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553|回复: 1

[习题] 2015 广西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高分押题预测试卷(2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6 10: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本帖最后由 2014教师招考 于 2015-3-16 10:36 编辑

教育学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押题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是()
A.孔子B.孟子
C.墨翟D.朱熹
2.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B.《学记》
C.《礼记》D.《论演说家的教育》
3.文艺复兴后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学派是()
A.行为主义B.科学主义
C.经验主义D.人文主义
4.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A.科学知识B.信息技术
C.文化发展D.政治体制
5.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
A.身体、精神B.道德、学识
C.德、智、体D.知、情、意  
6.“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的语言。
A.孔子B.韩愈
C.朱熹D.王夫子
7.()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A.课外活动B.教学活动
C.实践活动D.团队活动
8.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
9.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B.读书和作业
C.活动和交往D.谈话和讨论
10.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高等D.成人
1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D.科学技术
12.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荀子
C.孟子D.老子
13.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B.潜在性
C.可塑性D.普遍性
14.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学生B.班级
C.知识D.课程
15.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A.部分与整体B.后者包括前者
C.整体与部分D.前者包括后者
16.()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备课B.上课
C.课外辅导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17.新型师生关系是()
A.指导关系B.平等关系
C.互利关系D.授受关系
18.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
19.“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顺序性
C.不平衡性D.互补性
20.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为重点的教育。
A.聪明的头脑B.健康的体魄
C.高尚的道德D.创新精神
21.“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A.专业意识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D.专业品质
22.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
A.荀子B.孟子
C.孔子D.墨子
2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中。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D.《林哈德与葛笃德》
24.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关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具有()
A.正式性B.特殊性
C.非正式性D.情感性
2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B.必然性
C.方向性D.可能性
2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系统化B.专业化
C.专门化D.多样化
2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B.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科教学的时数D.各学科的教学方法
28.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中,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规则B.教学规范
C.教学原则D.教学规律
29.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做到上课不再迟到。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致又迟到了。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水平人手。
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30.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D.拓展课程
31.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
A.应用学科B.新兴学科
C.基础学科D.边缘学科
32.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D.科技水平
33.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A.顺序性规律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D.个别差异性规律
34.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生活分成四个阶段,并提出教师生活关注理论的美国学者是()
A.福勒B.费斯勒
C.赫尔巴特D.杜威
35.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依据是学校()
A.教育的形成B.教育的类别
C.教育的层次D.教育的历史
36.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A.个人本位论B.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D.兴趣本位论
37.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
38.要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原则。
A.教学相长B.综合课程
C.长善救失D.藏息相辅
39.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
A.遗传性B.自然性
C.目的性D.获得性
40.以下学校机构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
A.校长办公室B.教务处
C.总务处D.教育工会
41.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A.社会本位论B.环境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D.教育万能论
42.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A.命题B.监考
C.阅卷D.公布答案
43.()是提倡和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
A.福禄贝尔B.夸美纽斯
C.卢梭D.裴斯泰洛齐
44.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属于()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45.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46.班级建设设计以()的制订最为重要。
A.班级舆论B.共同生活准则
C.活动节律D.班级建设目标
47.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
A.50年代以后B.60年代以后
C.70年代以后D.80年代以后
48.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上。
A.教学思想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D.教学手段
49.()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A.课外辅导B.布置作业
C.检查作业D.课后练习
50.()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51.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B.威严
C.权威D.人格力量
52.()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
C.课程计划D.教学目标
53.教学过程的主体是()
A.教师B.学生
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
54.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A.教学策略B.教学原则
C.教学手段D.教学形式
55.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A.民主型的领导方式B.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C.“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D.“学生中心”的领导方式
56.()于1971年制定了“使终身教育成为一项全国性的义务教育”的法案。
A.法国B.美国
C.德国D.中国
57.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现场教学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制
58.能对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发生影响的因素是()
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
C.生产力D.文化
