力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线性关系
  12.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C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不良行为在班集体中得到抑制,属于班级心理的( A )
  A.规范 B.相容 C.舆论 D.凝聚力
  14.儿童心理发展先具体后抽象属于儿童身心发展的( B)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5.埃里克森提出人的社会心理发展渐成说,其中他将0~17岁分为( B )个阶段。
  A.四 B.五 C.六 D.七
  1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属于( A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心态
  17.楚国伍子胥在一夜之间须发全白了,这属于( B )
  A.个性失调 B.情绪调节失调 C.饮食心理失调 D.焦虑症
  18.2008年,国务院发布公告,将( D )定为全国哀悼日。
  A.5月12日至14日 B.5月18日至20日 C.5月18日至21日 D.5月19日至21日
  19.( A )在其《教育漫话》中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思想“白板说”。
  A.洛克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20.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是( C )
  A.《论语》 B.《大教学论》 C.《学记》 D.《普通教育学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班级发展的阶段( ABC )
  A.松散的群体 B.合作的团体 C.集体 D.小集团
  2.意志的品质特征包括( ABCD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3.人身心发展的特征( ABC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发散思维的特点( ABCD )
  A.流畅性 B.灵活性 C.独创性 D.指向性
  5.人格差异的理论有( ABC )
  A.特质理论 B.类型理论 C.整合理论 D.共同要素理论
  6.影响教师威信的因素有( ABCD )
  A.教师的作风 B.教师的教学能力 C.教师的人格魅力 D.教师的教学态度
  7.新课程改革从哪三方面进行整合性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ABC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教师与学生
  8.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新型师生关系特点包括( ABCD )
  A.民主平等 B.教学相长 C.心理相容 D.尊师爱生
  9.2008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有( AB )
  A.王忠诚 B.徐光宪 C.邓稼先 D.袁隆平
  10.“神七”航天员有( BCD )
  A.杨利伟 B.刘伯明 C.翟志刚 D.景海鹏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一个小学生打破玻璃被老师发现后批评一顿,家长得知消息打了孩子,而后该生沉默寡言,经查实该生得了焦虑症,该生属于( A )
  A.素质焦虑 B.境遇焦虑 C.遗传焦虑 D.器质焦虑
  2.一位老师在教学《阿Q正传》的时候,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出现了一篇震惊中外的文章,当局者都以为是写他们自己的,也被翻译到国外,这就是《阿Q正传》。”这位老师用了哪些教学原则( B C )
  A.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3.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老师问:“谁是最可爱的人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啊?”老师说:“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你是可爱的人,如果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发言,那么你也是最可爱的人。”该师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ACD )
  A.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在《力的作用》教学中,老师问:“什么是力?”众生茫然,于是,老师出示“人提水,起重机吊东西,”学生们立即说开了,“脚踢球”“风吹红旗”……学生们讨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该片段包含教学过程的哪些基本阶段(AB )
  A.激发学生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5.班上一些有很多学生迷恋网络,班主任组织了一个主题班会,题目是“我与网络”,班上同学们积极发言,深刻认识到了网络的有点和弊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请问主题班会的选择应注意哪些事项?( ABCD )
  A.适合性 B.创造性 C.趣味性 D.知识性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4-23 23:03 , Processed in 0.166520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