59.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B.基础
C.内容D.途径
60.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卢姆B.布鲁纳
C.皮亚杰D.舒尔茨
二、多项选择题(在各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观点中,属于遗传决定论的是()
A.洛克的“白板说”B.高尔登的血统论
C.柏拉图的三等论D.基督教的“原罪说”
E.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2.在新课程中,我国课程结构的改革主要体现在()
A.保持原有特色的优势B.强调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C.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D.采用导向式管理
E.建立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相一致的课程结构
3.讲授法可分为()等方式。
A.讲述B.解答
C.讲解D.演练
E.讲演
4.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一种手段,应把握的原则有()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
C.计划性原则D.经常性原则
E.指导性原则
5.运用奖励和处分时要注意的要求是()
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B.以诚待人
C.发扬民主D.注意时机
E.注重宣传与教育
6.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
A.严格要求B.培养舆论
C.耐心引导D.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
E.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
7.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要求是()
A.因地制宜B.分类指导
C.按需施教D.市场导向
E.学用结合
8.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从产生与兴起的历史背景看,主要与()因素有关。
A.社会主义思潮B.国家主义思潮
C.民族主义思潮D.科学技术的发展
E.宗教改革
9.教育目的为受教育者指明了()
A.发展方向B.发展原则
C.发展结果D.发展速度
E.发展阶段
10.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状况B.教育现象
C.教育特征D.教育问题
E.教育规律
11.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为()
A.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B.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C.改变人们的科技价值观D.具有科学研究功能
E.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B.认识并发掘自身潜能
C.形成并发展人的个性D.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13.教育目的制约的对象有()
A.教育政策的制定B.教育制度的建立
C.教育内容的确定D.教育方法的选择
E.教育效果的评价
14.教学中运用巩固性原则要注意()
A.准备好问题B.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C.重视组织各种复习D.善于启发诱导
E.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中积极巩固
15.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要求有()
A.坚持严格要求B.创设良好的情境
C.与启发说服相结合D.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E.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三、判断题(判断各题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用T来代替,认为是错误的用F来代替,并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2.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
3.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高等教育延伸。()
4.杜威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所以他的教育理论也被称为教师中心理论。()
5.西方古代教育以埃及和雅典最为典型。()
6.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通过《学记》反映出来。()
7.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柏拉图。()
8.反对压抑儿童本性,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心儿童、信任儿童的是存在主义教育家的主张。()
9.夸美纽斯的《教育漫话》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
10.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发展起来了。()
11.教学原则是人们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12.“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3.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
14.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民主管理。()
15.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与成人的认识过程是相同的。()
16.有了人类就产生了教育,也就形成了教育学。()
17.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18.教育可以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对人的发展发挥它的能动作用。()
19.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
20.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信息传输过程。()
四、材料分析题(请分析以下材料,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的代码,并将其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芊芊小朋友,3岁会加减数学,5岁会背唐诗宋词,会说简单的英语,小提琴也拉得不错。家长从2岁起就抓学习的结果。进入幼儿园大班后,突然焦躁不安,不学习,不愿学习,害怕学习,画画、描红、跳舞都比班上同学落后一大截。美国幼儿教育专家丽莲·凯茨认为,过早地学习,不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会使儿童出现“习得性愚蠢”。
问题:上述材料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有()
A.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B.环境影响人的发展
C.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
D.教育者的素质影响着教育的水平
2.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
A.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性
B.父亲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发展水平
C.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遗传素质就会越来越差
D.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
3.新疆是畜牧大区,但却生产不出像样的皮革制品,仅有的几家皮革加工厂纷纷关门停业,记者看到,花大价钱从意大利引进的一流制革机早已爬满了灰尘。牧民只有将皮革低价卖给“二道贩子”,再由他们贩往浙江等沿海地区加工,而加工好的皮革制品要想卖个好价钱,要想有足够份额的市场,还必须运回到新疆来卖,因为世人都知道“新疆是出羊皮的地方”,“肯定会有上等的皮衣。”一些人对新疆的企业考察后说,许多大企业的设备是先进的,甚至是一流的,但产品却是二流的、三流,甚至是不合格的。
问题:请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有关原理分析上述现象()
A.教育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B.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C.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D.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科学园区作为科学、教育与工业相结合的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斯坦福科技园和苏联的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斯坦福科技园即美国“硅谷”的科学工业园,诞生于1951年,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1995年收入高达850亿美元,其中62%的收入是由那些与斯坦福大学相关的人员创造的。斯坦福大学创造了高新技术产业,对硅谷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问题:上述材料说明()
A.教育是促使经济腾飞的根本
B.大学应具备服务社会的职能
C.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D.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5.在美国著名的佩里计划中,研究人员对学前教育做了具体的经济效益分析。将佩里计划学前教育的开支(包括教职员工资、管理费、房费、孩子的供给)作为投入,把因学前教育而减少特殊教育、拘留审讯费用及以后持续的福利救济费等项支出作为效益,计算结果,每个孩子每学年学前教育投入为4818美元,效益为29000美元,即在学前教育上每投入1美元,其效益为6美元。
问题:上述材料蕴涵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A.教育促进经济的发展B.教育有助于文化的创新
C.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D.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性
6.一位当老板的家长,他送女儿到一所学校上中学,但他对老师提出的要求让这个学校的校长耳目一新,他说:“我女儿学习一般,你给我找一个年轻的男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最好是年轻的男老师,老教师不能太死板。”校长说:“别的家长都挑老教师,你却挺有独特想法的,你的理由是什么?”他顺嘴就来:“现在的孩子和过去不一样了,老师唤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得再好也白搭,如果我女儿喜欢上老师,学习就不用愁了。”
问题: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谈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A.该家长的做法是错误的,不负责任的
B.表面上这位老板家长对孩子不负责任、娇惯子女,实际上却是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作为一名教师,仅具备了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仍然是不够的,还应该懂得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D.教育者需要不断地从被教育者那里得到有益的信息,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面向受教育者内心的服务。不了解他们内在的需求,教育教学均难以深入
7.“梧桐树就是梧桐树”,这是我的外甥女甜甜用“就是”造的句。老师用红笔打了一个大叉子。这个句子使我想起了鲁迅的名句“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还有一次我翻看甜甜的图画作业,只见上面画了一个长扁的椭圆。圆是绿色的,周围画着绿色的光芒,画的名字是“太阳”。老师的评语是“画得不像,用色不当,重画。”
问题:该教师的行为被视为()
A.教学活动中唯一的权威
B.知识的独裁者、专断者
C.仅仅充当了学生学习的评判者
D.教师有教育机智
8.一个师范生,学教育学的时候,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说一个教育专家,有一次发现一个孩子在摇晃一株小树苗,便走上前去说:“小朋友,小树苗可不能摇呀,你一摇,它头就晕了,要叫疼的,就要流泪了。”孩子于是很懂事地不摇了。这个师范生真的很佩服这位专家,于是一直记着。后来他毕业了,好长时间后,他竟然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一个小朋友在路边摇晃着小树苗。他也学着那们教育专家的口气说:“小朋友,小树苗可不能摇呀,你一摇,它头就晕了,要叫疼的,就要流泪了。”可小朋友却说:“老师,你骗人,小树怎么会头晕,怎么会想事情,怎么会说话呢?”他晕了,心里想,现在的孩子怎么啦。
问题:请问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这个师范生教育学知识学得很好
B.现在的孩子很难教
C.这个小朋友缺乏同情心
D.这个师范生的思维方式狭窄、死板
9.某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问题:案例反映的是()
A.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够全面
B.该校的课程资源确实缺乏
C.该校教师没有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D.该校教师未把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纳入教育资源范畴
10.某人认为,课程设计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和学生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课程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职责就是如何运用有效的办法学会课程的内容。
问题:该案例给我们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教师教授课程只要领会专家设计的课程即可
B.学生的职责就是如何运用有效的办法学会课程的内容
C.教师教授课程既要领会专家设计的课程,同时也要在课堂层次上设计课程,让学生在这两个交互的过程中建构课程
D.课程设计主体和课程设计取向都具有多元化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押题预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孟子·尽心上》中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B【解析】《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3.D【解析】略。
4.B【解析】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推动教育迈向网络时代。
5.A【解析】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身体和精神。
6.C【解析】这是朱熹的话,包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7.B【解析】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8.C【解析】教师备课、上课,必须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
9.C【解析】没有社会活动和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也就没有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10.B【解析】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劳动者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所以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11.B【解析】在阶级社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12.B【解析】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表现出来的善是教育的结果,所以是外铄论的代表。
13.C【解析】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都处于变化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14.D【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15.C【解析】略。
16.A【解析】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教学是从备课开始的。
17.B【解析】新型师生关系强调民主平等,要求教师要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
18.D【解析】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发生新变化。
19.B【解析】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教育必须遵循这个规律。
20.D【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
21.B【解析】“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做一个合格教师的专业态度。
22.B【解析】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
23.D【解析】这是裴斯泰洛齐的主要教育著作。
24.C【解析】它是一种具有非正式群体特点的文化。
25.D【解析】遗传只为人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可能,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6.D【解析】每个人要在社会中同时扮演许多角色,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多种角色的特点。
27.A【解析】教学计划涉及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
28.C【解析】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规律制定的,因此是教学过程必须遵循的准则。
29.A【解析】小明之所以没能按保证书的承诺去做,是因为他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因此教育应从磨炼其道德意志入手。
30.B【解析】学校课程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而且师生可以积极参与,又富有特色。
31.C【解析】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基础学科。
32.B【解析】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3.A【解析】“陵节而施”是指超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来施予教育。这违背了人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34.A【解析】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间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教学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景关注和关注学生四个阶段。
35.C【解析】根据学校教育的层次,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36.C【解析】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
37.A【解析】题干所述是学科课程的特点。
38.C【解析】“长善救失”是指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失误。“过少、过急、过难、过易”这四种毛病都在于没有把心思真正用到学习之上,教书的人知道了学生的这些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
39.C【解析】模仿毫无疑问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人类的模仿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还在于其意识性和目的性。
40.D【解析】教育工会是群众组织,不属于学校行政组织机构。
41.C【解析】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看不到教育对促进人的社会性的作用,而导致遗传决定论。
42.D【解析】考试的核心环节是命题。
43.D【解析】裴斯泰洛齐认为,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所以他提倡“爱的教育”,是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
44.C【解析】题干是班级民主管理的概念阐述。
45.D【解析】这是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主要观点。
46.D【解析】班级建设的内容包括班级建设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班级建设目标的制订最为重要。
47.B【解析】我国学者经过20世纪5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吸收、消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48.B【解析】教学内容既是人类千百年来文化的积聚,也是师生活动的中介。
49.A【解析】通过课外辅导,可以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加以拓展,因此它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50.D【解析】人的行为是人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现,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反映。
51.D【解析】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52.D【解析】教学目标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53.B【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54.A【解析】教学策略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
55.C【解析】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56.A【解析】法国于1971年制定了“使终身教育成为一项全国性的义务教育”的法案。
57.D【解析】班级授课制目前仍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58.A【解析】一方面科学的发展使教育活动越来越有规律可循;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
59.B【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
60.D【解析】舒尔茨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会第73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中,提出了该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BCDE【解析】洛克的“白板说”属于环境决定论。
2.BC【解析】ADE三项与题意不符,可排除。
3.ACE【解析】讲授法的基本方式是讲述、讲解、讲演。
4.ABCE【解析】测验和考试虽是为教学服务,用于检查教学的效果,但也不应经常进行,否则会把学校变成“考试地狱”。
5.ACE【解析】BD两项是说服法的要求。
6.ACE【解析】BD两项与培养班干部无关。
7.ABCE【解析】市场导向与题意不符,排除。
8.ABC【解析】19世纪下半期逐渐兴起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潮,促进了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形成。
9.AC【解析】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的作用主要是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结果。
10.BD【解析】教育状况和教育特征是教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具体特点,可以归入现象和问题之中。教育规律是教育学所要揭示的,不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1.ABDE【解析】C项与题意不符。
12.ABCDE【解析】凡是教育能够实现的使人发展的方面都有助于人类地位的提升。
13.ABCDE【解析】凡是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内容,都要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14.BCE【解析】AD两项是运用谈话法教学时的基本要求。
15.BCE【解析】AD两项是运用锻炼法应注意的要求。
三、判断题
1.T【解析】教给学生知识是重要的,但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重要。
2.F【解析】题干所指是雅典的教育。
3.F【解析】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4.F【解析】杜威强调的是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所以他的教育理论也被称为儿童中心论。
5.F【解析】西方古代教育以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最为典型。
6.F【解析】《论语》是孔子的言论汇集,其中包括孔子的教育思想。
7.F【解析】这是苏格拉底的教学风格,苏格拉底以善辩著称。
8.F【解析】题干表达的是人文主义教育家的主张。
9.F【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
10.F【解析】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发展起来了。
11.T【解析】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12.T【解析】“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3.T【解析】对学生的培养不仅要通过教学,而且要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各种形式,所以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结合,必须与生活实践加强联系才能发挥作用。
14.F【解析】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平行管理。
15.F【解析】学生的认识与成人的认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16.F【解析】教育学是人们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研究达到一定程度,形成系统观点后才形成的,它产生得很晚,直到17世纪才形成。
17.T【解析】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要求也不同,因此政治经济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18.F【解析】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必须在社会为其提供的一定条件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9.F【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0.F【解析】教学不仅要有教师的信息传送,也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四、材料分析题
1.BCD
2.AD
3.ABC
4.ABCD
5.AD
6.BCD
7.ABC
8.D
9.ACD
10.CD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0: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014教师招考 于 2015-3-16 10:35 编辑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押题预测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A.环境B.遗传素质
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是()
A.体育活动B.课余活动
C.文娱活动D.群众性课外活动
3.衡量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培养目标B.考试
C.教育目的D.教学内容
4.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规律。
A.政治经济文化B.遗传
C.儿童身心发展D.教育
5.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创造B.预见
C.选择D.生殖
6.机体某一种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互补性
C.差异性D.阶段性
7.学生是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和儿童,是未进入成人社会的()
A.自然人B.社会人
C.边际人D.特殊人

8.少年儿童是社会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
A.社会义务B.社会责任
C.社会权利D.社会使命
9.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D.国家课程
10.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划分标准是()
A.课程的制定者B.课程的任务
C.课程的组织方式D.课程的功能
11.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是()
A.启发谈话B.总结谈话
C.复习谈话D.评价谈话
12.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集中反映是()
A.共同的目标B.班风
C.群体意识D.班集体舆论
13.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其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帮助学生复习,深化已学知识的方法是()
A.启发谈话B.总结谈话
C.复习谈话D.评价谈话
14.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
C.理论知识D.实践知识
15.()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A.教学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D.教学策略
16.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A.相对性评价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D.形成性评价
17.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基础是()
A.直接经验B.理论知识
C.科学知识D.实践知识
18.“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受教育的权利B.受尊重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D.生存的权利
19.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是()
A.人的主观能动性B.家庭环境
C.教育的自身状况D.社会发展状况
20.学校教育的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被称为()
A.学校教育环境B.学校教育条件
C.学校教育机构D.学校教育结构
2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学D.教学论
2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于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B.《中庸》
C.《论语》D.《春秋》
2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2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2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2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B.中央
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2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2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29.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错误的做法是()
A.钻研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B.通过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弄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
C.掌握学科的重点、难点所在
D.只看教科书,不看任何参考资料
3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31.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是()
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
C.基础教育D.高等教育
32.洛克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中。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
C.《爱弥尔》D.《普通教育学》
33.信息技术教育可通过两种基本途径实施:一是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
A.开设活动课程B.在其他学科中浸透信息技术教育
C.边缘学科的开设D.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
34.著名的“白板说”的倡导者是()
A.卢梭B.杜威
C.洛克D.斯宾塞
35.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理论是()
A.外铄论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36.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
C.实践属性D.现实属性
37.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B.学生
C.内容D.课程
38.智力也叫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观察力B.记忆力
C.思维力D.想象力
39.“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是()原则的集中体现。
A.启发性B.直观性
C.巩固性D.循序渐进
40.开放性和群众性、多样性和补偿性、实用性和融合性属于()的特点。
A.社区教育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D.大众教育
41.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不包括的方面是()
A.兴趣化学习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劳动与技术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
42.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
A.文法学校B.琴弦学校
C.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
43.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
A.5年B.6年
C.9年D.12年
44.把“基因复制”看做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的是()
A.弗洛伊德B.威尔逊
C.格塞尔D.华生
45.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之一是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学习。
A.直接性B.多样化
C.复杂化D.规范化
46.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D.学校课程
47.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的教育家是()
A.洛克B.卢梭
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48.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原则。
A.启发性B.直观性
C.因材施教D.巩固性
49.明代以后使科举考试形成固定格式的是()
A.八股文B.程朱理学
C.《四书》和《五经》D.六艺
50.实施义务教育需要一系列的办学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
A.办学经费和设备B.办学经费和师资
C.基础设施和师资D.经费和设施
51.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产生作用的理论是()
A.外铄论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2.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
A.目的性B.预见性
C.创造性D.选择性
53.个体实践活动中,最高层次的是()
A.认识活动B.社会实践活动
C.创造活动D.精神活动
54.儿童入学后必须以()为主导。
A.学习B.游戏
C.体育D.文艺
55.“四有、两爱、两精神”的教育目的出自()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A.环境B.遗传素质
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是()
A.体育活动B.课余活动
C.文娱活动D.群众性课外活动
3.衡量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培养目标B.考试
C.教育目的D.教学内容
4.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规律。
A.政治经济文化B.遗传
C.儿童身心发展D.教育
5.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创造B.预见
C.选择D.生殖
6.机体某一种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互补性
C.差异性D.阶段性
7.学生是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和儿童,是未进入成人社会的()
A.自然人B.社会人
C.边际人D.特殊人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6.教育()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A.全民化B.民主化
C.现代化D.终身化
57.人身权的最基本权利是()
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
58.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A.提纲B.课文
C.目录D.习题
59.直接认知被评价者的最好方法是()
A.观察B.测验
C.调查D.谈话
60.测验主要以()进行。
A.口试B.笔试
C.面试D.交谈
二、多项选择题(在各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目的有()的作用。
A.导向B.激励
C.规范D.评价
E.鉴定
2.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根据对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的教学过程四阶段说。
A.“明了”B.“预备”
C.“联想”D.“系统”
E.“方法”
3.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主要有()
A.生产力B.社会
C.知识D.儿童
E.政治
4.属于教师的一般角色的有()
A.传道者B.授业、解惑者
C.榜样D.管理者
E.父母与朋友
5.班级管理包括()等几个基本环节。
A.提前调研B.了解学生
C.制定计划D.组织实施
E.评价总结
6.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过程提出了()等教学过程的几个阶段。
A.困难B.问题
C.假设D.验证
E.结论
7.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主要有()
A.激发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8.新课程标准从()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的具体目标。
A.知识与技能B.目标与过程
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E.达标与测试
9.课外活动呈现出的特点有()
A.自愿性B.广泛性
C.多样性D.自主性
E.交流性
10.课外活动制定计划的基本要求是课外活动必须具有()
A.可行性B.协调性
C.明确性D.安全性
E.组织性
11.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跟踪法B.追因法
C.临床法D.产品分析法
E.教育会诊法
12.确立教育目的的科学依据是()的辩证统一。
A.教育B.生产劳动
C.社会实践D.社会发展要求
E.个体发展需求
13.()是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
A.教师B.校长
C.教材D.教具
E.学生
14.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它分为()等几个层次。
A.僧院学校B.大主教学校
C.教区学校D.普通学校
E.社会学校
15.少先队的活动形式主要有()
A.队会B.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
C.游戏D.少先队的阵地活动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押题预测试卷(八)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A.环境B.遗传素质
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是()
A.体育活动B.课余活动
C.文娱活动D.群众性课外活动
3.衡量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培养目标B.考试
C.教育目的D.教学内容
4.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规律。
A.政治经济文化B.遗传
C.儿童身心发展D.教育
5.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创造B.预见
C.选择D.生殖
6.机体某一种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互补性
C.差异性D.阶段性
7.学生是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和儿童,是未进入成人社会的()
A.自然人B.社会人
C.边际人D.特殊人
E.团委会
三、判断题(判断各题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用T来代替,认为是错误的用F来代替,并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2.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3.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4.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5.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6.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8.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9.主张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个人关系,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是程序教学。()
10.任何一种知识教学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11.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
12.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13.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的爱,它具体体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14.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切忌让他们参加有报酬的劳动。()
15.教育评价主要是一种用来评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质量高低的工具与手段。()
16.在教学过程发生前,弄清学生具有的各种偏好或特殊才能,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范围。()
17.深入实际,了解学生,是教师写好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前提。()
18.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思想的管理。()
19.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纸笔测验进行的。()
20.教学评价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差异。()
四、材料分析题(请分析以下材料,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的代码,并将其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位教师在讲授《植物的果实》一课时,课前曾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里来,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香蕉、花生、核桃、葵花籽、胡萝卜等,上课一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他相类似的东西和它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像?答案就很容易找出了。”他拿起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问道:“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为什么它们是果实呢?”“都能吃。”一个学生问答。“能吃,对。但不一定所有的果实都能吃。”教师说。“都是树上长的。”又有一个同学说。“苹果和梨都足树上长的,但不是所有的果实部长在树上花草也有果实。”教师说。“都是开完花结的果。”又有一个同学说。教师立即加以肯定。“都有核儿。”一个学午猛然想起,脱口而出。“是吗?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教师说:“好,切开来研究研究。”切开后,教师问:“那核儿是什么?知道吗?”“是种子。”同学们回答。教师说:“它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殖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叫果实。”一个同学答。这时,教师总结:“对,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都叫果皮。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有没有种子。”又问:“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没有种子,不是果实。”学生回答。
问题:请运用现代教学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个教学案例。()
A.遵循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B.遵循了启发诱导教学原则
C.给学生提供了在做中学的机会
D.不仅达到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目标,而且很好的体现了教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2.一位数学老师在讲授简易方程时,他先搬出一架天平,在天平的左端放上一个10克的砝码和一个20克的砝码,再在天平的右端放上一个30克的砝码,天平两端平衡了。于是,教师便启发学生写出了等式:10+20=30,接着,教师把20克的砝码换成一块木头,天平两端仍然保持平衡。这时,教师指出,如果木块的重量为x,上面的等式应该怎样写?学生答到:10+x=30。这时,教师强调指出,在这个等式中,含有未知数x,象这样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问题:这位教师应用了什么教学原则?()
A.启发诱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D.联系实际原则
3.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差异大,于是对几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自学课外读物,同时让他们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把有关内容有选择性地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并让学生分组学习和讨论,使该班提前5个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
问题:这位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A.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B.因材施教
C.从“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D.从重视认知走向重视发展
4.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老师让同学们分组做实验,并讨论交流,最终引出“阿基米德定律”。
问题: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有哪几点值得肯定?()
A.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B.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启发诱导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他差生一样的遭遇,然而我并不想当差生,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起早摸黑,加倍努力,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也记不请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时真拿了英语第一名。当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得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心里感到一阵刺痛,那种心情是比死还难受一百倍。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如果你是该班的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此事?()
A.班主任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
B.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压力
C.班主任要与其他教师协调,形成教育合力
D.班主任要对差生严格管理
6.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教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问题:假如你是该班的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此事?()
A.站在老师的角度替王老师向学生道歉,承认老师的处理方法欠妥
B.引导学生理解当时王老师的感受,教会学生正确地处理与老师的关系
C.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做法是否妥当,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
D.主动与王老师联系,了解并说明情况,争取他的理解和支持
7.上海市某实验中学的施老师是初二(5)班的班主任。她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班里的卫生问题很严重。垃圾筒里、外总是堆满了垃圾。几天以后,这位有着强烈责任心的老师感到自己不能对此无动于衷:班级中有卫生委员,也有劳动委员,但班级卫生仍旧这么糟,这班干部怎么当的?小干部不行,只得靠我班主任管了。于是,第二天的午会课上,施老师问学生:“我们的班级卫生怎么样?”“不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什么会这样?”她接着又问。“我们把垃圾随地乱扔。”几个学生窃窃地说。这时,施老师仔细观察了一下,垃圾中最多的是食品袋。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应该马上遏止贪吃、乱扔的陋习。于是,她严肃地说:“你瞧瞧,你们都吃了些什么?可乐、冷饮,还有些我叫都叫不出名的零食!吃这些有什么好?从明天开始,不许吃零食!不许乱扔垃圾!被我发现不客气!第二天,教室里的垃圾果然明显减少。一天、两天、一个星期过去了,施老师暗自高兴:这一招可真灵,班级卫生面貌简直有了焕然一新的改变。可是,到了第二个星期,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教室里又回到了满地垃圾的老样子。尽管施老师又是调查又是开导,但仍没有根本解决问题。直到半年后一个学生才吐露了事情的真相:部分学生一下子受不了施老师的“酷刑”,在一个学生的鼓动下进行了集体造反!听到这里,施老师才意识到她的这招是彻底失败了。
问题:施老师为什么会失败?()
A.他未能意识到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
B.他执行的是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的直线管理模式
C.他采取了强硬的态度,以至与学生形成对立,产生了隔阂
D.他具有民主思想,进行的是人性化管理
E.他未能意识到坏习惯的改变不能急于求成
8.开学不久,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每位教师都要申报课题,并由学校的特级教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然后要将研究的成果公布并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将作为晋升职称的一项标准。我觉得学校的这项要求对我有一定的难度,我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出以前在师范学院学的教育学书,翻阅了教育研究方法这一章,了解到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可是教育研究的第一步“确定研究的问题”就把我难住了。我思考了很久,不是我想到的问题早就有教育专家研究过了,就是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学校,在办公室里等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最多的许老师,准备向他请教。许老师来后说,教育教学研究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首先因为我们是中学教师,缺乏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也缺乏必要的研究条件,要想像教育家似的进行实验研究,这是不可能的;要想通过大量的调查来进行研究,也不现实。你可以先找几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再找几期教育类的杂志,将这些内容翻阅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写文章的,再看看当前教育教学的研究热点是什么。如果这些文章中有几篇是关于同一个主题的,将这些文章复印下来,回家以后仔细琢磨,根据这些问题所提供的材料,对这些文章进行重新编排、组合,就成了一篇新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这种方法太麻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你只要看一本教育学书,然后选择里面的一个原理,先将这一原理介绍一下,然后根据教育学书的叙述,写你是如何根据教育理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很简单,你按照我的说法做,一定会有收获的,我的几篇文章就是这样写成的。
上课铃响了,我急忙走向教室,心中十分困惑:教育教学研究就是这样的吗?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就这么简单?
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A.个案研究法B.行动研究法
C.质的研究法D.叙事研究法
E.观察法
9.张晓萌从小酷爱天文,每次向家长和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与天文有关,家长认为孩子满脑子奇思异想,对他们认为的主科语、数、外下功夫太少,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升学与就业,多次横加阻拦。班主任则认为张晓萌有天文的潜质,便建议张晓萌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设计,并联合家长、自然学科教师共同指导,使张晓萌正确处理好了学科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后来,张晓萌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几年后硕士毕业,分配在北京天文馆工作。
请阐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A.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B.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C.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D.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10.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杜威于19世纪末创立的学校)中,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校舍、购置学校的设备,也模拟社会上的商业活动在学校里开设商店,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他们课程的相当一部分,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探究学习。
这个学校的活动,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何启示?()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B.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C.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D.应当改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高分押题预测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
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A.环境B.遗传素质
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是()
A.体育活动B.课余活动
C.文娱活动D.群众性课外活动
3.衡量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培养目标B.考试  
C.教育目的D.教学内容
4.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规律。
A.政治经济文化B.遗传
C.儿童身心发展D.教育
5.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创造B.预见
C.选择D.生殖
6.机体某一种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互补性
C.差异性D.阶段性
7.学生是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和儿童,是未进入成人社会的()
A.自然人B.社会人
C.边际人D.特殊人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遗传素质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2.D【解析】群众性课外活动不仅参加人数多,而且带有一定的普及性质。
3.C【解析】对办学方向、水平、质量的评价都应以教育目的为依据。
4.C【解析】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制定教育目的必须考虑其身心发展规律。
5.D【解析】人在具有生殖能力后,才表明身体机能成熟了。
6.B【解析】略。
7.C【解析】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社会地位,但因为他们是未成年人,因此常常被成人世界所忽略。
8.C【解析】学生是法律上的责权主体,他们应该享有法律所赋予的一切权利。
9.C【解析】研究型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0.A【解析】题干的三类课程是依据制定者划分的。
11.A【解析】教学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步步深入逐渐获取新知识是一个启发的过程,所以题干指的是启发谈话。
12.D【解析】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成员共同意见的集中体现。
13.C【解析】复习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系统化的过程,所以题干所指是复习谈话。
14.B【解析】学生学习的知识并不是学生自己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而是别人的认识成果,所以学生学习的是间接经验。
15.B【解析】题干是对“教学模式”的概念的阐述。
16.A【解析】相对性评价有利于在群体内做出横向比较,故常作为选拔和甄别的依据,它有利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动机。
17.A【解析】要学好间接经验必须以感性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18.D【解析】题干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生存权利。
19.D【解析】社会发展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20.C【解析】学校教育机构是学校教育的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
21.C【解析】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22.D【解析】《春秋》不属四书范围。
23.C【解析】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4.B【解析】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25.D【解析】略。
26.A【解析】我国目前主要由地方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27.D【解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主体性、示范性。
28.D【解析】“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巩固性原则。
29.D【解析】参考资料可以使教师获得各种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好的满足教学的需要。
30.B【解析】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
31.C【解析】基础教育是为人的身心发展奠定基础的,基础教育越好,人们的身心越健康,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就越高。
32.B【解析】这是洛克的教育代表作。
33.B【解析】略。
34.C【解析】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35.B【解析】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36.A【解析】个体在早期的发展中受社会的影响还不是很大,因此,更多地体现了自然属性。
37.D【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38.C【解析】智力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组成的,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39.D【解析】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一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
40.A【解析】社区教育的特点有开放性和群众性、多样性和补偿性、实用性和融合性。
41.A【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主要内容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
42.C【解析】“学为文士”是古埃及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所以设置的文士学校最多。
43.C【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
44.B【解析】威尔逊认为“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5.D【解析】学生的学习是由一定的教育制度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规定的。
46.A【解析】基础型课程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47.C【解析】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活动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
48.C【解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有差别地教学。
49.A【解析】明代以后规定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50.B【解析】经费影响着教育基础实施的改善,师资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二者是实施义务教育最重要的条件。
51.D【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非某一因素单独影响的结果。
52.C【解析】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能动性且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方式是创造性。
53.B【解析】社会实践活动在个体实践活动中处于最高层次。
54.A【解析】儿童入学以后不能像幼儿那样以游戏为主导,必须以学习为主导。
55.A【解析】《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所有人才都应该做到“四有”、“两爱”和“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56.B【解析】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57.A【解析】保持身心健康是人最基本的权利诉求。
58.B【解析】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59.A【解析】在教学中评价一些不易量化的行为表现和技能性的成绩时最好的方法是观察。
60.B【解析】笔试是考核、测定成绩的基本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ABD【解析】教育目的是教学的依据,它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2.ACDE【解析】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过程四阶段说。
3.BCD【解析】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并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4.ABCDE【解析】教师的一般角色是教师在任何时代都担任的角色,主要有传道者,授业、解惑者,榜样,管理者,父母与朋友。
5.BCDE【解析】班级管理一般包括了解学生、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这五个阶段。
6.ABCDE【解析】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等五个阶段。
7.ABCDE【解析】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主要有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8.ACD【解析】新课程标准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阐述的(可以参照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9.ABCD【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活动的特点这个知识点,课外活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上的广泛性、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活动上的自主性。
10.ABC【解析】制定计划是课外活动的起始环节,制定计划必须遵循可行性、协调性、明确性等基本要求。
11.ABCDE【解析】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跟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产品分析法和教育会诊法。
12.DE【解析】确立教育目的的科学依据应是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
13.AE【解析】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间展开的。
14.AB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欧洲的学校教育这一知识点,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主要控制在教会手中,因此,学校教育也主要是以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等教会学校为主。
15.ABCD【解析】少先队的活动形式主要有队会、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游戏、少先队的阵地活动。
三、判断题
1.T【解析】略。
2.F【解析】题干犯了绝对化错误。
3.T【解析】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4.T【解析】杜威认为,学生通过活动课程,获得直接经验,从而理解前人的间接经验。
5.T【解析】题干符合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基本内涵。
6.T【解析】题干符合教学的基本内涵。
7.F【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双基”。
8.T【解析】新课程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9.F【解析】主张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个人关系,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是非指导式教学。
10.F【解析】学生的智力不仅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量的性质、难度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他们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创造态度紧密相关。
11.F【解析】教学与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有严格的区别。后者是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的学习,根本不同于教学。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
12.T【解析】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为教师教好课做好充分准备。
13.T【解析】略。
14.F【解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可以适当进行有报酬的劳动。
15.T【解析】题干符合教学评价的内涵。
16.T【解析】题干符合诊断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17.T【解析】教师写好学生评定的基本前提是了解学生。
18.F【解析】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的管理。
19.T【解析】纸笔测验是我国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主要方式。
20.T【解析】教学评价的标准应该依据学科特点。
四、材料分析题
1.ABCD
2.AC
3.ABCD
4.ABCD
5.ABC
6.ABCD
7.ABCE
8.ABCDE
9.ABCD
10.ABCD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15 16:37 , Processed in 0.29244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